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推覆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72
1
作者 林茂炳 吴山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6-55,共10页
文章把龙门山推覆构造划分为4个推覆体和3个滑覆体。分别叙述了它们各自的变形特征。计算了造山带的地壳缩短率为42~63%。最后确认了龙门山推覆构造的推覆模式是推覆滑覆叠加模式,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东南,扩展方式为背驮式(或前展式)。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 变形特征
下载PDF
论龙门山彭灌杂岩体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茂炳 马永旺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2-46,共5页
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杂岩是一个巨大的岩性复杂的地质体,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剖面研究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它是处于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中的一个构造变形十分强烈的构造片体,是推覆过程中经受了强烈改造的一个古老杂岩体... 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杂岩是一个巨大的岩性复杂的地质体,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剖面研究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它是处于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中的一个构造变形十分强烈的构造片体,是推覆过程中经受了强烈改造的一个古老杂岩体的外来岩块。其接触关系和侵位方式均属构造成因,仅在片体内部局部保留原始热侵位特征。杂岩体内部的变形特征均属印支—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灌杂岩 构造片体 剪切带 杂岩 构造属性
下载PDF
茂汶韧性断裂带(耿达—汶川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茂炳 俞广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40-47,共8页
茂汶断裂耿达—汶川段主要发育于以花岗岩为主的前寒武系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变形特征十分明显,在龙门山主干断裂带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它是一个由多条断层组成的一个构造应变强化地带,也是一个具多期活动性的破裂带。它是龙门山... 茂汶断裂耿达—汶川段主要发育于以花岗岩为主的前寒武系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变形特征十分明显,在龙门山主干断裂带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它是一个由多条断层组成的一个构造应变强化地带,也是一个具多期活动性的破裂带。它是龙门山区发育最早、规模最大的断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扬子地台 特提斯构造带 龙门山 断层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 被引量:9
4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70,共5页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大地震的主要范围和余震范围。构造带的推覆构造特征很可能控制了地震震源深度、震中区与烈度区的不同位等特征。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和次要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地形条件...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大地震的主要范围和余震范围。构造带的推覆构造特征很可能控制了地震震源深度、震中区与烈度区的不同位等特征。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和次要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地形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余震及天气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重复率高、延续时间长的重要因素。灾后重建工作应充分考虑这些地质与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龙门山构造带 推覆构造
下载PDF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被引量:44
5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带 结构样式 叠加模式
下载PDF
对龙门山南段宝兴-芦山地区构造格局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茂炳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3-40,共8页
龙门山南段宝兴地区存在着多次推覆和多层滑覆现象,以及推覆滑覆叠加样式。该区存在着印支运动的遗迹,推覆构造在大部分地区切割了印支运动不整合面。造山过程经历了褶皱和推覆作用两个阶段,经历了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
关键词 推覆 滑覆 印支运动 造山作用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双石断裂的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茂炳 陈运则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4-68,共5页
双石断裂是龙门山南段的前山断裂,但并不是真正的盆地与造山带的分界。它是一组兼具走滑性质的道冲断裂,断裂带中具有许多红色地层夹片和印支期不整合残块,充分反映了该断裂发育晚于盆地的真正边界。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整合残块 龙门山断裂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简论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构造发展史 被引量:4
8
作者 林茂炳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6-51,共6页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山期的伸展作用相关的。龙门山构造与康滇南北带在印支期前及印支期是同一个基底和构造单元。甘孜地槽褶皱带在喜马拉雅期局部推覆到龙门山构造带和康滇南北带之上。这一发展历史确定了龙门山南段末端现存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 地槽 褶皱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北推覆构造概论 被引量:5
9
作者 林茂炳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1-17,共7页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区,可以划分出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分别称为柴北缘推覆构造带和东昆仑推覆构造带。其间的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相对的应变减弱区(低应变带)。两大推覆构造带在相同力源作用下统一构成了青海省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成为华...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区,可以划分出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分别称为柴北缘推覆构造带和东昆仑推覆构造带。其间的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相对的应变减弱区(低应变带)。两大推覆构造带在相同力源作用下统一构成了青海省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成为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带,是华北板块与南华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的浅部构造变形的产物,也是南北板块拼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推复构造 南化板块
下载PDF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茂炳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式 龙门山造山带 褶皱造山 推覆造山 板内(陆内)造山作用
下载PDF
初论宝兴复背斜的构造侵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原来的宝兴杂岩及宝兴复背斜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冲断构造岩片所组成的无根外来岩块,属推覆体性质。其根带是康定杂岩原来的顶部成分。在推覆作用过程中由西北向东南运移而来,其位移距离在40km以上。位移时期在印支期,侵位和暴露于... 原来的宝兴杂岩及宝兴复背斜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冲断构造岩片所组成的无根外来岩块,属推覆体性质。其根带是康定杂岩原来的顶部成分。在推覆作用过程中由西北向东南运移而来,其位移距离在40km以上。位移时期在印支期,侵位和暴露于喜马拉雅期。康定杂岩北部地区同时被金汤弧形推覆体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兴杂岩 宝兴复背斜 推覆体 构造侵位
下载PDF
四川彭县白水河地区蛇纹岩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国芝 王道永 林茂炳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6-32,共7页
研究区的蛇纹岩以构造就位的方式就位于具岛弧环境的白水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成分相当于蛇绿岩层序底部的变质橄榄岩,是地幔的残余。它是在岛弧与扬子古陆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 蛇纹岩 变质橄榄岩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彭灌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永旺 林茂炳 王国芝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4-19,共6页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喜马拉雅期。
关键词 龙门山 断裂带 推覆构造 构造岩
下载PDF
龙门山唐王寨滑覆构造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山 林茂炳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6-64,共9页
通过地层关系、构造变形分析及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位于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前缘的唐王寨向斜主体,为大型外来岩块。它与龙门山中段彭灌飞来峰群一样,是随龙门山推覆隆起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体。
关键词 龙门山 唐王寨 滑覆构造
下载PDF
四川马角坝地区飞仙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
15
作者 苟宗海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0-87,共8页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seu-doclaraiawangi带和Eumorphotismultiformis-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飞仙关组 双壳类化石带 上二叠世 地层
下载PDF
汶川及彭州、都江堰市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初探
16
作者 苟宗海 林茂炳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3期250-255,共6页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生态 地学景观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金台山飞来峰的结构样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建勇 林茂炳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章依据区调工作成果,把龙门山南段金台山飞来峰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并认为金台山飞来峰是一个“多层楼式”的几何结构样式。是龙门山南段逆冲推覆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制是重力滑动和后推挤压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金台山 龙门山 飞来峰 结构样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