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疗法结合三黄散治疗犬咬伤暴露后感染伤口13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煜芬 郑凤娥 +1 位作者 刘有限 卢健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结合三黄散对犬伤暴露后感染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32例犬咬伤暴露后。伤口感染肿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即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2组(基础治疗+刺血疗法组...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结合三黄散对犬伤暴露后感染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32例犬咬伤暴露后。伤口感染肿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即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2组(基础治疗+刺血疗法组)、治疗3组(基础治疗+三黄散组)、治疗4组(基础治疗+刺血疗法+三黄散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72.7%,治疗2组总有效率84.8%,治疗3组总有效率90.1%,治疗4组总有效率97.0%,治疗4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三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2组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与治疗1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伤口面积较治疗1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的肿胀程度<治疗3组,有明显差异(P<0.05),然而疼痛评分、伤口面积、伤口愈合时间却>治疗3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的疼痛评分、伤口肿胀程度、伤口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治疗4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3组和治疗4组的疼痛评分、伤口肿胀程度、伤口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治疗1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4组疼痛评分、伤口肿胀程度、伤口面积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治疗3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四组治疗方法对犬咬伤伤口感染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刺血疗法虽然对于伤口愈合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伤口的消肿效果比三黄散更佳,而三黄散在止痛方面优于刺血疗法,且能明显改善伤口面积,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刺血疗法和三黄散二者配合能更好的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三黄散 犬咬伤暴露 伤口感染肿痛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思路探索
2
作者 林煜芬 章珍凤 +3 位作者 林华枝 郑凤娥 吴婉贞 卢健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本文从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提高思政意识方面,介绍以“三守三立”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内容,将“守初心立志”“守仁心立德”“守匠心立行”的思...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本文从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提高思政意识方面,介绍以“三守三立”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内容,将“守初心立志”“守仁心立德”“守匠心立行”的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推进“三全育人”,以期达到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针灸推拿专业医学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针灸推拿专业 教学思路
下载PDF
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凤娥 刘有限 林煜芬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针刺红外热成像温度异常区域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99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3例。A组为普通针刺,B组采用浮针针刺激痛点,C组采用... 目的观察浮针针刺红外热成像温度异常区域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99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3例。A组为普通针刺,B组采用浮针针刺激痛点,C组采用浮针针刺红外热成像温度异常区域。在红外热成像下,观察治疗前针刺点与异常温度区的分布规律以及治疗前后高温区与低温区的温度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A组穴位位置与高温区重合25例,与低温区位置重合2例;B组激痛点位置与高温区重合23例,与低温区重合3例;两组针刺点位置与异常温度区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阿是穴针刺点与异常区域重合达93.0%,B组激痛点针刺点与异常区域重合达89.0%。治疗后,3组高温区的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低温区的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3组VAS和ODI评分以及血清IL-1β和S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B组和C组高温区温度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高温区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低温区温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VAS和ODI评分以及血清IL-1β和SP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C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69.7%,B组为84.8%,C组为93.9%,C组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在红外热成像下,阿是穴与激痛点大多表现为局部温度升高,活化状态的激痛点与敏化状态的阿是穴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阿是穴取穴范围更广泛。普通针刺、浮针激痛点和浮针治疗红外热成像温度异常区域3种方法均可促进高温区局部组织炎症因子的代谢,改善低温区血液循环。在红外热成像下,通过浮针直接对低温区治疗可能起到了隐形激痛点刺激作用,提高了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浮针 筋膜炎 穴位 背部 红外热成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肌骨超声技术探析针刺得气机理
4
作者 林煜芬 吴家祥 +3 位作者 卢健敏 丁小明 孙祯 吕国荣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技术探索针刺足阳明胃经部分腧穴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研究针刺得气的机理及规律,为经络与腧穴实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例,针刺穴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右)、上巨虚(右...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技术探索针刺足阳明胃经部分腧穴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研究针刺得气的机理及规律,为经络与腧穴实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例,针刺穴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右)、上巨虚(右)、条口(右)、丰隆(右)、下巨虚(右)、梁丘(右),共6个腧穴,在健康志愿者得气过程中记录得气感量化评价表,并通过肌骨超声技术动态观察针尖所到的解剖结构,比较足阳明胃经不同腧穴在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的区别和相关性。结果: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当针尖刺入小腿骨间膜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的距离为(2.82±0.50)cm,针尖距胫骨距离为(0.69±0.45)cm;当针尖刺入股骨前结缔组织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距离为(2.68±0.99)cm,针尖距股骨距离为(0.63±0.32)cm。结论:经络与腧穴存在一定的未知通路,较为可能是结缔组织相关解剖结构,而针刺治病的机理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能量流”通过经络通道进行传导,使针刺者产生相应得气感,从而起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治病防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肌骨超声 解剖特征
下载PDF
高校与医院合作的“师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为例
5
作者 林煜芬 吴婉贞 +2 位作者 林华枝 颜雅莹 陈国旺 《职业技术》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文章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为例,基于高校与医院合作的办学特色,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医院、指导老师、学徒三大主体要素在“师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情况,同时通过对比“师带徒制”教学班和“非师带徒制”平行1、2班的... 文章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为例,基于高校与医院合作的办学特色,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医院、指导老师、学徒三大主体要素在“师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情况,同时通过对比“师带徒制”教学班和“非师带徒制”平行1、2班的学习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等情况,分析学生培养效果,探索“师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研究显示,高校与医院合作的“师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优势,提高了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带徒制 校院合作 针灸推拿专业
下载PDF
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美凤 何芙蓉 +2 位作者 林煜芬 郑国尧 郑良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02-905,共4页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与PSQ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6例健康人为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仅检测血清MT水平以及PSQ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疗程结束3个月后PSQI总分较治疗后升高(P<0.01),但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高于疗程结束3个月后(P<0.01);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的血清M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接近健康组(P>0.05);治疗前血清MT水平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分值、睡眠效率因子分值、催眠药物因子分值、日间功能因子分值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PI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水平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浅针 山根穴 血清褪黑素
下载PDF
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美凤 郑国尧 +1 位作者 何芙蓉 林煜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PI患者(治疗组)在浅针治疗前后及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区功能连接差异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PI患者(治疗组)在浅针治疗前后及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区功能连接差异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左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回、右豆状核、左侧尾状核。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脑岛、双侧脑干、左侧尾状核、双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楔前叶。结论 PI患者存在情绪回路功能的异常;浅针刺激山根穴能改善情绪回路的功能,可能是浅针治疗PI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针 山根穴 原发性失眠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浅析“灸治痈疽”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煜芬 郑美凤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75-77,共3页
该文通过整理古代文献的记载来浅析"灸治痈疽"之说,达到借鉴前人经验来指导现代临床应用的目的。以"灸"或"灸法"、"痈疽"等作为查询词,翻阅《内经》、《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精要》、《外科... 该文通过整理古代文献的记载来浅析"灸治痈疽"之说,达到借鉴前人经验来指导现代临床应用的目的。以"灸"或"灸法"、"痈疽"等作为查询词,翻阅《内经》、《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精要》、《外科正宗》、《采艾编》等十几部古籍,从中整理出用灸法治疗痈疽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针刺联合紫云膏外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林煜芬 郑凤娥 +3 位作者 苏志扬 林华枝 吴婉贞 卢健敏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紫云膏外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特点。方法将10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紫云膏组和综合组3组,每组3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紫云膏组采用紫云膏外敷皮损部位,综合组采用针刺联合紫...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紫云膏外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特点。方法将10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紫云膏组和综合组3组,每组3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紫云膏组采用紫云膏外敷皮损部位,综合组采用针刺联合紫云膏外敷。观察3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慢性湿疹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针刺组的77.8%和紫云膏组的80.6%(P<0.05);针刺组和紫云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EASI和VAS评分下降(P<0.01);综合组EASI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紫云膏组(P<0.05);针刺组和紫云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例分析,与慢性湿疹最为相关的病性证素依次排列为湿、阴虚、热、外风、燥等,病位证素依次排列为肌肤、脾、肝、胃、肾。结论针刺联合紫云膏外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皮肤病 湿疹 皮炎 特异性 中医证素 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下载PDF
失眠的针灸治疗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煜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848-850,共3页
吴炳煌(1938-),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原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郑美凤(1963-),女,教授、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 吴炳煌(1938-),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原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郑美凤(1963-),女,教授、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两位教授从事失眠的针灸临床工作多年,认为失眠常因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原因引起,使得机体阳盛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经验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针刺疗效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煜芬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5期100-102,共3页
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本身、针刺处方、时间以及心理、环境、针具等。临床上必须充分考虑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指导针刺的运用,提高临床效果。回顾影响针刺疗效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总结,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和... 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本身、针刺处方、时间以及心理、环境、针具等。临床上必须充分考虑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指导针刺的运用,提高临床效果。回顾影响针刺疗效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总结,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电针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病理、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凤娥 林煜芬 +2 位作者 李振挺 刘有限 刘政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EA)联合阿托伐他汀(AT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病理、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目的:探讨电针(EA)联合阿托伐他汀(AT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病理、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药物组)、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电针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联合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4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饮食建立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大鼠灌喂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大鼠采用电针和灌喂阿托伐他汀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疗程均为10周。疗程结束时摘取大鼠肝脏,收集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查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组、药物组、联合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脂质沉积明显减少P<0.05及P<0.001,且联合组大鼠3项指标改变最为明显,P<0.05;马松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且以联合组的指标下降最为显著;RT-PCR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大鼠肝脏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最明显,与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NASH大鼠肝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可能与其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且联合治疗对肝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独电针或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电针 阿托伐他汀 联合治疗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三黄散外敷治疗犬伤伤口感染肿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凤娥 张作丹 +2 位作者 刘有限 林煜芬 张进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三黄散外敷治疗犬伤伤口感染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鲤城区江南医院犬伤门诊就诊的66例犬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按规范进行常规伤口处置并口服抗生素治疗,每日3次,... 目的探讨三黄散外敷治疗犬伤伤口感染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鲤城区江南医院犬伤门诊就诊的66例犬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按规范进行常规伤口处置并口服抗生素治疗,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三黄散,隔日1次,共治疗7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口肿胀程度、创面面积及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率、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犬咬伤感染伤口细菌培养发现主要以未分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犬属巴斯菌、奈瑟菌属、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组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WBC、ESR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口肿胀程度及创面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散外敷对犬咬伤伤口为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能消肿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简便效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散 犬咬伤 伤口感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刮痧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泽斌 林煜芬 方明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3期63-64,共2页
目的:回顾近几年有关刮痧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总结,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刮痧""痤疮"或者"粉刺"作为查询词,在维普、万方、CNKI、读秀知识库等数据库检索文献... 目的:回顾近几年有关刮痧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总结,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刮痧""痤疮"或者"粉刺"作为查询词,在维普、万方、CNKI、读秀知识库等数据库检索文献,从中整理出用刮痧治疗痤疮的相关内容,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结果:刮痧治疗痤疮疗效佳。结论:探讨刮痧治疗痤疮的机理,并阐明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刮痧 临床疗效 机理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腧穴热敏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林煜芬 卢健敏 +2 位作者 苏燕娜 钟泽斌 张作丹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变应性鼻炎 疗效 腧穴热敏化
原文传递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煜芬 钟泽斌 苏燕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隔天治疗1次。对照组给予呋嘛滴鼻液滴鼻治疗,每日2次,每次3~5滴。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隔天治疗1次。对照组给予呋嘛滴鼻液滴鼻治疗,每日2次,每次3~5滴。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同时治疗组采用RQLQ量表来评估其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眼部症状与情感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6例中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8例、16例、12例及6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热敏灸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50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珍凤 郑凤娥 +1 位作者 林煜芬 卢健敏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比较2组的鼻症状总积分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比较2组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积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积分及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SS积分、RQLQ积分、IgE水平、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脾肾两虚证 针刺疗法 雷火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