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绪肃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白人文化侵蚀下的黑人世界。她笔下的男性人物在黑白文化的夹缝中或沉沦或错位或窒息或探寻,她刻画的黑人男性在既是美国人同时是黑人的双重文化冲击下自我的异化。
关键词 莫里森 文化冲突 黑人男性 异化 双重意识
下载PDF
秀拉和夏德拉克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绪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分析秀拉和夏德拉克人物形象,对比黑人社区"底层"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反应,可透视出黑人社区无法接受黑人妇女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分析秀拉和夏德拉克人物形象,对比黑人社区"底层"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反应,可透视出黑人社区无法接受黑人妇女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性别歧视 黑人女性
下载PDF
大学生中式英语成因及教学对策
3
作者 林绪肃 《咸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7-78,共2页
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对英语结构及文化的欠了解,受母语的同化和对英语的顺应失去了平衡,中国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会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不规范的中式英语。如何规避中式英语成了学生和英语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式英语 衔接 连贯
下载PDF
柏油娃,兔子,石楠地——浅谈《柏油娃》中隐语的引用
4
作者 林绪肃 《科技信息》 2007年第20期258-258,277,共2页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作家。她的小说《柏油娃》以非洲传说为隐喻模式探讨了美国黑人的双重身份和意识。本文从神话原型视角分析柏油娃,兔子和石楠地的隐语含意,从而揭示该小说主题。
关键词 柏油娃 隐喻模式 双重意识
下载PDF
追寻语言和谐的乌托邦——本雅明的“纯语言”见解
5
作者 林绪肃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7-98,120,共3页
瓦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中提出了“纯语言”的概念,并指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开发纯语言。基于这一思想,他对“可译性”问题持神秘主义态度,并从根本上瓦解了“忠实”的神话。虽然“纯语言”似乎更难以企及,但正是这一理想境界指... 瓦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中提出了“纯语言”的概念,并指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开发纯语言。基于这一思想,他对“可译性”问题持神秘主义态度,并从根本上瓦解了“忠实”的神话。虽然“纯语言”似乎更难以企及,但正是这一理想境界指引着无数译者为之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语言 忠实 可译性
下载PDF
《秀拉》中原初情景探析
6
作者 林绪肃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9-91,共3页
莫里森的《秀拉》描写同名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探讨了种族歧视和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原初情景理论来诠释主人翁在种族歧视下自我的觉醒和发展。
关键词 《秀拉》 原初情景 重忆
下载PDF
《紫颜色》中的文学伦理浅析
7
作者 林绪肃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2-94,共3页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权、两性关系、同性恋等社会伦理关系。深入文本研究笔者发现小说中所呈现的伦理关系是黑人女性苦难的根源,而追求合理的社会道德...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权、两性关系、同性恋等社会伦理关系。深入文本研究笔者发现小说中所呈现的伦理关系是黑人女性苦难的根源,而追求合理的社会道德关系是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 两性关系 文学伦理学
下载PDF
咸宁市汉英公示语中的中式英语分析
8
作者 程铭莹 陈文婷 林绪肃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44-145,共2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中国温泉之乡"名气的扩大,咸宁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汉英公示语在这种形势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咸宁的汉英公示语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中式英语角度...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中国温泉之乡"名气的扩大,咸宁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汉英公示语在这种形势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咸宁的汉英公示语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中式英语角度分析了导致错误的深层原因,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宁公示语 中式英语分析
下载PDF
由死向生的愿景——探析莫言的《蛙》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的生命权力
9
作者 林绪肃 林郅轩 廖思思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6-60,共5页
莫言以《蛙》为代表作、托尼·莫里森以《宠儿》为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两部巨著都关注了个体或群体的生存欲望与政治欲望矛盾时的冲突与对抗。莫言关注的是正确的权力意志执行中的不合理性,《蛙》中姑姑万心是国家权力意志... 莫言以《蛙》为代表作、托尼·莫里森以《宠儿》为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两部巨著都关注了个体或群体的生存欲望与政治欲望矛盾时的冲突与对抗。莫言关注的是正确的权力意志执行中的不合理性,《蛙》中姑姑万心是国家权力意志的践行者,她对生命的掌控是对国策的忠诚;莫里森表达的是黑人民族的铭记和重塑,《宠儿》塞丝从女奴变身权力执行人锯杀幼女则是对奴隶制的抗争。本文尝试从福柯的生命政治学视角来探讨《蛙》和《宠儿》中两位女主人翁姑姑和塞丝在面对生命权力遭遇不同政治形态干预时态度与选择的异同以及她们的情感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 生命权力 计划生育 权力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