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模型在化学实验题“控制变量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珠玲 杨唐靖 《高中数理化》 2023年第18期74-76,F0004,共4页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还增加了控制变量法的方法指导.本文利用思维模型法对控制变量类题型进行解题分析,为高考复习提供帮助.1控制变量法的...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还增加了控制变量法的方法指导.本文利用思维模型法对控制变量类题型进行解题分析,为高考复习提供帮助.1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模型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多个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无关”变量)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自变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变量法 高考复习 思维模型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实验 概念模型 人教版新教材 解题分析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检测淋球菌流行株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伍福恒 林珠玲 +1 位作者 陈立新 林雯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对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了解本院淋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目的:对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了解本院淋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读结果,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菌株(PPNG)。结果:共检测9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79%、86.32%、91.58%和14.74%,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未检出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低敏率分别为5.26%和9.47%。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率为33.68%和36.84%。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已不适用于淋病的治疗;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敏感性高,可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持续监测淋球菌耐药性发展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耐药性监测 MIC PPNG TRNG
下载PDF
外周血NLR、PLR、SII、dNLR、NMLR衍生指标对SLE患者疾病的活动度评估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伍福恒 林珠玲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率(NMLR)等外周血衍生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水...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率(NMLR)等外周血衍生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NLR、PLR、SII、dNLR、NMLR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的关系。结果:NLR、PLR、SII、dNLR、NMLR在观察组中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与SLE疾病存在相关性(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NLR、PLR、SII、dNLR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NMLR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NLR、PLR、SII、dNLR衍生指标可用于监测SLE患者炎症状态和对疾病活动度作出评估,为SLE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
下载PDF
江门地区813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福恒 林珠玲 陈立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208-210,共3页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及菌种分布情况。方法813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比较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不同部位、性别、临床类型的菌属分离结果。结果813例患者中,685例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及菌种分布情况。方法813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比较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不同部位、性别、临床类型的菌属分离结果。结果813例患者中,685例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4.26%。菌属分离结果为皮肤癣菌391株(57.08%)、酵母菌258株(37.66%)、非皮肤癣菌性霉菌36株(5.26%)。菌种分离结果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白色念珠菌次之。68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指甲233例(34.01%)、趾甲439例(64.09%)、混合感染13例(1.90%)。指甲优势菌为酵母菌136例(58.37%),趾甲优势菌为皮肤癣菌305例(69.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优势菌为皮肤癣菌215例(71.43%),女性为酵母菌187例(48.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型、浅表白甲型(SWO)型、全甲损毁型(TDO)型、甲板内型(EO)型优势菌为皮肤癣菌,分别为276例(66.99%)、50例(86.21%)、23例(45.10%)、9例(69.23%),甲下型(PSO)型为酵母菌,105例(74.47%),黑色甲下甲真菌病(BSO)型的主要病原菌为非皮肤癣菌性霉菌,6例(60.00%)。各临床类型间菌属分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地区甲真菌病主要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次之,病原菌在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临床类型间的分离结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