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多粒度的隐私差序保护
1
作者 林爱珺 章梦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大数据时代,隐私的数据化与数据的隐私化相互交织,个人隐私边界日渐模糊。传统对于隐私、数据的“粗粒度”保护策略已难以匹配当前高度解析化的“微粒社会”,隐私保护与利用隐私换取便捷生活的悖论进一步凸显,人们的隐私焦虑愈发严重。... 大数据时代,隐私的数据化与数据的隐私化相互交织,个人隐私边界日渐模糊。传统对于隐私、数据的“粗粒度”保护策略已难以匹配当前高度解析化的“微粒社会”,隐私保护与利用隐私换取便捷生活的悖论进一步凸显,人们的隐私焦虑愈发严重。研究基于数据多粒度探讨隐私差序保护,将个人数据以“人格价值”“敏感程度”与“社会属性”进行分层、分级,明确隐私保护与数据合理使用的价值序位差异及边界,并根据不同层次粒度之间的序关系,赋予用户真正的管理权与使用权,让隐私保护更具针对性,数据管理更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价值 隐私焦虑 隐私悖论 多粒度数据 隐私差序保护
下载PDF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路径与时代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爱珺 莫继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
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新中国信息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的信息化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20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基本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全国普及,初步建成覆盖宽广的全球性通信网,逐步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 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新中国信息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的信息化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20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基本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全国普及,初步建成覆盖宽广的全球性通信网,逐步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逐步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升级,全面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全面升级,并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 信息安全 网络强国
下载PDF
AI换脸的技术风险与多元规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爱珺 林倩敏 《未来传播》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近几年,AI换脸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图片或视频中的目标人脸进行置换,在娱乐、影视行业被广泛应用,甚至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AI换脸不仅具有极高的欺骗性,也带来个人信息安全、肖像权的侵害及视觉失真与新闻失实等一系列社... 近几年,AI换脸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图片或视频中的目标人脸进行置换,在娱乐、影视行业被广泛应用,甚至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AI换脸不仅具有极高的欺骗性,也带来个人信息安全、肖像权的侵害及视觉失真与新闻失实等一系列社会风险。基于AI换脸的技术路径,结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加强对深度合成技术的监管,提高对人脸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增强平台对深度合成内容的监测并对深度合成信息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同时,要不断增强公众的数字素养和媒介使用能力,提高对深度合成内容的辨别能力,增强法制思维,维护风清气正的媒介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换脸 深度伪造 肖像权 个人信息安全
下载PDF
万物智联的云生存逻辑
4
作者 林爱珺 叶立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7,177,共9页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万物智联的云生存环境。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与传播结构,形成了即时交互的“云关系”;作为数字肖像的“云个体”是人机互动的内在逻辑;技术调节下的“云认知”构成了云生存的隐性逻辑;传播关系的变革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万物智联的云生存环境。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与传播结构,形成了即时交互的“云关系”;作为数字肖像的“云个体”是人机互动的内在逻辑;技术调节下的“云认知”构成了云生存的隐性逻辑;传播关系的变革成为云生存的外部逻辑。在未来的云生存环境中,智能技术将与人类同构、共创、共生、融合为人机共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必须警惕人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介网络 云个体 云认知 云关系
下载PDF
调查研究观的新闻实践与当代价值
5
作者 林爱珺 何艳明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8,共6页
调查研究观是我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炼出来的关于调查研究是什么、怎么样、有何价值等议题的一系列观念。以此为理论指导,新闻舆论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和发展了真实观、群众观、创新观三维一体的新闻调查研究观。从真实观维度... 调查研究观是我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炼出来的关于调查研究是什么、怎么样、有何价值等议题的一系列观念。以此为理论指导,新闻舆论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和发展了真实观、群众观、创新观三维一体的新闻调查研究观。从真实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新闻的事实本源和实事求是的真实性;从群众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形成和构成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路线路径,凝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从创新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坚持向群众学习态度、传统面对面调研方法,也根据时代形势、技术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加速演进、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挑战和使命双重加剧的背景,新闻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报纸对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调查研究 新闻舆论工作 治国理政
下载PDF
风险沟通研究述评 被引量:50
6
作者 林爱珺 吴转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1,共6页
作为风险社会的一项重要理念,风险沟通的国内研究刚刚起步,对其内涵界定也还比较模糊。本文回顾了风险沟通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梳理了近年来风险沟通研究的主要脉络及热点,提出了风险沟通研究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为风险社会的一项重要理念,风险沟通的国内研究刚刚起步,对其内涵界定也还比较模糊。本文回顾了风险沟通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梳理了近年来风险沟通研究的主要脉络及热点,提出了风险沟通研究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探索风险社会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风险沟通 危机管理
下载PDF
数字媒介依赖的新表征与伦理反思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爱珺 何艳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0,共7页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媒介渗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不断加深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媒介依赖症”成为一种现代病。人与媒介的“难分难舍”往往引发人的情感迷失、认知偏差、心理焦虑。媒介的人性化发展不断满足了人...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媒介渗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不断加深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媒介依赖症”成为一种现代病。人与媒介的“难分难舍”往往引发人的情感迷失、认知偏差、心理焦虑。媒介的人性化发展不断满足了人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沉浸体验,但也可能弱化人的主体性意识,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过度依赖媒介。人要实现自我救赎,就必须超越媒介,增强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反连接”能力和“反沉浸”能力,避免在媒介使用中成为电子化、扁平化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依赖 深度媒介化社会 媒介人性化 主体性
下载PDF
政府应急管理中的风险沟通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爱珺 吴转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沟通对于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功能日益显著。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中风险沟通的缺失,提出强化政府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配置体系,将风险沟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健全政府应急管理问责制,厘清媒体在风...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沟通对于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功能日益显著。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中风险沟通的缺失,提出强化政府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配置体系,将风险沟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健全政府应急管理问责制,厘清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角色,改进风险沟通的实效,促进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应急管理 风险沟通 信息公开
下载PDF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传媒产业化 法律前提 传媒市场主体
下载PDF
后现代网络信息行为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爱珺 林嘉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29,共3页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民的信息使用行为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去中心、信息多元,信息活动充满冲突、混乱和无序,同时也带来了道德观念的紊乱、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本文尝试用后现代理论,剖析互联网信息使用的主体性失落和非理性,...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民的信息使用行为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去中心、信息多元,信息活动充满冲突、混乱和无序,同时也带来了道德观念的紊乱、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本文尝试用后现代理论,剖析互联网信息使用的主体性失落和非理性,分析互联网信息使用行为的部落极化特征,反思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期唤醒人们的网络伦理意识,完善互联网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互联网 部落极化 网络暴力 后真相政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媒介化社会构建”系列报告之三 我国社会的媒介影响与媒介依赖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爱珺 张晓锋 童兵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0,共3页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产生媒介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媒介对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愈发增强,突出地表现为人对媒介的工具性依赖和内容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影响 政治生活 日常生活 媒介依赖
下载PDF
微博中的谣言治理与防范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爱珺 张萍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共5页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自由的愿望,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微博上谣言泛滥的问题也逐渐突出。本文分析了微博环境下谣言滋生的原因,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 微博 谣言治理 谣言防范
下载PDF
新闻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爱珺 陈瑞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2,共7页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完善新闻理论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指南,在推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完善新闻理论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指南,在推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更是高瞻远瞩,把新闻舆论提升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史观视角回顾和梳理新闻舆论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分析新闻舆论的传播实践、理念创新与时代价值,探讨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改进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闻思想 新闻舆论 治国理政
下载PDF
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30
14
作者 林爱珺 张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40,共6页
网络表情包的兴起与流行是媒介技术与文化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当前群体传播和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青年群体交往中,它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符号意义,而是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亚文化,并试图以此建构一种'情... 网络表情包的兴起与流行是媒介技术与文化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当前群体传播和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青年群体交往中,它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符号意义,而是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亚文化,并试图以此建构一种'情感共同体'。但网络过度娱乐化,也容易使一些青年人在符号消费的快感中丧失主体性与批判意识。本文通过考察青少年表情包使用中的符号消费与娱乐性消遣,讨论青少年网络社交如何走出娱乐化和戏谑化的藩篱,回归对公共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包 网络社交 青年亚文化 情感共同体 身体狂欢
下载PDF
微信谣言的再认识:社交网络中的交往实践与引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爱珺 陈瑞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5-163,共9页
谣言作为古老的传媒现象,在与媒介技术的共生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作为新型生活方式,微信通过嵌入人们关系网络与融入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指向社会交往实践的结构性场域。微信的出现为谣言传播创造了条件,并衍生出内... 谣言作为古老的传媒现象,在与媒介技术的共生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作为新型生活方式,微信通过嵌入人们关系网络与融入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指向社会交往实践的结构性场域。微信的出现为谣言传播创造了条件,并衍生出内容独特的微信谣言现象。在这些周而复始的谣言背后,实则隐喻着谣言的社交属性,生成与维系着社群关系,以及相应的情感动员功能。谣言已然成为微信交往中的"软文化",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构建微信谣言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谣言 民意表达 公共信息 社交网络 网络治理
下载PDF
聂树斌案的舆情分析及其法治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爱珺 林斌斌 杨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0,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高度重视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高度重视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指示,在纠正、防止冤假错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聂树斌 舆情 公平正义 法治
下载PDF
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爱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政府和公众之间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利用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技术优势,掌握了全社会约80%的信息资源,却往往不公开这些信息,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公众的切身利益。本文意在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信... 政府和公众之间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利用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技术优势,掌握了全社会约80%的信息资源,却往往不公开这些信息,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公众的切身利益。本文意在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信息的阻塞、闲置和封锁现象,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开政府信息,让公众公平地获取并加以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适时地为公众服务,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新闻传播 政府 媒体 知情权
下载PDF
“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历史逻辑与内涵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爱珺 何艳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5,共7页
“群众路线”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一贯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论述,把它贯穿于新闻舆论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中,内涵式地发展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思想和实践,回应了不... “群众路线”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一贯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论述,把它贯穿于新闻舆论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中,内涵式地发展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思想和实践,回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要求和时代呼唤,更好地服务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家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治国理政
下载PDF
网络暴力的伦理追问与秩序重建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爱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互联网在赋予人们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隐患,其中包括信息泄露、恶意营销、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对人进行伤害,是对正义的误读、对隐私权的践踏,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 互联网在赋予人们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隐患,其中包括信息泄露、恶意营销、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对人进行伤害,是对正义的误读、对隐私权的践踏,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与狂欢,更是对现行法律和伦理的挑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网络实名制,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倡导"被遗忘权",保护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同时,我们呼吁同情心回归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隐私权 被遗忘权 人肉搜索 网络秩序
下载PDF
大数据中的隐私流动与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爱珺 蔡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在一个数据流动的社会中,隐私也是流动的。随着网络的出现,技术重新界定了人们交流的空间,互联网在流动意义上组织并建构起"流动空间","流动空间"也塑造了"流动的隐私",传统的"公私二元"观念... 在一个数据流动的社会中,隐私也是流动的。随着网络的出现,技术重新界定了人们交流的空间,互联网在流动意义上组织并建构起"流动空间","流动空间"也塑造了"流动的隐私",传统的"公私二元"观念下的隐私保护已经不能适应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详细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全景监狱下的隐私的流动性与隐私的边界,个人隐私在不同的平台之间流动,隐私在信息流中的产生、传递及流动,隐私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流动。基于个人数据的流动性、普遍性、双重性和可扩展性,进而讨论隐私的"可携带性"与"合理授权",从而实现隐私保护的可流转性及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个人信息 人格权 隐私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