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尿粘多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群娣 光炜 蒋玮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94-694,共1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易于推广应用的粘多糖贮积症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硫酸皮肤素(DS)及硫酸软骨素(CS) 为标准对照,检出患者尿中的粘多糖。结果 在323 名疑诊病人中检出阳性者96 例...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易于推广应用的粘多糖贮积症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硫酸皮肤素(DS)及硫酸软骨素(CS) 为标准对照,检出患者尿中的粘多糖。结果 在323 名疑诊病人中检出阳性者96 例,与临床相符合。结论 本法可作为临床上粘多糖贮积症的初步诊断及初步分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溶酶体 琼脂糖凝胶电泳 尿液检验
下载PDF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伟平 陆春 +2 位作者 朱国兴 林群娣 冯佩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2-713,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一斑驳病家系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 it基因第2565位G→C,使密码子TGT→... 目的研究一斑驳病家系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 it基因第2565位G→C,使密码子TGT→TCT,导致Ser862Cys突变。100例健康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结论Ser862Cys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群体MPSⅠ型KpnⅠ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奕斌 光炜 +1 位作者 杜传书 林群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7-19,共3页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IDUA基因球KpnⅠ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采用PCR-RFLP技术,对16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人的324条染色体进行检测,另又对5个家系16位成员进行同样的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IDUA基因球KpnⅠ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采用PCR-RFLP技术,对16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人的324条染色体进行检测,另又对5个家系16位成员进行同样的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1频率为0.17,等位基因A2频率为0.83,杂合率为29%;A1、A2的传递规律与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认为中国汉族群体IDUA基因KpnⅠ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并且与国外报道的无显著性差异;A1、A2在世代中的传递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UA基因 多态性 儿童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基因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冬贵 华小云 +2 位作者 林群娣 陈争 杜传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0-33,共4页
应用9对寡核苷酸引物先5对后4对分2套分别扩增Duch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9个不同的外显子区域,对9个DMD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和1个BMD家系共13例DMD/BMD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D... 应用9对寡核苷酸引物先5对后4对分2套分别扩增Duch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9个不同的外显子区域,对9个DMD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和1个BMD家系共13例DMD/BMD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DMD患者的DMD基因存在一个或数个外显子所在的区域的缺失,从而不但明确了这些家系DMD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而且为这些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IDUA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洪枫 曾瑞萍 林群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检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 (IDUA )突变。【方法】采用PCR SSCP、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对 35例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的IDUA第 2、6、7、8、9和 10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结果】本研究筛查出 7种突... 【目的】检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 (IDUA )突变。【方法】采用PCR SSCP、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对 35例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的IDUA第 2、6、7、8、9和 10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结果】本研究筛查出 7种突变 ,均为单碱基置换。一内含子区突变nt1486C→T ;一中性突变nt1945G→C ;1种无义突变E40 4X ;4种错义突变 :F198L、L2 18V、A36 1T和V45 4I。【结论】中国人IDUA在第 2、6、7、8、9和 10外显子区存在突变。在上述检测到的 7种突变中 ,A36 1T国外已确定为多态性 ,E40 4X国外已报道为重型突变。而nt1486C→T、F198L和L2 18V和V45 4I为我们首次发现和报道 ,可能为新突变 ,但其突变性质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α-L-艾杜糖醛酸酶 DNA突变分析 IDUA 基因突变 代谢病
下载PDF
中国汉族群体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光炜 郭奕斌 +1 位作者 林群娣 杜传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中α艾杜糖苷酶基因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技术,检测了广州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97名。结果:D4S111位点,在97名无关个体中发...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中α艾杜糖苷酶基因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技术,检测了广州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97名。结果:D4S111位点,在97名无关个体中发现5个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830~510bp,基因频率为00052~03608,PIC为05966,杂合性为078。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D4S111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与其它种族间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 艾杜糖醛酸酶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应用DMD基因内含子49上STR-PCR分析进行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冬贵 华小云 +1 位作者 林群娣 杜传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4期6-7,14,共3页
DMD基因内含子49上的STR-PCR产物经8%中性PAGE电泳银染显色,我们获得满意的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这样不但避免了同位素的应用,而且摆脱了变性PAGE中脲素对银染显色的影响,从而使DMD基因的S... DMD基因内含子49上的STR-PCR产物经8%中性PAGE电泳银染显色,我们获得满意的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这样不但避免了同位素的应用,而且摆脱了变性PAGE中脲素对银染显色的影响,从而使DMD基因的STR-PCR技术更加简便易行,结果易于分析,利于通过STR-PCR风险单体型的分析达到快速诊断DMD/BMD患者和携带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携带者 杂合子 基因 DMD/BMD STR 患者 内含子 银染 PCR产物
下载PDF
DMD基因转录与逆转录PCR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冬贵 林群娣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5年第1期11-15,共5页
由79个外显子与78个内含子构成的DMD基因在基因组DNA上跨越2400kb,其中98%的内含子DNA序列大部分尚属未知,导致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DMD基因的结构及其突变存在重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79个外显子构成的mRNA只有14kb,对其加以... 由79个外显子与78个内含子构成的DMD基因在基因组DNA上跨越2400kb,其中98%的内含子DNA序列大部分尚属未知,导致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DMD基因的结构及其突变存在重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79个外显子构成的mRNA只有14kb,对其加以详细的研究则成为可能。正是由于对DMD基因转录子及其逆转录子(mRNA与cDNA)的研究,我们才知:(1)正常DMD基因跨越2400kb,拥有3个启动子,转录子的拼剪类型存在组织特异性及发育阶段特异性以及大量的外显子与内含子界限的确定;(2)突变DMD基因编码大量异常的剪接子,这些剪接子往往涉及一个或邻近的几个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同时出现了单一碱基置换或缺失的转录子,导致同义突变、错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及移码突变的发生。本文就DMD基因转录及逆转录PCR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基因 转录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广东少数民族Morquio综合征StuI位点的RFLP分析
9
作者 郭奕斌 杜传书 林群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研究广东少数民族群体GALNS基因StuI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采用PCR-RFLP方法,对7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广东少数民族个体的144条染色体和3个家系9位成员的18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 研究广东少数民族群体GALNS基因StuI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采用PCR-RFLP方法,对7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广东少数民族个体的144条染色体和3个家系9位成员的18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等位基因片段D_1的频率为0.70,D_2为0.30,杂合率为29%,D_1、D_2的传递规律与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广东少数民族群体中StuI位点具有多态性,其基因频率(D_1和D_2)与国外高加索群体的有显著差别,与日本群体及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则无显著差别;而杂合率与高加索群体及日本群体的均有显著差异,但与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少数民族 Morquio综合征 StuⅠ位点 RFLP分析 遗传性溶酶体病
下载PDF
利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人突变型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10
作者 于洪枫 曾瑞萍 +1 位作者 葛春喜 林群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导突变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突变型IDUAcDNA ,可用于下游的体外表达 ;此定点突变技术具有简便、诱变效率高等优点 ,是体外构建突变型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诱变 α-L-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 IDUA 体外表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番禺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考
11
作者 林群娣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6年第7期39-40,共2页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工作 番禺区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转移就业 农民增收 农业
下载PDF
番禺区农业发展与财政支农对策
12
作者 林群娣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2年第11期43-,共1页
随着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对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将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区的情况,通过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 随着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对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将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区的情况,通过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传统的城郊型农业向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转变,逐步把番禺发展成为珠三角,穗港澳的"菜篮子"基地,蕉果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基地的集生态、旅游、科技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财政支农 番禺区
下载PDF
云南省四个少数民族中所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蒋玮莹 杜传书 +5 位作者 段山 马丽 杨利文 刘春 陈路明 林群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通过鉴定云南省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的G6PD基因突变型,统计大理市白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以了解分子进化和民族起源,并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错配碱基PCR/RE、PCR-SSCP... 目的通过鉴定云南省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的G6PD基因突变型,统计大理市白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以了解分子进化和民族起源,并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错配碱基PCR/RE、PCR-SSCP、ARMS法和DNA序列分析等检测G6PD基因点突变。结果经DNA序列分析确认,首次在白族人群中发现G6PDG1388A,发生率42%、G1376T发生率21%、A95G发生率6%;在傣族中发现G1388A,发生率62%、G1376T发生率23%;在哈尼族中发现G1388A1例;在景颇族中发现G1388A1例。用PCR/RE法初步鉴定了1例傣族C1024T突变型,发生率1.9%。大理市白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1.19%,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0.0113,与勐腊及德宏傣族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G6PDG1376T、G1388A及A95G是目前仅在中国人中发现、存在于中国多个少数民族中的基因突变型。提示中华民族中存在比较共同的基因突变,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2)傣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于白族;(3)云南省G6PD缺乏症的分布与疟疾流行区一致,这可能是基因组DNA长期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 基因突变 G6PD基因 云南 白族 傣族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1311 C→T复合11内含子93 T→C突变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国龙 蒋玮莹 +5 位作者 杜传书 林群娣 陈路明 田秋红 李舒刚 曾敬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探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cDNA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T→C的突变与G6PD缺乏的关系。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G6PD患者 ,以定量法确诊 ,运用PCR SSCP筛查 11外显子异常的标本 ,以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 目的 探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cDNA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T→C的突变与G6PD缺乏的关系。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G6PD患者 ,以定量法确诊 ,运用PCR SSCP筛查 11外显子异常的标本 ,以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法鉴定 1311C→T突变 ,DNA直接测序 1311突变标本的 11外显子和 11内含子。结果 在 12例 1311突变的标本中 ,在 11内含子的93位均发现有T→C突变。结论 cDNA1311C→T突变同时合并 11内含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 标本 患者 筛查 DNA 内含子 外显子 基因
原文传递
广东客家人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国龙 蒋玮莹 +5 位作者 杜传书 陈路明 林群娣 田秋红 曾敬波 李舒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客家人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 6 -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 PD)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并结合 DNA测序技术 ,确定客家人 G6 PD基因突变型的类... 目的 研究广东客家人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 6 -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 PD)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并结合 DNA测序技术 ,确定客家人 G6 PD基因突变型的类型及频率。结果 在客家人中发现 G6 PD c DNA1388(G→ A)、1376 (G→ T)、95 (A→ G)、392 (G→ T)、10 2 4 (C→ T)及 1311(C→ T)复合 11内含子 93位 (T→ C)的突变。结论  G6 PD基因 c DNA1388(G→A)、1376 (G→T)、95 (A→ G)、392 (G→ T)、10 2 4 (C→ T)、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位 (T→C)突变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中的 G6 PD基因突变型。c DNA1388(G→A)、c DNA 1376 (G→ T)是客家人群中最常见的 G6 PD基因突变型。在广东客家人群中未发现新的 G6 PD基因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客家人 G6PD 基因突变型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真核细胞质总RNA快速提取和鉴定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冬贵 黎青 +2 位作者 华小云 林群娣 杜传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真核细胞质总RNA快速提取和鉴定技术的改进胡冬贵,黎青,华小云,林群娣,杜传书真核细胞质总RNA的提取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之一。传统的真核细胞质总RNA提取技术分属二类:即有机溶剂提取和差速梯度离心使高分子量R... 真核细胞质总RNA快速提取和鉴定技术的改进胡冬贵,黎青,华小云,林群娣,杜传书真核细胞质总RNA的提取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之一。传统的真核细胞质总RNA提取技术分属二类:即有机溶剂提取和差速梯度离心使高分子量RNA与其他核酸分离。1987年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提取 鉴定 真核细胞质
原文传递
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鹏 蒋玮莹 +6 位作者 张希希 于国龙 叶文红 林群娣 陈路明 田秋红 杜传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1820名青水畲族和764名穆云畲族人中,分别发现101例和104例酶活性异常,两地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0.0607和0.1706。在穆云乡54例纯畲族血缘的样本中,共检出nt1376G→T突变38例、nt1388G→A突变12例、nt95A→G突变6例,三种基因突变型分别占70.3%,18.5%和11.1%;并发现1例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1例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在青水畲族中发现6例nt1024C→T突变,占8.6%;发现1例392G→T突变。结论①nt1376G→T、nt1388G→A是福建畲族中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因而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②在畲族人群中发现nt1376G→T、nt1388G→A、nt95A→G、nt1024C→T和nt392G→T5种基因突变型。③发现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④nt95A→G是穆云畲族中另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型;1024C→T是青水畲族中常见的一种G6PD基因突变型。⑤明确青水畲族中G6PD基因频率为0.0607,穆云畲族中为0.1706,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DNA突变分析 畲族 突变 G6PD基因突变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福建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及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英文) 被引量:18
18
作者 蒋玮莹 陈路明 +2 位作者 林群娣 耿茜 杜传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D缺陷者中发现G6PD1388G→A20例、1376G→T24例、95A→G6例、1311C→T8例、1024C→T3例、392G→T2例、871G→A1例、1376G→A/95A→G4例、1388G→A/95A→G3例、1311C→T/95A→G2例,与DNA测序结果吻合;在酶学正常对照组中发现男1例女2例1388突变。结论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6PD基因变异型的筛查具有准确、高效、半自动化及经济等优点。尤其对无症状女性杂合子及临床Ⅳ型个体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杂合子
原文传递
用ARMS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C654-2T突变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传书 曾瑞萍 +2 位作者 任晓琴 林群娣 陈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44-545,共2页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常见遗传病。尤其是β地贫无论对社会和个人、家庭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目前,检出β地贫携带者的基因型,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预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使...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常见遗传病。尤其是β地贫无论对社会和个人、家庭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目前,检出β地贫携带者的基因型,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预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使用的寡核苷酸(ASO)杂交法和反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C654-2T 基因突变 ARMS法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 C1311T的多态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晓琴 杜传书 +3 位作者 林群娣 陈路明 蒋玮莹 田秋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将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引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1311T突变型的检测,并利用它调查C1311T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探讨此突变伴发的IVS11C93T是否与酶活性降低有关。方法测序... 目的将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引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1311T突变型的检测,并利用它调查C1311T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探讨此突变伴发的IVS11C93T是否与酶活性降低有关。方法测序检测G6PD缺乏症患者中的C1311T突变,利用已证实为C1311T标本探索C1311T的ARMS检测法最佳条件,用此法来确定中国人中C1311T的发生频率。再利用测序探讨IVS11C93T是否是某些病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结果在40例G6PD缺乏症患者中检测到4例C1311T突变,摸索了C1311TARMS法检测的最佳条件。在103名正常男性中检测到19名C1311T。对3名具有C1311T的G6PD缺乏症标本进行了G6PDIVS11测序,在93位均为正常碱基C。同时检测到1份正常标本的IVS11的93位为T。结论ARMS法是一种简单、省时、准确的筛查G6PD基因已知点突变的方法,C1311T在中国南方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为184%,IVS11C93T不是C1311T伴IVS11C93T病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它极可能为G6PD基因的另一多态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 CDNA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