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B-4联合血清PCⅢ、ⅣC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熊静 林登娜 +6 位作者 翁伟镇 陈俊峰 曹会娟 张绍全 张静 高隽 林炳亮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无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2)以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2)。检测患者肝...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无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2)以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2)。检测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以及FIB-4指数,根据ROC曲线评价FIB-4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FIB-4、血清PCⅢ及ⅣC水平均较轻度肝纤维化组高(p<0.01),FIB-4、血清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dlagen,PCⅢ)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89.8%。结论FIB-4与血清PCⅢ、ⅣC联合诊断HBV相关S2期以上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联合FIB-4和血清PCⅢ、ⅣC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FIB-4指数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转录组景观
2
作者 张静 李智辉 +4 位作者 王嘉蕾 林登娜 熊静 陈俊峰 林炳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179-1184,1168,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探究重要差异基因集合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MSC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ACLF小鼠。转录组测序获得肝脏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探究重要差异基因集合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MSC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ACLF小鼠。转录组测序获得肝脏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免疫浸润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最终构建枢纽基因与表型网络。结果经或未经MSC治疗的ACLF小鼠肝脏(n=6)表达谱显示出584个DEGs(lg|FC|≥3,Q≤0.05)。DEGs主要富集在钙信号、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等通路(Q≤0.05)。鉴定出一个以IL-6为中心的含41个基因的免疫调控网络,其与肝脏巨噬细胞(Spearson cor=0.496)、中性粒细胞(Spearson cor=-0.421)、滤泡辅助T细胞(Spearson cor=0.40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Spearson cor=-0.342)比例变化相关。共表达的DEGs分为7个模块(|Pearson cor|≥0.8,Q≤0.05),功能主要为调控细胞增殖、免疫与炎症、氧化还原过程、糖脂代谢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参与MSC阻断ACLF进展的候选枢纽基因和通路,为全面地了解MSC治疗ACLF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间充质干细胞 二代测序 转录组学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达拉他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中国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锦源 林登娜 +6 位作者 邬喆斌 朱建芸 赵志新 梅咏予 林潮双 张娟 张晓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3-939,共7页
目的研究以达拉他韦(DCV)为基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共纳入52例慢性HCV感染者,其中肝移植术后患者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2例,肝细胞癌患者3... 目的研究以达拉他韦(DCV)为基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共纳入52例慢性HCV感染者,其中肝移植术后患者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2例,肝细胞癌患者3例,合并HBV感染患者4例。13例基因1b,NS5A耐药相关变异阴性[NS5A RAS(-)]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1例)DCV+阿舒瑞韦(ASV)方案治疗24周;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6例),包括基因型1a、1b、2a、3a、3b、6a,予DCV+索磷布韦(SOF)±利巴韦林(RBV)方案治疗24周;8例基因1b,NS5A RAS(-)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DCV+SOF±RBV方案12周;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包括基因2a、1b、2a、3a、3b,予DCV+SOF±RBV 24周。检测患者基线、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随访12周的HCV RNA、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上腹部彩超/MRI,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6例患者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100%),复发率为0。本研究中4种治疗方案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76.92%、54.17%、87.50%、83.33%,32例患者在结束疗程时达到病毒学应答(100%)。慢性丙型肝炎及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肝硬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0%和64.29%,其中前者以乏力最多见(25.00%),后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最多见(42.86%)。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死亡和因不良反应停用药物。结论以DCV为基础DAAs方案用于治疗中国各常见基因型初治和经治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肝/肾移植后HCV感染者,均有较高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治疗 安全性 直接抗病毒药 达拉他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