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腱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姚伟 刘畅 +2 位作者 林资范 金正标 李云霞 《体育科研》 2019年第4期88-92,98,共6页
目的:评估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冲击波治疗(ESW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共同治疗(ESWT+KT)组,每组各10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采用VI... 目的:评估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冲击波治疗(ESW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共同治疗(ESWT+KT)组,每组各10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6点Likert评分表对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用高频彩超对比跟腱纤维形态变化。结果:(1)VISA-A评分:ESWT、ESWT+KT两组治疗后VISA-A评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ESWT+KT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与ESWT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6点Likert评分:ESWT+KT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高于ESWT组(80%)。(3)高频彩超:ESWT、ESWT+KT两组治疗后的跟腱肿胀比治疗前都有缓解,且ESWT+KT组的肿胀改善程度优于ESWT组。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腱病和联合肌内效贴共同治疗跟腱腱病都能够改善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单独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肌内效贴 跟腱腱病 高频彩超
下载PDF
功能支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退变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基于定量磁共振影像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云霞 陈天午 +5 位作者 陈世益 陶虹月 刘畅 林资范 姚伟 徐卫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3-919,共7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后使用功能支具(function brace,FB)是否改善术后2年软骨退变,并系统评估其对关节症状、等速肌力、下肢功能等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后使用功能支具(function brace,FB)是否改善术后2年软骨退变,并系统评估其对关节症状、等速肌力、下肢功能等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ACLR病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主观评价包括:Tegner活动评分、Marx活动评级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客观评价包括:关节查体、等速肌力测试、磁共振扫描(MR)。膝关节MR扫描采用T2-mapping序列,定量分析在6个区域进行,分别为内侧胫骨、外侧胫骨、内侧股骨、外侧股骨、髌骨、股骨滑车。各区域再分为浅层、深层及全层作定量分析,测量T2值。结果:研究纳入34例患者,26例(26/34,76.5%)完成随访,其中24例(24/34,70.6%)获客观评价。根据术后是否使用FB分为FB组和非FB组。FB组12例,平均佩戴12.6周,平均年龄24.3±5.3岁,男/女为10/2,平均随访25.4个月;非FB组14例,平均年龄26.6±5.0岁,男/女为11/3,平均随访24.1个月。FB组和非FB组的内侧股骨全层(fMF)T2值分别为38.4±6.4和46.7±3.2,P=0.003;内侧股骨浅层(sMF)T2值为45.7±9.2和56.5±4.2,P=0.005;内侧股骨深层(dMF)为31.2±6.7和37.1±3.5,P=0.010。其余各区域关节软骨T2值、等速肌力指标、关节查体,以及各项患者主观评分在两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应用FB能够改善ACLR后膝关节MF软骨的早期退变,但并未对患者术后2年的关节症状、下肢力量、关节功能以及患者主观评分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功能支具 磁共振成像 软骨退变
下载PDF
佩戴功能支具未影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与移植物成熟度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云霞 陈天午 +5 位作者 陈世益 陶虹月 刘畅 林资范 姚伟 徐卫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功能支具对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和移植物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功能支具分为支具... 目的:探究应用功能支具对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和移植物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功能支具分为支具组和非支具组。纳入114例,主观评价87例(87/114,76.3%),客观评价75例(75/114,65.8%)。支具组35例,平均佩戴13.6周,平均年龄26.7岁,男/女为27/8,平均随访25.9个月;非支具组52例,平均年龄27.5岁,男/女为37/15,平均随访25.2个月。主观评价包括Tegner活动评分、Marx活动评级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KOOS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膝关节查体、等速肌力测试和术侧膝核磁共振扫描。移植物成熟度以信噪比表示。结果:末次随访时,支具组和非支具组相比,Tegner评分为5.6±1.1和5.3±1.2;Marx评分为10.4±2.7和9.8±2.9;Lysholm评分为93.1±6.9和92.3±5.5;KOOS评分中,疼痛为94.9±5.1和94.0±5.7;症状为90.8±7.9和92.1±5.6;日常生活能力为98.1±2.6和97.5±4.0;功能为83.6±12.6和84.1±7.8;生活质量为80.1±8.3和80.5±11.2;IKDC评分为A或B级分别为27例(93.1%)和43例(95.7%);患侧H/Q在60°下为53.0±7.9和55.0±11.9;180°下为62.0±8.3和65.0±11.2;患侧伸膝标准峰值力矩在60°为2.5±0.4 Nm/kg和2.4±0.6 Nm/kg;180°为1.6±0.2 Nm/kg和1.5±0.2 Nm/kg;伸膝峰值力矩的肢体对称指数在60°下为81.2±17.5和82.4±13.0;在180°下为84.4±18.2和83.8±11.5;信噪比为5.9±10.3和6.2±8.3。上述结果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佩戴功能支具未影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及移植物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功能支具 临床疗效 移植物成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