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细康 金静君 +6 位作者 季晓林 叶华 严金柱 陈洁琼 张国来 王坤 刘慎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12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年龄50~80岁原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绝经妇女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年龄段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年龄50~80岁原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绝经妇女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年龄段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对腰椎正位(L1~L4)及股骨颈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T值表示。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成3个年龄段,分别对3个年龄段的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3个年龄段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8、-5.98和-3.33,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BPPV与BMD存在负相关性(r=-0.496,P<0.05)。结论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绝经期 妇女 骨密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2 位作者 罗高青 叶华 严金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2期686-69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方法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 目的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方法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BT)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cVEMP,o 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11.4、9.55、7.17和7.71,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3.07,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7.88、5.35、7.58和6.39,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t=2.33,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χ~2=8.08,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试验 眼震电图描记术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4 位作者 叶华 严金柱 王小勇 林建珍 林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方法采用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法检测57例BPPV患者(BPPV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最大慢相速度和半规管轻瘫(CP)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PV组眼震最...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方法采用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法检测57例BPPV患者(BPPV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最大慢相速度和半规管轻瘫(CP)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PV组眼震最大慢相速度[(14.13±14.22)°/s]与正常对照组[(13.69±12.3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CP 28例(49.1%),正常对照组CP 8例(1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PV组患侧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P<0.05)。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及上半规管BPPV患者C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PV组患者CP发生率增高,且患侧的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有助于BPPV患者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双温交替试验 最大慢相速度 半规管轻瘫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与头部睡眠姿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细康 李晓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5期242-244,共3页
目的研究睡眠姿势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ositional vertigo,PSC-BPPV)发病的关系,为临床BP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Dix-Hallpike试验,对208例确诊为PSC-BPPV患者进... 目的研究睡眠姿势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ositional vertigo,PSC-BPPV)发病的关系,为临床BP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Dix-Hallpike试验,对208例确诊为PSC-BPPV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眩晕的诱发体位、伴随症状、与睡眠姿势的关系及眩晕持续时间等。重点对PSC-BPPV病变耳和睡眠时头部姿势进行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PSC-BPPV诱发体位主要是卧位坐起和躺下,伴随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耳鸣很少,无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60 s。208例PSC-BPPV患者中125例睡眠时总采取同一姿势(右侧吲85例,左侧卧40例),83例患者睡眠姿势不定。PSC-BPPV病变耳与患者头部睡眠姿势侧别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系数=0.4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SC-BPPV病变耳与头部睡眠姿势侧别比较(r=0.203,P<0.05),与年龄比较(r=-0.1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习惯性头部睡眠姿势促使耳石沉积在低位耳的后半规管,是导致同侧PSC-BPPV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睡眠 体位 耳石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脑电图非线性分析在Alzheimer病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细康 黄华平 季晓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37,共2页
脑电图(EE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NDA)是直接观测大脑活动状况的窗口[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的生理状态(包括睡眠分期、麻醉药疗效等)和病理状态[癫疒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外伤和Alzheimer病(AD)等][1,2]。NDA的扩展研究... 脑电图(EE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NDA)是直接观测大脑活动状况的窗口[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的生理状态(包括睡眠分期、麻醉药疗效等)和病理状态[癫疒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外伤和Alzheimer病(AD)等][1,2]。NDA的扩展研究应用于认知障碍,尤其是痴呆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 应用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大脑活动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其前庭功能电生理检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细康 季晓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399,共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男约为(1.5.3):1。BPPV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具有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男约为(1.5.3):1。BPPV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具有5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 电生理检查 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病年龄 周围性眩晕 发作性眩晕 眼球震颤
下载PDF
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细康 金静君 +6 位作者 季晓林 叶华 严金柱 陈洁琼 张国来 王坤 刘慎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4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我院的绝经后iBPPV妇女作为iBPPV病例组,选取30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绝经妇女作为骨质疏松病例组,选取28例...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我院的绝经后iBPPV妇女作为iBPPV病例组,选取30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绝经妇女作为骨质疏松病例组,选取28例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个观察组分别检测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以最低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同时检测三个观察组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Ca、P、碱性磷酸酶(ALP)、骨合成标志物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iBPPV病例组、骨质疏松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Ca、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1NP和β-CT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值与iBBPV的发生有关(P<0.05),其余因素(Ca、P、ALP、P1NP和β-CTX)与iBBPV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但未发现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性,提示绝经妇女iBPPV的发病与骨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妇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 骨密度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青少年期 脊髓前角病变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 平山病 下颈段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2 位作者 叶华 严金柱 林芳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根据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眼性VEMP、视频眼震电图(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BT)在前庭系统的检测优势,对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眩晕患者和6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颈性VEMP、眼性VEMP、VNG和ABT检... 目的:根据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眼性VEMP、视频眼震电图(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BT)在前庭系统的检测优势,对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眩晕患者和6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颈性VEMP、眼性VEMP、VNG和ABT检测,分析对比两组间检测数据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和对照组颈性VEMP、眼性VEMP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峰间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颈性VEMP、眼性VEMP异常主要见于前庭周围性眩晕。②病例组眼动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见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③病例组动态位置试验及ABT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美尼埃病。结论:颈性VEMP、眼性VEMP及ABT主要检测球囊、椭圆囊及半规管功能,而且,ABT还有分侧定位的作用。眼动功能主要用于PCIV等前庭中枢病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 眼震电图(VNG) 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BT)
下载PDF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救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细康 季晓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早期诊断 救治 自主神经紊乱 临床用药 主要表现 意识障碍 病情危重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痴呆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46-148,共3页
1933年,美国首次报道1例8岁儿童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因脑梗死死亡。1969年,McCully报道1例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病例,患儿表现出严重的动脉硬化征象,并发现HHcy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 1933年,美国首次报道1例8岁儿童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因脑梗死死亡。1969年,McCully报道1例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病例,患儿表现出严重的动脉硬化征象,并发现HHcy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最终决定因素。至此,人们发现了HHcy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增高。进一步研究证明,HHcy是痴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HHcy与痴呆的关系及导致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 痴呆
下载PDF
蕲蛇酶引起血小板减少100例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细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蕲蛇酶 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泌尿系感染12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细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5期4385-4386,共2页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对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啉钠2 g,每日2次,疗程5-14 d。结果治愈率86.7%,有效率95.8%,仅有5例(4.2%)证实为真菌感染而改用抗真菌治疗。同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对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啉钠2 g,每日2次,疗程5-14 d。结果治愈率86.7%,有效率95.8%,仅有5例(4.2%)证实为真菌感染而改用抗真菌治疗。同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高,安全、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水头孢唑啉钠 泌尿系感染
下载PDF
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1例报告
14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严金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青少年期 脊髓前角病变 下颈段 自限性 平山病
下载PDF
三叉神经-颈反射及其临床应用
15
作者 林细康 季晓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颈反射 临床应用 胸锁乳突肌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三叉神经痛 多发性硬化 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16
作者 林细康 季晓林 +3 位作者 叶华 严金柱 林芳 林建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通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包括颈性VEMP和眼性VEMP的特性研究,以探讨其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对照组和33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颈性VEMP、眼性VEMP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各项... 目的:通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包括颈性VEMP和眼性VEMP的特性研究,以探讨其对眩晕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对照组和33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颈性VEMP、眼性VEMP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检测数据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患耳的颈性VEMP、眼性VEMP异常率分别达到33%和36%;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颈性VEMP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峰一峰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眼性VEMP各波潜伏期和峰一峰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VEMP可以作为(BPPV)耳石器功能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对眩晕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耳石器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 颈性VEMP 眼性VEMP
下载PDF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17
作者 林细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路路通注射液 疗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急性左心衰1例
18
作者 林细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异位 嗜铬细胞瘤 误诊 左心衰 诊断
下载PDF
眼震形式预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严金柱 季晓林 +3 位作者 叶华 邹漳钰 林细康 张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Epley手法第2、4步骤出现的眼震形式与复位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Epley手法对73例确诊BPPV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进行治疗,在裸眼状态下观察治疗过程中位置性眼震的特点,并根据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眼震形... 目的探讨Epley手法第2、4步骤出现的眼震形式与复位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Epley手法对73例确诊BPPV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进行治疗,在裸眼状态下观察治疗过程中位置性眼震的特点,并根据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眼震形式将患者分为3组: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Ⅰ组)、相反方向的眼震(Ⅱ组)、无眼震(Ⅲ组)。结果在手法复位第2步骤,有56例患者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与其Dix-Hallpike试验第1步骤眼震一致),6例患者出现反向的眼震,11例患者未出现眼震。56例患者中有40例首次复位成功,12例第2次复位成功;相反,经过2次复位后,6例出现反向眼震的患者中有4例,11例无眼震的患者中有7例,均复位失败。在首次或第2次复位成功过程中,42例的Ⅰ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第4步骤时出现下跳性眼震。结论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以及第4步骤出现下跳性眼震,大多数可以预示着复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EPLEY手法 眼震形式
下载PDF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高青 林细康 +1 位作者 蔡艳绯 李晓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9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实验组(4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鸣习... 目的研究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实验组(4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总适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患者接受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耳鸣习服疗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