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林璐莹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介绍了闽江河口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了构建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鳝鱼滩为例,从规划设计目标、与周边协调发展、功能分区、营建技术、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对湿地公园的构建提出建议,应当将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一... 介绍了闽江河口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了构建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鳝鱼滩为例,从规划设计目标、与周边协调发展、功能分区、营建技术、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对湿地公园的构建提出建议,应当将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一级严格保护区、二级恢复性保护区、监控区、过渡区以及活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闽江河口
下载PDF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仝川 王维奇 +2 位作者 雷波 林璐莹 曾从盛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40-248,共9页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算了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Q10值),并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土温、气温都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n=20,p<0.01),低温时比高温时相关程度更高;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土温敏感性(Qs10值)和气温敏感性(Qa10值)分别为5.41和3.95,芦苇沼泽、咸草沼泽、藨草沼泽和光滩的甲烷排放通量Qs10值分别为3.22、5.23、4.79和11.10,它们的甲烷排放通量Qa10值分别为2.89、3.96、3.84和7.78,光滩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最强;涨潮前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Qs10值和平均Qa10值分别为4.82和3.53,落潮后则分别为6.15和4.39,但涨潮前与落潮后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低于其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温度敏感性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构建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思考
3
作者 林璐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论述了建立闽台旅游体系的动因和基础,探讨了建立闽台旅游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旅游协作体系 闽台区域 旅游产业
下载PDF
福建地理科学发展报告
4
作者 曾从盛 郑达贤 +5 位作者 袁书琪 朱宇 王维奇 张林海 雷波 林璐莹 《海峡科学》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地理学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的拓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贡献、研究手段的革新等方面。但也存在重复性的应用研究多,学科整合不足,基础研究逐渐弱化,地理学教育欠缺等问题。福建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应注重于:...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地理学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的拓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贡献、研究手段的革新等方面。但也存在重复性的应用研究多,学科整合不足,基础研究逐渐弱化,地理学教育欠缺等问题。福建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应注重于:方法论、技术的创新;学科交叉与融合;地理学教育的深化研究;以信息化推动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提高科研竞争力,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地理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 成就 问题 展望 福建
下载PDF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从盛 王维奇 +3 位作者 张林海 林璐莹 艾金泉 章文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0-504,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mg·m^-2·h^-1和0.060.22mg·m^-2·h^-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mg·m^-2·h^-1和0.060.22mg·m^-2·h^-1;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在0.111.52mg·m^-2·h^-1、0.101.05mg·m^-2·h^-1和0.051.70mg·m^-2·h^-1,月平均值分别为0.73、0.47和0.72mg·m^-2·h^-1,其排放峰值均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涨落潮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P〈0.05);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潮汐是影响甲烷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物生长阶段和温度是甲烷排放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短叶茳芏 潮汐湿地 影响因子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