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尺寸团簇Ni_nZr_n(n=3~5)的几何结构与成键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艺平 董昆明 +4 位作者 谭凯 王娴 林梦海 林连堂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3-456,共4页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团簇 Nin Zrn(n=3~ 5 )的可能几何构型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由 Ni 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 Zr—Zr和 Zr— Ni键明显较强 ,而 Ni—Ni的成键较弱 ;并发现 Nin Zrn(n=3~ 5 )团簇电子...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团簇 Nin Zrn(n=3~ 5 )的可能几何构型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由 Ni 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 Zr—Zr和 Zr— Ni键明显较强 ,而 Ni—Ni的成键较弱 ;并发现 Nin Zrn(n=3~ 5 )团簇电子性质与有机烯烃分子等瓣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团簇 等瓣相似 镍锆团簇 几何结构 化学键 成键规律 镍锆合金玻璃 拓扑原理
下载PDF
ZrNi金属玻璃中Zr_(x)Ni_(n-x)(n≤6)团簇形成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艺平 董昆明 +3 位作者 黄海晟 谭凯 林梦海 林连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6-792,共7页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 Nix Zr6 -x团簇的可能几何结构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小团簇 Nix Zrn-x(n≤ 5)倾向于生成平面结构 ,而 6原子团簇则是八面体或三棱柱构型更稳定 .在大部分情况下 Zr原子把电荷...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 Nix Zr6 -x团簇的可能几何结构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小团簇 Nix Zrn-x(n≤ 5)倾向于生成平面结构 ,而 6原子团簇则是八面体或三棱柱构型更稳定 .在大部分情况下 Zr原子把电荷转移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团簇 金属玻璃 团簇形成 从头算
下载PDF
双核金属锆分子氮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研究
3
作者 王银桂 林连堂 曹学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55-358,共4页
平面型的侧基配位双核锆分子氮络合物{[1-prPCH_2SiMe_2)_2N]ZrCl}_2(μ- ̄2η:η ̄2-N_2)的电子结构、成键图象以及锆碎片络合物与分子氮轨道相互作用是通过量子化学SCC-DV-Xa计算得... 平面型的侧基配位双核锆分子氮络合物{[1-prPCH_2SiMe_2)_2N]ZrCl}_2(μ- ̄2η:η ̄2-N_2)的电子结构、成键图象以及锆碎片络合物与分子氮轨道相互作用是通过量子化学SCC-DV-Xa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这类前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和分子氮1π_g轨道之间有较强的d-π作用,以致对分子氮有显著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络合物 分子轨道 分子氮
下载PDF
ClONO_2及其异构体光解反应的从头算研究(Ⅱ)——ClONO_2→ClO+NO_2反应机理研究
4
作者 林梦海 林连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用从头算方法讨论了大气臭氧层主要破坏物ClONO2在光照下分解反应途径:ClONO2→ClO+NO2的反应机理.该反应的2个过渡态ClO…NOO(TS2a)和OCl…NOO(TS2b)中TS2a能垒较高,始态难于越过... 用从头算方法讨论了大气臭氧层主要破坏物ClONO2在光照下分解反应途径:ClONO2→ClO+NO2的反应机理.该反应的2个过渡态ClO…NOO(TS2a)和OCl…NOO(TS2b)中TS2a能垒较高,始态难于越过如此高的势垒;TS2b势垒较低,而产物到过渡态TS2b的能垒也仅有1.20eV,故预测该反应为一个可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酸 ClONO2 光解反应 异构体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含μ_3-S准平面型四核钴簇合物的化学键性质
5
作者 王银桂 林银钟 +1 位作者 廖代伟 林连堂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具有64个价电子的含μ_3-S的平面型四核钴簇合物是偏离通常的电子计数规则。为探索其簇骼化学键特性,我们采用量子化学的CNDO/2-LMO方法计算其电子结构。结果表明,μ_3-S分别与三个钴原子形成三个双中心键,近似平... 具有64个价电子的含μ_3-S的平面型四核钴簇合物是偏离通常的电子计数规则。为探索其簇骼化学键特性,我们采用量子化学的CNDO/2-LMO方法计算其电子结构。结果表明,μ_3-S分别与三个钴原子形成三个双中心键,近似平面型的四个钴原子的p轨道形成两个p-π共轭分子轨道,64个价电子均处于成键轨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骼分子轨道 共轭π键 电子计数 簇合物
下载PDF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Ln_4Ni_2C_5的化学键研究
6
作者 林梦海 林连堂 张乾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1-394,共4页
对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Ln_4Ni_2C_5(Ln=Er、Tm、Yb、Lu)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采用离散变分X_a方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n主要以4f轨道相互重迭形成骨架结构.并以5d,6s,6p轨道与Ni、C... 对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Ln_4Ni_2C_5(Ln=Er、Tm、Yb、Lu)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采用离散变分X_a方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n主要以4f轨道相互重迭形成骨架结构.并以5d,6s,6p轨道与Ni、C成键。化学键总结果是稀土原子提供电荷,Ni、C原子得电荷。稀土原子还形成空心的八面体链。两种结构的存在导致Ln_4Ni_2C_5固体在电磁方面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化学键 量子化学 稀土族
下载PDF
低维金属边界电子分布和电荷密度波
7
作者 杜俊民 林连堂 张乾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26-730,共5页
低维金属边界电子分布和电荷密度波杜俊民,林连堂,张乾二(化学系)Peieirls相变理论认为一维金属将发生相变成为半导体 ̄[1],同时在原子链内形成CDW.有关方面的研究甚多 ̄[2].而且Peieirls相变理论还被... 低维金属边界电子分布和电荷密度波杜俊民,林连堂,张乾二(化学系)Peieirls相变理论认为一维金属将发生相变成为半导体 ̄[1],同时在原子链内形成CDW.有关方面的研究甚多 ̄[2].而且Peieirls相变理论还被推广到其它的低维体系 ̄[3].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边界 电子分布 电荷密度波
下载PDF
含μ_3-S平面型多核钼簇合物化学键性质研究
8
作者 林银钟 林连堂 王银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67-270,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的CNDO/2-LMO方法计算,讨论以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μ_3-S连结为平面型多核簇合物的化学键特性。这里以四核和六核平面簇合物为例。计算表明:这类平面型簇合物的μ_3-S与三个金属组成的四中心键是较弱的... 采用量子化学的CNDO/2-LMO方法计算,讨论以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μ_3-S连结为平面型多核簇合物的化学键特性。这里以四核和六核平面簇合物为例。计算表明:这类平面型簇合物的μ_3-S与三个金属组成的四中心键是较弱的,对于四核簇合物基本上是三个二中心双电子Mo-Sc键。而侧基桥硫原子轨道与金属d原子轨道有较明显d-p共轭作用,有趣的是六核簇合物的金属键是由6个p轨道共轭П键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共扼П键.化学键
下载PDF
AB_2和AB_3型分子键角变化的规律
9
作者 张乾二 林连堂 +1 位作者 王南钦 王银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1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对AB_2和AB_3型分子的几何模型变化的规律进行探讨。依关于非(?)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键角偏离“正常值”的主要因素这观点,得出一个联系键长、键角和非键合原子的范德华半径的关系的经验公式,这经验公式表明: (1)非键合原子间... 本文对AB_2和AB_3型分子的几何模型变化的规律进行探讨。依关于非(?)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键角偏离“正常值”的主要因素这观点,得出一个联系键长、键角和非键合原子的范德华半径的关系的经验公式,这经验公式表明: (1)非键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分子空间构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2)非键合原子的电子云相互重叠程度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原子 分子 电子云密度 AB3 键角 化学键 角变化
下载PDF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TRIS-THIOUREA COMPLEX OF MOLYBDENUM(Ⅲ) CHLORIDE Mo[SC(NH_2)_2]_3Cl_3
10
作者 黄金陵 林墀昌 +1 位作者 林连堂 卢嘉锡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A series of thiourea complexes of molybdenum have been prepared by one of which is the rather stable MoCl3(Tu)3. On the basis of magnetic measurements, has proposed that in the complex the molybdenum (Ⅲ) atom has... A series of thiourea complexes of molybdenum have been prepared by one of which is the rather stable MoCl3(Tu)3. On the basis of magnetic measurements, has proposed that in the complex the molybdenum (Ⅲ) atom has a configuration of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of six ligands. A complet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will obviously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esting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HEDRAL complexes MOLYBDENUM THIOUREA CHLORIDE Mo[SC NH2 l3 trigonal bonds intramolecul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