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菌属引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茂虎 鲁鸿 贾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通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生物被膜和尿液中分离的变形菌属的耐药性和同源性的研究 ,探索变形菌属引发UTIs的机制。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收集的 16 5例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和尿液标本... 目的 通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生物被膜和尿液中分离的变形菌属的耐药性和同源性的研究 ,探索变形菌属引发UTIs的机制。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收集的 16 5例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和尿液标本变形菌属分离株 ,进行快速鉴定生物被膜 ,药敏实验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分析。结果  16 5例UTIs患者中尿道口、尿液和导尿管生物被膜中分别分离出变形菌属 32株 (19.4 % )、18株(10 9% )和 15株 (9.0 9% ) ;12例患者在尿道口、尿液和导尿管生物被膜中均分离到变形菌属 ,且药敏结果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FGE结果显示 7例患者的 3部位变形菌属分离株分别为同一菌株或不同亚型菌株。结论 变形菌属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逆行感染是引发UTIs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菌属 生物被膜 尿路感染
下载PDF
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茂虎 朱晓应 +2 位作者 苗芮 何蕾 贾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2-1588,共7页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的系统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Sino Med,EBSCO,Springerlink,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1999年-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的系统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Sino Med,EBSCO,Springerlink,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1999年-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筛选、评价以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25篇文章,共有23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OR=-0.96,95%CI(-1.22,-0.70)P〈0.00 001],住院时间[OR=-3.48,95%CI(-4.13,-2.78)P〈0.00 001],术后并发症[OR=0.22,95%CI(0.14,0.35)P〈0.00 001],术中出血量(OR=-104.77,95%CI(-138.95,-70.60)P〈0.00 001)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上优于开放性手术,但在手术时间、手术花费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放性手术 肾上腺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茂虎 吴迪 +1 位作者 苗芮 贾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 了解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方法 收集2003~2004年临床出现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35株,检测其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最... 目的 了解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方法 收集2003~2004年临床出现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35株,检测其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ermA、ermB、ermC、msrA、mecA、icaA基因进行PCR扩增;定量检测生物被膜的产生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所分离的菌株中MRSE占71.4%(25株),MSSE占28.6%(10株),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22.8%、6.34%、34.9%、26.9%、44.4%和62.2%;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2%和100.0%;所有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均检测出mecA基因;在27株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以ermC为主,占81.5%;有14株检测出icaA基因,其中生物被膜定量检测中有10株产生物被膜,4株定量试验阴性;PFGE分为18型,显示细菌基因多态性。结论 引发泌尿系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较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ica对判断其致病性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耐药性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小肠粘膜下层在膀胱组织修复中生长因子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茂虎 郁华亮 +3 位作者 苗芮 秦万长 贾宁 李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578-58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小肠粘膜下层(SIS)在膀胱组织修复中外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释放。方法用ELISA法和MTT法体外测量冻干SIS在PBS孵育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及对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用猪小肠... 目的了解小肠粘膜下层(SIS)在膀胱组织修复中外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释放。方法用ELISA法和MTT法体外测量冻干SIS在PBS孵育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及对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用猪小肠粘膜下层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EGF和bFGF的表达,单纯大鼠粘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SIS在PBS孵育液中bFGF含量约为(121.8±2.683)ng/L,VEGF含量约为(93.8±3.033)ng/L,且对上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移植的SIS上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肌束。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和bFGF在术后第1周均呈弱阳性表达,第2周以后实验组VEGF和bFGF表达逐渐增强,至第6周达到高峰,第8周VEGF和bFGF的表达逐渐减弱;而对照组在第1~10周VEGF和bFGF的表达均呈弱阳性,未见明显的表达高峰。结论SIS作为载体将外源性生长因子带人大鼠体内,在SIS逐渐降解的同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血管生成和宿主细胞的长人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粘膜下层(SIS) 膀胱 修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大鼠
下载PDF
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林茂虎 赵珊 +2 位作者 苗芮 贾宁 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4-656,659,共4页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并检验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VEGF165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并检验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VEGF165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EGF165基因在鼠膀胱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VEGF16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和结论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后,VEGF的表达增高,转染后细胞上清液具有促使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膀胱: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硒蛋白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茂虎 朱晓应 +2 位作者 苗芮 何蕾 贾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886-888,922,共4页
目的探讨硒蛋白S(selenprotein S,SEL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根据编码序列同义或非同义突变、频率>5%的SNPs位点,以及文献报道的与细菌感染相关SNPs位点作为候选SNPs位点,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 目的探讨硒蛋白S(selenprotein S,SEL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根据编码序列同义或非同义突变、频率>5%的SNPs位点,以及文献报道的与细菌感染相关SNPs位点作为候选SNPs位点,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MLDR技术)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423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和385例非感染病人的血标本进行SELS(rs4965373,rs4965814和rs34713741)SNP检测,对各基因位点基因型频数、等位基因频数及单倍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所有SNP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位点rs34713741的基因型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相关性(P<0.05);位点rs4965373和rs4965814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相关性(P>0.05),其单倍体型GT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相关性(P=0.032)。结论硒蛋白S(SELS)SNPs位点(rs4965373,rs4965814和rs34713741)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多态性 硒蛋白S
下载PDF
TLR-2和TLR-4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茂虎 朱晓应 +2 位作者 苗芮 何蕾 贾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29-831,835,共4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TOLL样受体TLR-2、TLR-4的相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编码序列同义或非同义突变、频率>5%的SNPs位点,以及文献报道的与细菌感染相关SNPs位点作为候选SNPs位点,采用i MLDR技术...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TOLL样受体TLR-2、TLR-4的相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编码序列同义或非同义突变、频率>5%的SNPs位点,以及文献报道的与细菌感染相关SNPs位点作为候选SNPs位点,采用i MLDR技术对423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和385例非感染病人的血标本进行TLR-2、TLR-4受体SNP检测,对各基因位点基因型频数、等位基因频数及单倍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所有的SNPs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6个SNPs位点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LR-4单倍体型GCG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其余TLR2和TLR4单倍体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LR-4单倍体型GCG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多态性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茂虎 赵珊 +1 位作者 程流泉 秦万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9-560,共2页
目的对直接吻合(即不经隧道式包埋处理)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用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输出道长度分别为4、5、6、7、8cm,每个动物各形成两个相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不... 目的对直接吻合(即不经隧道式包埋处理)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用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输出道长度分别为4、5、6、7、8cm,每个动物各形成两个相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尿流动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显示5、6、7cm组的可控性输出道膀胱吻合口无狭窄,斜行于腹直肌内,无扭曲,结构稳定,插管顺利。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最大尿道压为5.15~12.19kPa,最大尿道闭合压为4.83~11.27kPa;可控性输出道的功能性尿道长度均大于2cm;3组间最大尿道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最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cm组输出道均出现漏尿,8cm组则因输出道于腹直肌内断裂、缺血坏死致管腔封闭、严重纤维化并扭曲成角等原因而未达到可控性。结论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术 回肠 可控性
下载PDF
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茂虎 叶林阳 +2 位作者 郁华亮 朱晓应 吴元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了解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种植了转染VEGF的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小肠粘膜下层(SIS)体外培养后移植至大鼠体内,并以膀胱缺损自然愈合和单纯植入SIS为对照进行观察,... 目的:了解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种植了转染VEGF的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小肠粘膜下层(SIS)体外培养后移植至大鼠体内,并以膀胱缺损自然愈合和单纯植入SIS为对照进行观察,于术后10wk内每隔2wk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VEGFR2的表达,观察支架植入物的组织生长和修复情况.结果:膀胱缺损自然愈合组的大鼠术后1wk时膀胱缺损区已有膀胱移行上皮形成,第2周时新生的膀胱粘膜已覆盖缺损区.在植入SIS的两组动物中,术后1wk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膀胱移行上皮形成;术后2wk时炎性细胞减少,单纯SIS植入组和转染VEGF组均可见完整的上皮形成,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此时已有新生毛细血管,VEGF受体的表达呈阳性,且转染VEGF组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受体的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单纯SIS植入组(P<0.05);术后4wk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较第2周时明显增多(P<0.05),但两组间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可见少量平滑肌纤维形成;术后6wk以后平滑肌形成逐渐增多,到第10周时可见明显的平滑肌束,两组间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转染VEGF165的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种植小肠粘膜下层在大鼠膀胱重建4wk内有促血管生成作用,6wk后两组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受体表达阳性细胞数未见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小肠粘膜下层(SIS) 膀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在膀胱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茂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46-148,共3页
目的:近年来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被应用于动物实验模型中,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的特点、制备及其在膀胱重建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 目的:近年来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被应用于动物实验模型中,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的特点、制备及其在膀胱重建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engineering,bladd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检索了CBMdisc数据库1995-01/2005-12以及CMCC数据库最新卷的中文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膀胱”。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阅读检索文章摘要,选取中、英文关于组织工程、支架和膀胱重建的文献,实验研究选取随机、对照研究,近5年发表的文献优先;排除重复文献及非中英文文献。资料提炼:Medline中共检索到112篇关于组织工程,支架和膀胱重建的文献,中文相关文献36篇,共纳入21篇,文章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均被排除。资料综合:天然无细胞基质材料主要是将生物的空腔器官通过技术处理将细胞成分去除,仅剩下无细胞的基质,这种材料富含胶元、弹性蛋白、平滑肌的结构和血管的框架,可用于空腔器官的修补与替代。膀胱无细胞基质移植物的制备过程结束后,膀胱由原来的颜色变为白色的无细胞基质,但仍维持其原来的袋样形态。尽管再生组织的肌肉含量少于正常,但同以往的膀胱替代结果相比,能出现肌肉的再生已经显示出了小肠黏膜下层的优越性。鼠膀胱无细胞基质移植物膀胱扩大术后平滑肌再生和体内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依赖性发现,移植4个月时,膀胱无细胞基质移植物再生膀胱的神经长入与正常的鼠膀胱无明显差异。将多层细胞覆盖支架,可避免尿液与支架的直接接触,减少炎症反应,更能形成解剖和功能更为精确的复原的膀胱。用于膀胱重建的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主要有小肠黏膜下层和膀胱无细胞基质移植物,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种子细胞易于粘附、增殖,支架生物降解性好等特点,且制备简单,易于操作。结论:天然无细胞基质移植物为膀胱各种成分的重建提供了良好的框架,尽管它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具有广阔地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组织工程/方法 移植物存活 膀胱/外科学 生物相容性材料/代谢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尿动力学实验
11
作者 林茂虎 秦万长 杨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尿流改道 可控性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尿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林茂虎 秦万长 杨渝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根部无处理的小口径输出道的可控性机制。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只,经手术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根部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及组织学... 目的:初步探讨根部无处理的小口径输出道的可控性机制。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只,经手术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根部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1例动物术中因麻醉过量而死亡。其余动物术后皆存活。不同长度的14个输出道中有10个在术后8周获得了良好的控尿能力。可控性输出道在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最大尿道压为60~115cmH_2O,最大尿道闭合压为45~93 cmH_2O,功能性尿道长度为2.14~4.20cm。在5~7cm长度范围内随输出道长度的增加,最大尿道压也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10例位于腹直肌内的可控性输出道状态良好,插管顺利。结论:在原位膀胱这个理想的储尿囊基础上,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获得了满意的控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可控性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变形杆菌基因分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贾宁 林茂虎 +3 位作者 陈世平 索继江 邢玉斌 江朝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变形杆菌的最佳分型方法。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重复元件序列 PCR(Rep-PCR)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 PCR(ERIC-PCR) 4种方法对 44株变形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APD可分为...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变形杆菌的最佳分型方法。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重复元件序列 PCR(Rep-PCR)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 PCR(ERIC-PCR) 4种方法对 44株变形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APD可分为 17型 ,分辨率系数为 0 .93 2 ;Rep -PCR可分为 15型 ,分辨率系数为0 .916;ERIC-PCR可分为 2 3型 ,分辨率系数为 0 .941;PFGE可分为 3 6型 ,分辨率系数为 0 .988。结论  PFGE、RAPD、Rep-PCR和 ERIC-PCR4种基因分型方法对变形杆菌进行分型 ,其分型力和分辨力均很好 (均 DI>0 .90 ) ,其中 PFGE分辨力最高 ,重复性好 ,但实验费用高 ,时间长 ,对大规模广泛应用有局限性 ;Rep-PCR和 ER-IC-PCR分辨率虽略底于 RAPD,但重复性好 ,结果稳定 ,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菌属 ,不需要重复设计引物 ,易于实现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 基因分型 PCR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郁华亮 叶林阳 +1 位作者 杨渝 林茂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道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7例;炎性狭窄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7例(28侧)。结果试验组随访20例(22侧),治愈10侧,好转7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77.3%,对照组随访25例(26侧),治愈12侧,好转9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80.8%,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5.56±8.5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7.41±9.13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4.13±8.7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174.07±5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39±0.66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07±0.92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创伤小、安全,能缩短病人术后住院天数,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球囊扩张 良性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对红霉素敏感性的检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贾宁 林茂虎 +3 位作者 徐志凯 袁云娥 索继江 邢玉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3-925,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膜内重悬浮菌和膜内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1457和野生株S 68浮游菌在100倍MIC红霉素(分别为25μg/ml和320μg/ml)作用...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膜内重悬浮菌和膜内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1457和野生株S 68浮游菌在100倍MIC红霉素(分别为25μg/ml和320μg/ml)作用下,浮游菌、生物被膜内菌和膜内重悬浮菌的细菌对数减少值,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膜内细菌的变化。结果表皮葡萄球菌1457在100倍MIC红霉素作用4 h后,浮游菌和重悬浮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分别为5.56±0.11和5.28±0.08,明显高于膜内菌1.21±0.13(P<0.05),当作用时间延长到60 h,膜内菌细菌数对数减少值为1.51±0.1;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重新悬浮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浮游菌相似(P>0.05);S68的细菌数对数减少趋势与1457类似;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作用前被膜内细菌呈圆形,分布较均匀;红霉素作用12 h后,被膜内细菌含有膨胀、液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细菌排列较对照组疏松。结论膜内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生物被膜能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表皮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林阳 林茂虎 +3 位作者 郁华亮 朱晓应 苗芮 贾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泌尿外科手术感染进行观察,并对感染切口、手术缝合前皮下组织和术前患者尿液分离培养,检测分离菌对围手术期使用的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的敏感性和同源性。结果115例泌尿外科术...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泌尿外科手术感染进行观察,并对感染切口、手术缝合前皮下组织和术前患者尿液分离培养,检测分离菌对围手术期使用的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的敏感性和同源性。结果115例泌尿外科术后患者1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分离出的病原菌对围手术期使用的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于未发生切口部位感染的分离菌(P<0.05);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前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P<0.05),分离菌株以葡萄球菌属居多,PFGE分析显示分离自同一患者的菌株多为同一菌株或同型不同亚型菌株。结论术前患者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手术部位 手术切口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变形杆菌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宁 林茂虎 +3 位作者 陈世平 索继江 邢玉斌 江朝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 对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变形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鉴定菌株 ,进行 ESBL s检测、PCR扩增 bla TEM和 bla SHV基因、等电聚焦测定 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染色体DNA的 PFGE分析。结果 分离... 目的 对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变形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鉴定菌株 ,进行 ESBL s检测、PCR扩增 bla TEM和 bla SHV基因、等电聚焦测定 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染色体DNA的 PFGE分析。结果 分离的 45株变形杆菌中有 7株产 ESBL s,bla TEM和 bla SHV基因扩增和等电聚焦结果显示 7株产 ESBL s变形杆菌全部为 TEM型 β-内酰胺酶 ;PFGE结果时间上和空间上未见有相关菌株的存在或明显的集中趋势。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对患有产 ESBL s变形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变形杆菌 耐药机制 变形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医院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抗生素
下载PDF
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郁华亮 杨勇 +4 位作者 朱晓应 马晗 林茂虎 吴元翼 肖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了解前者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方法在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浅表性膀胱癌病例中筛选出T1G3膀胱癌49例,分别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了解前者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方法在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浅表性膀胱癌病例中筛选出T1G3膀胱癌49例,分别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n=23)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n=26)。将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二次活检阳性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切治疗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6例、膀胱穿孔2例,术后发生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明显多于2μm激光治疗组(P<0.05);2μm激光治疗组二次活检无阳性结果,电切治疗组二次活检阳性率23.1%(6/26),术后肿瘤总复发率激光治疗组明显低于电切治疗组(21.7%vs 42.3%,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并发症明显少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切除肿瘤彻底,作为保留膀胱的微创手术,在治疗T1G3膀胱癌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 膀胱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郁华亮 叶林阳 +1 位作者 林茂虎 杨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17例(23侧);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5±6.28岁;单侧狭窄11例,双侧狭窄6例;回... 目的探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17例(23侧);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5±6.28岁;单侧狭窄11例,双侧狭窄6例;回肠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13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21例(25侧)。结果试验组17例(23侧)全部随访,治愈12侧,好转7侧,无效4侧,总有效率达82.6%,对照组随访18例(21侧),治愈11侧,好转7侧,无效3侧,总有效率达85.7%,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4.12±7.5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7.42±10.35)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1.54±6.1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03.16±32.6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4±0.35)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12±1.19)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创伤小、安全,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尿流改道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变形杆菌的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宁 林茂虎 +3 位作者 陈世平 索继江 邢玉斌 江朝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了解变形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及评价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变形杆菌的检测方法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筛选产 ESBL s变形杆菌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 1998年 8月~ 1999年 12月解放军总医院和 30 4医院临床分离的 4 5... 目的 了解变形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及评价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变形杆菌的检测方法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筛选产 ESBL s变形杆菌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 1998年 8月~ 1999年 12月解放军总医院和 30 4医院临床分离的 4 5株变形杆菌 ,进行纸片扩散法、双纸片协同试验、Etest试验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结果 所有变形杆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其次为头孢他啶、氨曲南和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 ,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低 ;双纸片协同试验、Etest试验和纸片确认试验 3种方法结果一致性好 ;头孢噻肟检测产 ESBL s变形杆菌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 (P<0 .0 5 )。结论 亚胺培南可为治疗产 ESBL s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案 ;纸片扩散法初筛实验与 DDST结合判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且简单、易行、廉价 ,不失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 ;头孢噻肟检测产 ESBL s变形杆菌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 ,建议北京地区筛选产ESBL s变形杆菌时两种药物同时使用 ,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变形杆菌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