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黄米蔡”应为“蔡苏黄米”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祖泉 康永福 黄谦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89年第3期80-80,共1页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一般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蔡襄屈居第四,似乎有不公平之处.蔡襄书法,初学二王,后学虞世南、颜真卿,端重沉著,雄伟遒丽,大字纯出颜平原,小字行草出二王,风骨秀逸,笔力遒劲;真、草、行、隶皆优,...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一般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蔡襄屈居第四,似乎有不公平之处.蔡襄书法,初学二王,后学虞世南、颜真卿,端重沉著,雄伟遒丽,大字纯出颜平原,小字行草出二王,风骨秀逸,笔力遒劲;真、草、行、隶皆优,而以草书“飞白”为最,自成一家.《宋史》记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宋高宗评他为“本朝诸臣之冠.”而况蔡为苏、黄、米三人之先辈,东坡且尊其书法为本朝第一,实不当列于三人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襄 虞世南 宋高宗 二王 蔡京 平原 黄米 书法艺术 黄庭坚 书法家
下载PDF
社会心理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祖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4期46-48,共3页
社会心理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林祖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及其过程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系统。在这个系... 社会心理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林祖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及其过程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心理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城市文明建设 心理现象 文明城市 心理承受能力 社会舆论
下载PDF
宋代福建莆田科举的兴盛及其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祖泉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293-307,共15页
宋代是福建莆田科举考试的辉煌时期。本文通过考察大量的方志资料,分析了莆田科举兴盛的五个特征,并指出了宋代莆田科甲鼎盛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民风习俗等综合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地方志 福建莆田 宋代 科举考试
下载PDF
南宋状元黄公度的坎坷人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南宋邑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一书中记载着莆田的一段科举风流:“绍兴戊午(八年),大魁黄公度,亚魁陈俊卿,林邓以年七十三为榜尊,龚茂良以年十八为榜幼,皆莆人,一时荣耀,以为四异。”
关键词 坎坷人生 南宋 状元 科举
下载PDF
浅谈县级党校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祖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0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县级党校 理论联系实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队伍 教学科研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计划
下载PDF
加强党校建设 发挥干训主阵地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祖泉 刘启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1期58-51,共2页
涵江区委党校成立于1992年。四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四年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参训人数达2100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为涵江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 涵江区委党校成立于1992年。四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四年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参训人数达2100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为涵江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推动党(?)建设健康起步。建立健全党校领导班子。区委党校成立后,区委就决定由区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同时并且配齐了党校两级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校建设 主阵地 综合改革试验 涵江区 理论学习 教学改革 两个文明建设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做法和体会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地方志“官修”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历代行政区划为单位,把一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汇萃于一书。由于地方志书具有“经世致用”(如资治、存史、教育等)的功能.所...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历代行政区划为单位,把一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汇萃于一书。由于地方志书具有“经世致用”(如资治、存史、教育等)的功能.所以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为此历代中央政府发布了许多修志的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书 优秀传统文化 史考 “经世致用” 中央政府 中华民族 行政区划 地方政府
下载PDF
论徽商的“贾而好儒”与莆商的“以商兴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论述的徽商是指明清时期的徽州籍商人:莆商则特指旅居在东南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莆仙籍商人,而不是历史上的莆仙籍商人,也不是现在莆仙大地上经商办企业者或在省内外经商办企业的莆仙籍商人。
关键词 贾而好儒 徽商 商办企业 港澳台地区 东南亚国家 明清时期 商人 外经
下载PDF
莆田历代科考及第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4年第5期21-23,共3页
莆田,史称“兴化”,雅号“莆阳”,俗称“莆仙”。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志记载,在莆田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一千多年间,共涌现出237... 莆田,史称“兴化”,雅号“莆阳”,俗称“莆仙”。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志记载,在莆田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一千多年间,共涌现出2375名文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 科考 历代 历史文化名城 福建省 进士 清代
下载PDF
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与物质基础建设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祖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12期43-44,共2页
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与物质基础建设的关系林祖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许多地方的面貌焕然一新,都是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分不开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 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与物质基础建设的关系林祖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许多地方的面貌焕然一新,都是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分不开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党员从业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功能建设 物质基础 正确认识 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工作 集体经济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础建设 组织功能
下载PDF
试论宋代莆田科甲鼎盛的特点
11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5年第2期38-39,共2页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一种选官制度。它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善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先后经历了1300多年。宋代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太祖创立的殿试制度,使分...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一种选官制度。它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善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先后经历了1300多年。宋代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太祖创立的殿试制度,使分级考试逐层选拔臻于完备,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贡举后.进士科成为科举中惟一的科目,不但为同时代的辽、金所仿效,而且为后来的元、明、清所沿袭。同样,宋代莆田(时称兴化军)在其科举史上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可以说达到了顶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莆田 鼎盛 科举制度史 选官制度 考试成绩 分级考试 宋太祖 进士科 王安石 科举史 科目 报考 自由 占有 选拔
下载PDF
郑樵《通志》对文献学的贡献
12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 历史学家 《文献通考》 文献学家 郑樵 杜佑 马端临 占有 古代知识分子 “三通”
下载PDF
大足石刻宝库中的闽人遗迹
13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1年第6期46-48,共3页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整个摩崖造像群(含少量圆雕、塔雕、壁雕)的总称。肇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前、后蜀),盛于两宋,余绪延及明、清,前后绵联1200多年。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及儒释道三教造像,总数达5万余躯。它“是中国...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整个摩崖造像群(含少量圆雕、塔雕、壁雕)的总称。肇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前、后蜀),盛于两宋,余绪延及明、清,前后绵联1200多年。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及儒释道三教造像,总数达5万余躯。它“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大足石刻 摩崖造像 佛教造像 遗迹 后蜀 五代 初唐 晚唐 两宋
下载PDF
金鲤是“闽省进士第一人”吗?——与《莆田史话》编者商榷
14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足大型历史知识普及丛书《中围史话》的一个分册,该书南莆田学院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等组成的编写班子撰稿。并且“编著者除了亲自做田野调查外.参考的古今文献亦不下百种”... 《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足大型历史知识普及丛书《中围史话》的一个分册,该书南莆田学院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等组成的编写班子撰稿。并且“编著者除了亲自做田野调查外.参考的古今文献亦不下百种”。应该说此书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是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学院 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一人 进士 编者 知识普及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宋代莆田的教育
15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3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以文教立国的宋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正如名相王安石所言“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①。同样,宋代兴化军(今莆田)教育的发展既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对当地文化水... 在以文教立国的宋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正如名相王安石所言“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①。同样,宋代兴化军(今莆田)教育的发展既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对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并最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良性互动促成兴化军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即有规模壮观的官学(军学、县学)和遍地林立的私学(书堂、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宋代 莆田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社会政治 文化水平 王安石
下载PDF
试论郑樵的自然科学精神——纪念郑樵逝世850周年
16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郑樵(1104-1162年)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不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氏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代表作《通志》既是一部体现其史学思想的历史巨著.也是... 郑樵(1104-1162年)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不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氏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代表作《通志》既是一部体现其史学思想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反映其自然科学精神的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科学精神 郑樵 逝世 纪念 学术专著 史学思想 《通志》
下载PDF
承上启下的闽中理学名家林光朝
17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滥觞于北宋初年.由范仲淹、欧阳修以及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人开其端,逐渐形成一股批判魏晋隋唐以来佛道思想、复兴儒家学说的思想洪流。至北宋中期.这种思潮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滥觞于北宋初年.由范仲淹、欧阳修以及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人开其端,逐渐形成一股批判魏晋隋唐以来佛道思想、复兴儒家学说的思想洪流。至北宋中期.这种思潮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在福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八闽大地上理学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知名理学家.莆田人林光朝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上启下 理学家 名家 佛道思想 儒家学说 北宋中期 代表人物 人才辈出
下载PDF
蔡襄“修复古五塘”地点之考辨
18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11年第2期30-31,60,共3页
据方志记载.蔡襄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四月至庆历七年十一月.以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第一次任福州郡守);庆历七年十一月至庆历八年十月.升任福建路转运使;嘉裙元年(1056年)八月至嘉祷三年五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再知福... 据方志记载.蔡襄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四月至庆历七年十一月.以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第一次任福州郡守);庆历七年十一月至庆历八年十月.升任福建路转运使;嘉裙元年(1056年)八月至嘉祷三年五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再知福州(第二次任福州郡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襄 考辨 地点 复古 福州 庆历 转运使 郡守
下载PDF
黄滔历史功绩简论
19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唐末五代时期,莆田才士辈出。黄滔(字文江)就是其中的精英代表之一。他工诗、善文,尤擅律赋,是一位全能的文学家,福建文坛公推其为“盟主”。在辅佐王审知治闽的八年间,他力劝闽王放弃称帝,勤政爱民、重教兴学、通海招商,使闽... 唐末五代时期,莆田才士辈出。黄滔(字文江)就是其中的精英代表之一。他工诗、善文,尤擅律赋,是一位全能的文学家,福建文坛公推其为“盟主”。在辅佐王审知治闽的八年间,他力劝闽王放弃称帝,勤政爱民、重教兴学、通海招商,使闽地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大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相对安定的地区之一。诚如明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所言:“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滔规正有力焉。”黄滔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功绩 黄滔 简论 五代时期 勤政爱民 经济文化 王审知 文学家
下载PDF
五任御史 两袖清风——记清末莆阳廉吏江春霖
20
作者 林祖泉 《福建史志》 2000年第6期44-45,共2页
江春霖(1855~1918年),字仲默,号杏村,晚年号梅阳山人,莆田县梅阳村人。“自少刻苦,尚志节,粗衣恶食,至为朝官而不改。”(《福建通志·列传》)
关键词 江春霖 清末 年号 御史 晚年 山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