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升明 陈广焕 +12 位作者 冯汉胜 龚荣达 黄基正 莫潘清 彭源荣 李庆忠 刘先娣 谭剑鹏 陈建辉 林聘 张鼎 袁金胜 吴红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根据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免疫... 目的探讨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根据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IFOBT及结肠镜检测情况、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并且进行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中有4650例(16.82%)患者进行了IFOBT检测,其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为556例(11.96%),556例阳性的患者中122例(21.94%)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另外参照组IFOBT检测阴性的4094例患者中有301例(7.35%)患者、临症组患者和高危组患者均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有3827例(12.32%)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检查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3例(2.69%),其中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47.57%(49/103),其中参照组检测的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70.00%(7/10),高于临症组的36.05%(3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癌前病变1213例(31.70%)。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IFOBT、家族癌症史、肠道腺瘤史、排便习惯、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均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伺机性筛查有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确诊,临床应注意≥60岁及IFOBT阳性、家族有癌症史、有肠道腺瘤史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机性筛查 结直肠肿瘤 电子结肠镜 高危人群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