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钰源人物速写
1
作者 林钰源 《艺苑》 2016年第1期112-112,F0003,共2页
林钰源 1957年生,广东人。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同年考取该院中国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师从陈少丰先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参加国内各种大型美展并被收藏,多次举办个... 林钰源 1957年生,广东人。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同年考取该院中国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师从陈少丰先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参加国内各种大型美展并被收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联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速写 贴春联
下载PDF
视觉艺术的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钰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从艺术本体的图像视角出发,对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与视觉语言进行深入探析时,发现图像是视觉艺术创作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全部的具体内容。对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做更为深入的考察,更发现原本玄奥的视觉艺术似乎变得浅近通俗,有时其明白晓畅... 从艺术本体的图像视角出发,对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与视觉语言进行深入探析时,发现图像是视觉艺术创作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全部的具体内容。对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做更为深入的考察,更发现原本玄奥的视觉艺术似乎变得浅近通俗,有时其明白晓畅的程度甚至令人颇感诧异。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兴许是研究视觉艺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图像方式 图像语言
下载PDF
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展分析——以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茜 林钰源 +2 位作者 宋金平 丁婷红 饶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城市边缘区的扩展状况密切关系着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演变.基于1994、2000、2005、2009年4个时期TM影像资料提取出的建设用地数据,通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系数和建设用地密度指标,利用象限缓冲区分析法将大兴区分... 城市边缘区的扩展状况密切关系着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演变.基于1994、2000、2005、2009年4个时期TM影像资料提取出的建设用地数据,通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系数和建设用地密度指标,利用象限缓冲区分析法将大兴区分成8个象限进行扩展分析,研究1994—2009年大兴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表明,大兴区在15a间建设用地剧烈增加,且增加的强度越来越快;各区建设用地密度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差距并非均等变大;大兴区建设用地扩展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因素与政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建设用地 扩展 北京大兴区
下载PDF
罗中立与《父亲》 被引量:7
4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X期18-21,共4页
本文认为:罗中立的《父亲》在当时之所以能够产生感动中国的巨大感情力量,并非来自"父亲"的形象本身,而是作品的政治波普性质使然。罗中立通过特地的尺寸,把《父亲》置于中国封建等级制度观念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下进行作品的意... 本文认为:罗中立的《父亲》在当时之所以能够产生感动中国的巨大感情力量,并非来自"父亲"的形象本身,而是作品的政治波普性质使然。罗中立通过特地的尺寸,把《父亲》置于中国封建等级制度观念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下进行作品的意义建构。以"偷天换日"的手法,用普通"百姓"头像,置换"领袖"偶像;用对先辈的"崇敬"去颠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特殊历史人物的特殊"崇敬"。虽然,无论是作者本人抑或评论家都从未把罗中立的《父亲》视为政治波普作品。但《父亲》一画毋庸置疑的政治波普性质和特征却使她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政治波普的开篇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波普 罗中立 《父亲》
原文传递
袁运生与《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X期66-69,共4页
1979年是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由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上赫然惊现三个女裸体。裸体形象的出现在当时被视为僭越了人体艺术禁区而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甚至引... 1979年是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由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上赫然惊现三个女裸体。裸体形象的出现在当时被视为僭越了人体艺术禁区而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甚至引起国外传媒的关注。中国美术的形态在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正是从大胆僭越人体艺术禁区为其起点。袁运生《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对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进程具有时代转折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运生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人体艺术禁区 僭越
原文传递
中国油画去“工具化”——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被引量:6
6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1X期58-62,共5页
1980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名噪一时。《西藏组画》在当时看来由于缺少大家早已习惯了的主题性和思想性而遭到"创作还是习作"的质疑。今天,我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历程时发现:《西藏组画》对中国美术三十年的美... 1980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名噪一时。《西藏组画》在当时看来由于缺少大家早已习惯了的主题性和思想性而遭到"创作还是习作"的质疑。今天,我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美术三十年发展历程时发现:《西藏组画》对中国美术三十年的美术史意义不在于油画的技巧,而正在于这一看似"缺少主题性和思想性与习作无别"的艺术创作取向。换言之:《西藏组画》的美术史意义在于表达了对长久以来形成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被"工具化"了的反感和企图反拨的努力,从而使她成为中国油画去"工具化"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写实主义油画 去“工具化” 陈丹青《西藏组画》
原文传递
廖冰兄与《自嘲》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X期51-54,共4页
[当代艺术名家与中国美术三十年],力图从具体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中,展现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新的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实践。
关键词 廖冰兄 中国美术 艺术名家 中国当代美术 艺术实践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作品 人间画会 中国画家 谷文达
原文传递
图像的方式
8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X期1-1,共1页
作为把握世界的方式,图像与哲学、自然科学具有同等的意义,区别仅仅是方式的不同而已。图像,作为人类视觉地把握世界的方式,至今仍蕴藏着来自远古时代的原始气息。同时,每一个时代的图像又都无不携带着时代的新鲜气息。
关键词 附属部分 吉凶祸福 法性寺 天圆地方 手工绘制 升沉 祭鱼 观法于地 观象于天 人类科学技术
原文传递
一节“人品与画品”课——追忆先师陈少丰先生
9
作者 林钰源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1984年4月初,陈少丰先生接到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行政方面邀请他给三年级同学讲一堂德育课的任务。他欣然接受并拟定以“人品与画品”为主题。以下是陈少丰先生接受任务后给我和伟铭、公明等人发的征询问卷(图1)。
关键词 画品 人品 追忆 广州美术学院 德育课 三年级
原文传递
陈逸飞·《浔阳遗韵》·艺术商品化
10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3X期72-75,共4页
"艺术商品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艺术方面出现的一个重要新情况。由于功利因素影响了艺术的纯粹性而一直受到诟病。但"商品化"是否就意味着艺术必然死亡?在"商品化"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给艺术带来生机的... "艺术商品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艺术方面出现的一个重要新情况。由于功利因素影响了艺术的纯粹性而一直受到诟病。但"商品化"是否就意味着艺术必然死亡?在"商品化"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给艺术带来生机的新的积极因素?中国油画在"艺术商品化"过程中,陈逸飞《浔阳遗韵》无疑成为中国油画"艺术商品化"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本文从对陈逸飞《浔阳遗韵》的分析入手,展开"艺术商品化"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商品化 陈逸飞 《浔阳遗韵》
原文传递
1979:“星星”美展
11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X期83-86,共4页
1979年发生在的中国美术馆外东侧街头公园的"星星"美展,以艺术方式参加社会的活动,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轰动一时的事件。随着时光流逝,"星星"美展当年被赋予的特别的意义相信早已消退殆尽。相反,它的美术史意义... 1979年发生在的中国美术馆外东侧街头公园的"星星"美展,以艺术方式参加社会的活动,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轰动一时的事件。随着时光流逝,"星星"美展当年被赋予的特别的意义相信早已消退殆尽。相反,它的美术史意义却似乎更加显露出来。特别是对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进程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美术后来的发展走向,这也许是当年这群无名的业余美术青年所没有预料到的。"星星"美展,成了真正意义上拉开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美展 艺术与社会 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原文传递
挑战写实主义:吴冠中与“形式美”
12
作者 林钰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X期60-63,共4页
1979年始,吴冠中先后在《美术》杂志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围绕"形式美"问题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形式美"问题的激烈辩论。"形式美"问题的讨论,... 1979年始,吴冠中先后在《美术》杂志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围绕"形式美"问题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形式美"问题的激烈辩论。"形式美"问题的讨论,改变了人们对早已习惯了的"内容决定形式"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作为唯一正确方法的思维和观念。改变了人们对"内容"和"形式"的习惯看法。为美术创作由单一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向更为开放多元的现代形态转型在理论认识和创作实践层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形式美 抽象美
原文传递
艺术市场悖论
13
作者 林钰源 《中国美术研究》 201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本文以自说自话的悖论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下艺术创作深受艺术市场裹挟和绑架的感触、忧虑。并发出艺术创作应该回归艺术自身精神的强烈呼吁。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市场 金钱和权力 艺术品质
原文传递
扩招后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林钰源 《艺术教育》 2008年第3期9-9,共1页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后扩招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随着后扩招时代的到来而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的产生,往往有赖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清楚认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与扩招有关。扩...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后扩招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随着后扩招时代的到来而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的产生,往往有赖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清楚认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与扩招有关。扩招,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也使艺术教育同样面临一些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扩招 中国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
15
作者 林钰源 《雕塑》 2009年第2期42-42,共1页
艺术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当下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暴对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艺术市场目前的状态?艺术家们是怎样考虑的?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本期关注当下栏目,我们推出的文章,可以看... 艺术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当下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暴对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艺术市场目前的状态?艺术家们是怎样考虑的?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本期关注当下栏目,我们推出的文章,可以看到对此的不同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艺术 金融风暴 海啸 全球化背景 装置作品 文化态度 艺术语言 事物本质
原文传递
现代艺术与艺术的平民化
16
作者 林钰源 《雕塑》 2008年第6期48-50,共3页
  '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于2008年9月6日--11月16日在广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展览,共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览涵盖了影像、装置、绘画、摄影、声音、写作与现场表演等多...   '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于2008年9月6日--11月16日在广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展览,共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览涵盖了影像、装置、绘画、摄影、声音、写作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教派 惠能 平民化 佛学 艺术
原文传递
开放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岭南地域传统历史文化
17
作者 林钰源 《中国美术教育》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今日的广州,大家都十分熟悉,地处岭南,毗邻港、澳,与台湾一衣带水。一九七八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工程就从这里起步,历史把机遇给了广东。
关键词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岭南地域 传统历史文化 教学改革 招生 办学理念
原文传递
潮州木雕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钰源 《雕塑》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木雕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有“削木象人”的木俑出现。汉代以后木雕技术更加发展,从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作品中,我们看到不仅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有雕刻得相当生动的独角兽、牛、马... 木雕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有“削木象人”的木俑出现。汉代以后木雕技术更加发展,从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木雕作品中,我们看到不仅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有雕刻得相当生动的独角兽、牛、马、羊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木雕技术 木雕艺术 人物形象 博物馆 表演程式 明清时期 薛仁贵 市井细民 发展历史
原文传递
俗化:现代艺术的美学走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钰源 《粤海风》 2009年第4期3-9,共7页
一、美学的"俗化"在人文艺术的演进过程中起着奇妙的作用在美学研究上,人们总习惯地把"美"等同于"雅"。通常把"美学"等同于"雅学"进行研究。习惯中,人们把美与神圣、高贵、典雅联系... 一、美学的"俗化"在人文艺术的演进过程中起着奇妙的作用在美学研究上,人们总习惯地把"美"等同于"雅"。通常把"美学"等同于"雅学"进行研究。习惯中,人们把美与神圣、高贵、典雅联系在一起。而"俗"则大受"美"的冷落和鄙弃。本人却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俗化 美学形态 审美趣味 审美领域
原文传递
搜妙创真——李启色笔下的山水图像与自然景色
20
作者 林钰源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李启色,沉湎大自然,陶醉于对山水树石的描绘,近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开始操笔作画了。他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山水画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对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所提出"... 李启色,沉湎大自然,陶醉于对山水树石的描绘,近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开始操笔作画了。他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山水画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对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所提出"搜妙创真"的山水画命题更是推崇备至。荆浩在《笔法记》中,借与一叟相遇于太行山之洪谷的石鼓岩并与其展开对话的方式,提出了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影响颇深的关于山水画"气、韵、思、景、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浩 山水画创作 笔法记 山水画家 洪谷 古代山水画 搜尽奇峰打草稿 看云 美术观察 托足无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