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赵天一 林燕蝶 +1 位作者 马妍 李至睿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例口腔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要点及随访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50~66岁... 目的探讨口腔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例口腔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要点及随访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9.6岁,中位年龄58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右颌下区、左上颌窦/左鼻腔/左鼻窦、右颌下腺、左舌腹、左腮腺,均因发现肿物入院。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大小1 cm×0.7 cm×0.5 cm~4 cm×3.5 cm×2 cm,镜下均发现有癌及肉瘤2种成分。免疫表型:恶性的上皮区域上皮性标记呈阳性,恶性的间叶区域间叶性标记呈阳性。5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原发部位肿瘤,其中2例行淋巴结清扫术,3例辅助化疗,1例化疗后辅以放疗。4例患者术后丧失或暂时缺乏沟通能力。结论口腔癌肉瘤是口腔罕见恶性肿瘤,诊断依赖免疫组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癌肉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尿液脱落细胞糖代谢异常检测方法在尿路上皮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邢宜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李静 朱红艳 林燕蝶 刘振华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04-705,共2页
尿路上皮病变主要包括炎症和肿瘤。尿路上皮发生癌变后,部分肿瘤细胞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已成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之一。UC细胞依赖有氧糖酵解,作为维持其无限生长和增殖的... 尿路上皮病变主要包括炎症和肿瘤。尿路上皮发生癌变后,部分肿瘤细胞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已成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之一。UC细胞依赖有氧糖酵解,作为维持其无限生长和增殖的主要能量来源,称为瓦博格(Warburg)效应。利用肿瘤细胞代谢异常、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HK2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地识别尿液中高糖酵解活性的异常细胞。该技术在UC无创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8%[1],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体液样本中脱落肿瘤细胞的检测,如浆膜腔积液、脑脊液、血液等[2-3]。本科室采用细胞糖代谢异常检测方法,对可疑UC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该法在尿路上皮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脱落细胞 糖代谢异常检测 尿路上皮病变 辅助诊断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53、EGFR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至睿 李晓粤 +2 位作者 刘爱军 储冰峰 林燕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87-991,105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53、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组织分化、T、N、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02例经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53、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组织分化、T、N、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02例经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OSCC患者中,肿瘤分化程度高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earson R=0.38,P<0.001;Pearson R=0.25,P=0.008);p53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7%,p53(突变型)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earson R=0.3,P=0.002);EGFR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6%,伴随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的进展,EGFR表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p53(突变型)组OSCC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p53(null型)和p53(野生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但EGFR(-)与EGFR(+)OSCC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差别。结论p53和EGFR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p53(突变型)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并提示较差预后,EGFR表达与肿瘤T分期相关,提示p53和EGFR蛋白可能是OSCC发生、发展的潜在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EGFR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联合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燕蝶 李至睿 +5 位作者 李红霞 李静 邢宜 孙赫男 朱红艳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三种检测结果的年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019—202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科检查的2300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三种检测结果的年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019—202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科检查的2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HPV、DNA倍体分析及TCT联合检测,128名患者宫颈组织活检用于确定诊断及比较分析。结果2300例患者中HPV检测、DNA倍体分析及TCT检测检出率分别为16.6%、15.04%及5.96%,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比较HPV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A倍体分析、TCT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HPV检测、DNA倍体分析及TCT检测灵敏性分别为92.68%、79.27%、64.63%,特异性分别为21.73%、47.83%、6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易造成DNA倍体分析及TCT检测异常,三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灵敏性最高,TCT检测特异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检测 DNA倍体分析 TCT检测 宫颈癌 年龄
下载PDF
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浩 林燕蝶 +1 位作者 邹怡新 李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或生酮饮食4 d,每天称量体重并检测血糖变化。在第4天,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目的:探讨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或生酮饮食4 d,每天称量体重并检测血糖变化。在第4天,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β-羟丁酸(β-HB)水平;称量肝脏重量,测定肝脏中TG、胆固醇以及糖原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制作肝脏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短期生酮饮食使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血糖明显下降,血TC、β-HB、FFA高于普通饮食小鼠。生酮饮食小鼠肝重/体重比增加,肝组织中的TG增多,糖原减少。real-time PCR显示生酮饮食组小鼠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以及酮体生成相关基因增加。显微镜下可见生酮饮食小鼠肝脏脂质蓄积明显增加。结论:生酮饮食可快速促进小鼠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与长期生酮饮食不同的是,短期生酮饮食引起血TC显著增加和脂质合成基因FAS表达增多,而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血糖 脂肪酸氧化
下载PDF
CCN1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林燕蝶 孙武 李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6-810,共5页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CCN1(cysteine-rich protein 61,Cyr61)在小鼠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和作用。方法:建立小鼠70%肝脏IR模型。肝脏缺血60 min后再灌注,于不同时间点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CCN1(cysteine-rich protein 61,Cyr61)在小鼠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和作用。方法:建立小鼠70%肝脏IR模型。肝脏缺血60 min后再灌注,于不同时间点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CN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部分实验中,在IR前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CCN1重组蛋白或生理盐水,通过转氨酶和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组小鼠肝脏IR损伤情况;收集肝脏组织,用q 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肝缺血60 min再灌注3、6、18 h后CCN1的表达明显升高;注射CCN1蛋白的小鼠肝IR 6 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病理改变更严重。注射CCN1小鼠的肝组织中白介素-6、CXCL-1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CCN1在小鼠肝IR损伤中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对IR损伤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1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肝脏
下载PDF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和多重PCR技术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林燕蝶 李至睿 +4 位作者 田玉旺 李红霞 邢宜 李静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993-99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 chip, HybriMax)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 assays)两种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效果及一致率。方法通过HybriMax检测筛选2021-06—2021-09于解放军总医院... 目的对比分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 chip, HybriMax)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 assays)两种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效果及一致率。方法通过HybriMax检测筛选2021-06—2021-09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阳性样本及32例阴性样本,并用多重HPV PCR检测试剂盒对这132例样本进行重复实验,并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DNA倍体检测,其中52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对比HybriMax和多重PCR检测,HPV 59型、68型、81型一致性为较强,Kappa值分别为0.796、0.792、0.655,其他型别一致性均为强;多重PCR阳性型别检出数略高于HybriMa,相比于多重PCR方法,HybriMax敏感性部分型别较低,特异性均较高,其中HPV 51型、59型、68型和81型的敏感性分别为75%、66.7%、66.7%、60%;两种检测方法对比液基薄层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宫颈活检结果一致性均为强和较强,Kappa值为0.621~0.975。结论 HybriMax检测和多重PCR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其中,多重PCR阳性型别检出数略高于HybriMax,部分型别HybriMax敏感性较低。检测者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多重PCR 人乳头瘤状病毒 宫颈癌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对小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丽 林燕蝶 +1 位作者 陈浩 李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49,474,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肝脏后,对肝脏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重组腺病毒感染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含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外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在肝脏的...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肝脏后,对肝脏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重组腺病毒感染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含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外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在肝脏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β-羟丁酸(β-H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丙二醛(MDA)等水平;测定肝脏糖原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参与糖异生、脂质合成、脂肪酸氧化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主要在小鼠肝脏表达,并于注射后第5天表达最高。与对照组小鼠比较,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的血浆中ALT、AST明显升高,β-HB和FGF-21呈升高趋势。Real-time PCR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参与糖异生及脂质合成的基因m RNA水平明显降低,而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明显升高。此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MDA及肝脏中氧自由基产生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肝脏在感染重组腺病毒后,糖异生及脂质合成能力下降,而脂肪酸氧化增强。这种能量代谢的改变可能与重组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氧化应激 糖异生 脂肪酸氧化
下载PDF
革兰氏快速染色法在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红艳 安然 +5 位作者 邢宜 朱培双 王超 成涛 刘振华 林燕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70-271,274,共3页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形态学检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应用于检验技术中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的染色,根据其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菌种不同用药不同,可用于病因鉴别,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革...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形态学检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应用于检验技术中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的染色,根据其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菌种不同用药不同,可用于病因鉴别,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革兰氏快速染色法不仅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独立染色时间不足1 min, 我们将该法应用于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细菌染色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快速染色法 石蜡切片 应用
下载PDF
双表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马妍 王玉红 +3 位作者 林燕蝶 杜明占 何晓顺 黄仁鹏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8—2021-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PHCC患者12例,回顾性描述其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治疗情况及临床预后。... 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8—2021-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PHCC患者12例,回顾性描述其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治疗情况及临床预后。结果12例DPHCC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9~80岁(中位年龄57.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闷痛。其中10例有HBV感染史,仅1例患者规律抗病毒治疗。影像学检查5例为单发结节,7例为多发结节。组织学表现为HCC特征,免疫组化同时表达HCC和ICC标志物。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或肝外转移,2例转移不除外。结论DPHCC是HCC的特殊亚型,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染色。HBV是DHPCC的一个高危因素,规律抗病毒治疗有利于预防DPHCC的发生及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型肝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