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价值探讨
1
作者 林秀银 罗春霞 +1 位作者 苏连珠 姜玉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Upper Extremity,UEDVT)...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Upper Extremity,UE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腋下血液流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参数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的发生率(2.22%和4.44%)均低于对照组(17.78%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4.050,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腋下血液流速指标(最大血液流速与静脉平均血液流速)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TEG参数中的R值高于对照组,M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的环境、社会、生理及心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腋下血液流速,预防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发生,提升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置管化疗 精细化护理 上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灌洗一期治疗小儿肠套叠左半结肠坏死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圣余 曾玉英 +5 位作者 张清姬 林福贞 吴善苏 阮海燕 林秀银 陈勇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4-475,共2页
作者于2005年7月至2011年1月收治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伴左半结肠坏死患儿,均施行套入部与鞘部坏死的末段回肠、升、横、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术中经肛远段结肠灌洗,I期行回-降结肠(或回-乙状结肠)吻合术,疗效满意。
关键词 结肠 灌洗 肠套叠 坏死
下载PDF
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连珠 孔祥琴 +1 位作者 刘茝莲 林秀银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方便收集该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 目的探讨评价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方便收集该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统计患者PICC并发症,调查满意度。结果 (1)入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54.2±5.91)分vs(53.8±5.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P=0.764)],护理后1、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9.9±6.73)分vs(77.4±4.59)分;(122.3±7.98)分vs(105.2±8.35)分,(P<0.01)]。(2)关于PICC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0,P=0.001)。(3)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4±5.91)分,对照组为(86.2±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00)。结论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而且可减少PICC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自我管理教育 乳腺癌 PICC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广东地区猪群新发塞内卡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4
作者 林秀银 温肖会 +5 位作者 吕殿红 翟少伦 霍玮 翟颀 魏文康 杨彩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125-132,共8页
【目的】检测广东两猪场新发的鼻镜与蹄冠水疱病病原,获得新发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流行株,为后续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应用SVA RT-PCR、荧光PCR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初步筛查,再将水泡皮进行处理接种于ST细胞、BHK-21细胞... 【目的】检测广东两猪场新发的鼻镜与蹄冠水疱病病原,获得新发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流行株,为后续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应用SVA RT-PCR、荧光PCR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初步筛查,再将水泡皮进行处理接种于ST细胞、BHK-21细胞上,用SVA特异性引物对细胞上清液进行扩增,测序并分析序列,采用蔗糖浓度梯度方法纯化病毒进行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并对病毒分离株的TCID50进行测定。【结果】经SVA RT-PCR与荧光PCR方法初步诊断该猪群为SVA感染;细胞接毒培养发现,自第6代起,细胞出现典型CPE,电镜观察可见25 nm左右的病毒颗粒,扩增序列提交NCBI Blastn比对鉴定为SVA;测得毒株SVA CH-GDBL1-2016的TCID50为106.8,毒株SVA CH-GDBL2-2016的TCID50为106.7。【结论】SVACH-GDBL1-2016和SVA CH-GDBL2-2016可为后续塞内卡病毒病的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口蹄疫 猪原发性水疱病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