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动脉常温生理盐水灌冲作为一种神经保护新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作者 谭茜茜 邓紫惠 +6 位作者 林镇洲 刘国娥 程代红 刘战胜 张晓梅 冀雅彬 姬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经椎动脉灌冲常温生理盐水(IVN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IVNI用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对接受脑动脉DSA的14例非脑卒中受试者进行IVNI(流速30~50 mL/min,持续6~10 min),期间监测受试者...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经椎动脉灌冲常温生理盐水(IVN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IVNI用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对接受脑动脉DSA的14例非脑卒中受试者进行IVNI(流速30~50 mL/min,持续6~10 min),期间监测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患者主观症状。使用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血管痉挛情况。结果 14例受试者均成功完成IVNI,其中7例(50%)受试者在IVNI期间出现短暂的头晕、头面肢体麻木无力或高血压,1例患者在IVNI后即刻的DSA中发现脑血管痉挛。IVNI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节律与基线相比均出现显著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IVNI后TCD检查发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但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程度改变。结论 经椎动脉灌冲常温生理盐水安全可行,有望成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神经保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选择性灌冲 神经保护 后循环缺血 治疗性低温
下载PDF
对NICU青年医师进行多模式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培训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镇洲 吴永明 +2 位作者 王胜男 彭郁 姬仲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4期852-855,共4页
经皮气管切开术快捷简单、损伤小、容易掌握,是神经危重病房基本医疗技术。通过多模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对青年医师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培训,有利于青年医师快速准确掌握经皮气管切开术技能,... 经皮气管切开术快捷简单、损伤小、容易掌握,是神经危重病房基本医疗技术。通过多模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对青年医师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培训,有利于青年医师快速准确掌握经皮气管切开术技能,提高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水平。在缺少专用模拟训练平台的当前,经皮气管切开术多模式教学既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教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教学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经皮气管切开术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与弥散加权成像的ASPECTS评分不匹配可以指导醒后卒中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冬梅 郝鹏 +7 位作者 王梦瑶 林镇洲 周亮 范祖森 潘越 张晓梅 潘速跃 姬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快速可靠地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的不匹配对于临床取栓决策至关重要。醒后卒中患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进行取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依据入院磁共振ASL及DWI序列ASPECTS不匹... 目的快速可靠地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的不匹配对于临床取栓决策至关重要。醒后卒中患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进行取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依据入院磁共振ASL及DWI序列ASPECTS不匹配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醒后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前均进行了磁共振(ASL与DWI)检查。不匹配ASPECTS定义为ASL-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异(分数越高,差别越大)。结果所有患者取栓治疗后均成功再灌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2b-3)。11名(91.7%)患者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8名(66.7%)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结论基于ASL和DWI的ASPECTS不匹配可用于快速筛选患者,指导动脉取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取栓术 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不匹配
下载PDF
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损害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姬仲 陈锦武 +2 位作者 王晓艺 林镇洲 王胜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铊中毒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重度致残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铊中毒临床较少见,当出现不可解释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时应警惕该... 目的:探讨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铊中毒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重度致残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铊中毒临床较少见,当出现不可解释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时应警惕该病可能;预后与中毒剂量相关,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不良,早期确诊并接受血浆灌流及普鲁士蓝治疗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神经系统 预后
下载PDF
大面积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取栓后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逆转1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潘越 王冬梅 +2 位作者 林镇洲 吴永明 姬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62,共4页
弥散加权成像(DWI)被认为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最敏感的技术,DWI高信号区域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梗死核心区域。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小的栓塞病变上,DWI高信号是可逆的。本文报告1例63岁老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意识障... 弥散加权成像(DWI)被认为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最敏感的技术,DWI高信号区域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梗死核心区域。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小的栓塞病变上,DWI高信号是可逆的。本文报告1例63岁老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意识障碍"转入我院急诊。转入我院约6.8 h前,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急诊头颅磁共振(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阻塞,DWI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尽管基线DWI病变体积达91.5 m L,评估后仍进行了血管内取栓手术。在发病后8.5 h,右侧的MCA开通。术后1周,DWI病变体积减少到了11.58 m L。大面积前循环病变中DWI异常信号的逆转,提示DWI高信号的含义应该被谨慎解读。此外基线DWI上的大面积病变可能不是取栓手术的禁忌,但是还需要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可逆性 取栓
下载PDF
利用脑电图反应性分级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房东东 王胜男 +1 位作者 林镇洲 潘速跃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反应性分级(EEGclassificationbasedon EEG reactivity,ECBER)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使用美国尼高力(Nicolet)公司的脑电监护仪对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行EEG检查,根据Synek、王晓梅、ECB...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反应性分级(EEGclassificationbasedon EEG reactivity,ECBER)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使用美国尼高力(Nicolet)公司的脑电监护仪对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行EEG检查,根据Synek、王晓梅、ECBER3种不同EEG分级标准对EEG结果进行分级,以患者发病1个月内生存和死亡为观察指标,分析ECBER标准对患者的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ynek、王晓梅、ECBER3种EEG分级与患者预后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622、0.611(P均〈0.001)。结论:ECBER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确切肯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分级标准 脑电反应性 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预测价值
下载PDF
4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分级与意识障碍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吴伟烽 吴永明 +2 位作者 王胜男 林镇洲 潘速跃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80-84,110,共6页
目的:探讨4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40Hzauditorystatesteadyevokedpotential,40HzASSEP)分级与意识障碍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1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40HzASSEP评估并分为5级。以1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为观察终点。采用... 目的:探讨4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40Hzauditorystatesteadyevokedpotential,40HzASSEP)分级与意识障碍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1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40HzASSEP评估并分为5级。以1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为观察终点。采用相关分析40HzASSEP分级与病死率(GOS=1)和预后不良率(GOS=1,2,3)的关系,并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分析40HzAS—SEP分级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在91例患者中,1个月死亡28例(31%);1个月预后不良67例(74%)。40HzASSEP与病死率和预后不良率存在相关性(均P〈0.000)。40HzASSEP不同级别的病死率和预后不良率存在差异(均P〈0.000)。此外,40HzASSEP有良好预测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8)。结论:40HzASSEP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性,40HzASSEP分级越低,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40 HZ ASSEP) 分级 意识障碍 预后
下载PDF
外加剂中保水剂用量对水泥净浆和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镇洲 《广东建材》 2020年第7期7-9,共3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不用掺量的保水剂复合时,保水剂对净浆及胶砂流动度的影响。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保水剂对不同水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掺入不同掺量的保水剂后净浆和胶砂的流动度、损失及凝结时间不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 保水剂 净浆和胶砂流动度 损失 凝结时间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李宜檀 林镇洲 +3 位作者 王明贞 徐楗博 林志伟 谭茜茜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为CRKP的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为CRKP的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收集、分离的128株非重复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生素对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 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方法检测128株CRKP的产碳青霉烯酶型;通过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确定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CRKP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6%、3.9%和19.5%。97.7%的CRKP菌株mCIM结果阳性。其中,87.5%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10.2%产金属β-内酰胺酶。CRKP菌株的MLST型分别为ST11(占47.7%)、ST15(占18.0%)和ST23(占14.8%);携带碳青霉烯酶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占85.9%;携带毒力基因主要为iutA占82.8%、fimH占73.4%、rmpA2占36.7%、rmpA占33.6%。高毒力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CRKP)检出率为9.4%。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CRKP菌株中发现KPC蛋白D179Y或OmpK36蛋白T193I的点突变。结论 本研究中CRKP主要产KPC型碳青霉烯酶,以ST11为优势克隆群,存在hv-CRKP播散的风险,亟需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控及警惕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毒力基因 基因突变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镇洲 王秋梨 +4 位作者 杜真真 吴永明 姬仲 王胜男 潘速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721,共5页
目的研究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明确PCT在急性脑卒中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病24h内的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例,分别于发病... 目的研究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明确PCT在急性脑卒中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病24h内的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例,分别于发病24h、48h和72h检测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e)浓度,比较各时间点PCT、CRP浓度与各自正常上限的差异及达峰比例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急性脑卒中后24h、48h、72hPCT浓度中位数f四分位数)分别为[0.050(0.040,0.080)]ng/mL、[0.060(0.036,0.095)]ng/mL、[0.051(O.040,0.079)]ng/mL,均较正常上限(O.05ng/m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氏O.05)。急性脑卒中后24h、48hCRP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3.200(1.100,5.000)]mg/L、[4.300(1.700,9.900)]mg/L,与正常上限(5.0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CRP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5.300(2.500,15.550)mg/L]较正常上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在24h达峰的比例最高(22例,53.67%),而CRP浓度在72h达峰的比例最高(26例,63.41%)。急性脑卒中后72h内PCT浓度有逐渐下降趋势,而CRP浓度有逐渐上升趋势。结论PCT在急性脑卒中后72h内可升高,故利用PCT判断急性脑卒中后早期感染时,需考虑脑卒中本身对PCT的影响。并且,PCT较CRP达峰早、下降快,在判断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合并感染方面可能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脑卒中后感染
原文传递
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镇洲 吴永明 +5 位作者 姬仲 王胜男 黄凯滨 冀雅彬 吴齐恒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血清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基线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n... 目的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血清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基线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ng/ml)和PCT正常组(≤0.05ng/m1),比较两组间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PCT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发病24h内的非感染急性卒中患者61例,PCT增高组32例(52.5%),PCT正常组29例(47.5%)。PCT增高组基线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显著高于PCT正常组[(7.331±10.648)mg/L对(2.382±2.190)mg/L;t=-3.388,P=0.001],但并未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其他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中,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对PCT水平无影响,提示采用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时,可能不需要考虑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对PC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
原文传递
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凯滨 姬仲 +3 位作者 吴永明 王胜男 林镇洲 潘速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30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30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d病死率为4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体温、心率、出血量、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血肿部位与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d病死率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GCS评分[优势比(OR)=0.745,95%可信区间(95%CI)为(0.585,0.949)]、出血量[OR=1.438,95%CI(1.077,1.919)]以及血肿部位[基底-被盖型,OR=O.120,95%CI(0.016,0.904)]为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及出血量的截断值分别为7.5分和5.5ml。结论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血肿位于基底一被盖部、入院时GCS评分〈7.5分、出血量≥5.5ml者提示30d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出血 原发性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出血量 多元LOGISTIC回归 受试 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定量脑电图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歌 潘速跃 +5 位作者 吴永明 王胜男 林镇洲 王静新 张晓梅 姬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electroencephalogyaphy,qEEG)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1argemiddlecerebralarteryinfarction,LMCA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脑梗死发病后72h内记录患者的常规脑电图、qEEG和格拉斯哥...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electroencephalogyaphy,qEEG)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1argemiddlecerebralarteryinfarction,LMCA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脑梗死发病后72h内记录患者的常规脑电图、qEEG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结果,在发病1个月后评价近期预后(死亡或存活),在发病3个月后评价远期预后,对各预后组各项观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近期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边界[上边界:(19.11±7.80)μV对(11.87±6.41)μV;t=2.392,P=0.019;下边界:(11.90±4.78)州对(7.58±4.15)μV;t=3.327,P=0.022]、Synek分级(X2=48.114,P=0.000)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LMCAI患者B活动绝对功率[(13.16±12.66)μV2对(19.20±17.96)μV2;T=-2.781,P=0.039]和频谱边缘频率95%(spectraledgefrequency95%,SEF95%)[(9.17±3.24)Hz对(10.36±3.76)Hz;t=-5.614,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远期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年龄[(59.33±13,67)岁对(68.87±10.473)岁;t=-3.215,P=0.002]、GCS评分[(10.86±2.80)分对(9.21±2.51)分;t=2.511,P=0.015]、SEF95%[(13.80±5.40)Hz对(10.93±4.68)Hz;t=2.311,P=0.024]和梗死侧别(x2=4.737,P=0.030)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qEEG可作为预测uⅥCAI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卒中 脑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永明 姬仲 +5 位作者 王静新 王胜男 刘丽芳 王伟 林镇洲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检索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基本痊愈+显著改善)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应用...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检索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基本痊愈+显著改善)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应用汇总分析软件包RevMan4.2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纳入相关文献28篇,总共包括16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疏血通组1030例,对照组624例。疏血通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获得神经功能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对照组(OR=3.30,95%CI2.80~3.89;P〈0.00001),而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D=-3.10,95%CI-4.33~-1.86:P〈0.00001)。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显示汇总分析结果可靠。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汇总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危重症患者床旁肌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郁 吴敏仪 +4 位作者 林镇洲 姬仲 吴永明 潘速跃 王胜男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危重症患者床旁肌电图检查对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病房(NCU)住院、且住NCU时间超过3 d的58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床旁肌电图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运动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危重症患者床旁肌电图检查对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病房(NCU)住院、且住NCU时间超过3 d的58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床旁肌电图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直接肌肉刺激。对超过两个肢体共计3条及以上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出现异常定义为多发神经传导异常,并进行分组后病因分析、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点的比较。结果48.3%(28/58)患者呈多发神经传导异常,为多发神经传导异常组,其余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多发神经传导异常组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2±5)分vs.(16±6)分]、在院最高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值[4(3,6)分vs.7(4,11)分]、脓毒症[11/30 vs.21/28]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30 vs.10/28]均更高,预后情况中机械通气时间[0(0,4)d vs.6(0,16)d]、ICU住院时间[8(5,13)d vs.14(7,20)d]均更长,出院后30 d[4(3,4)分vs.5(5,6)分]及90 d[3.0(2.0,4.0)分vs.6.0(4.2,6.0)分]的改良Rankin评分(m RS)分值、30 d(2/30 vs.12/28)及90 d(4/30 vs.15/28)病死情况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神经传导异常是出院后30 d及90 d病死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多发神经传导异常患者电生理特点显示与其他病因组(14例)比较,危重病性神经肌病(CIPNM)组(14例)运动神经传导未引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形的比例更高(6/90vs.15/87),而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占比均更低(58/83 vs.28/81、29/37 vs.14/37、29/44 vs.14/44;P均<0.05)。结论神经危重症患者常存在周围神经肌肉病变,且病因复杂多样,床旁肌电图检查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病因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且对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危重病性神经肌病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40Hz听性稳态反应预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恶性过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遥 潘速跃 +5 位作者 吴永明 王胜男 林镇洲 冀雅彬 吴齐恒 姬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40Hz听性稳态反应(40 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40HzASSR)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恶性过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intensive care unite,NICU)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入院后72... 目的探讨40Hz听性稳态反应(40 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40HzASSR)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恶性过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intensive care unite,NICU)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入院后72h内行40HzASSR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同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1HSS)评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恶性过程的影响因素。对恶性过程相关指标进行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m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明确40HzASSR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恶性过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其中恶性过程组59例,非恶性过程组45例,两组基线NIHSS评分[(17.25±7.23)分对(20.40±8.09)分;t=-2.055,P=0.043)、梗死体积[(105.85±73.37)mm^3 对(179.15±144.38)耐;t=-3.011,P=0.004]、白细胞计数[(10.26±3.14)×10’/L对(13.45±5.42)×10^9/L;t=-3.336,P=0.001]、40 Hz ASSR(Z=-3.237,P=0.001)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Z=-3.130,P=0.002)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HzASSR[优势比(odds ratio,OR)3.34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30-6.872,P=0.014]、梗死体积(OR1.006,95%CI.1.001—1.012,P=0.003)和白细胞计数(OR 1.277,95%ci1.074-1.402,P=0.001)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出现恶性过程的独立预测因素。40HzASSR为3级时预测恶性过程的敏感性为39.5%,特异性为94.4%。结论40 Hz ASSR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恶性过程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卒中 脑缺血 诱发电位 听觉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试验预期值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原文传递
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白质脑病二例
17
作者 姬仲 王晓艺 +3 位作者 王胜男 林镇洲 潘速跃 吴永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4-695,共2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也可引起白质脑病,后者临床少见。2010年8月我院收治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系同胞兄妹,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白质脑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遗传性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同胞兄妹 近亲结婚 无家族史
原文传递
自主咳嗽在非昏迷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利利 王胜男 +2 位作者 林镇洲 吴永明 潘速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咳嗽在非昏迷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资料,拔管医嘱均由临床医生根据科室固有拔管标准下达。对拔管失败组和... 目的探讨自主咳嗽在非昏迷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资料,拔管医嘱均由临床医生根据科室固有拔管标准下达。对拔管失败组和拔管成功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常规撤机参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睁眼反应评分、肢体运动评分、是否遵从4项指令(闭眼、伸出两个手指、摆动脚趾、遵嘱咳嗽)和是否存在自主咳嗽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145例患者进行了人工气道管理,27例非昏迷患者进行了拔管尝试,其中拔管成功19例.占70.4%;拔管失败8例,占29.6%。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常规撤机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GCS总评分、睁眼反应评分和肢体运动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总评分的截断值为10.5。是否遵从4项指令与拔管成功率无关(辟0.206),自主咳嗽存在是拔管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辟0.ooo)。对不能遵从4项指令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自主咳嗽存在是拔管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俨O.002)。结论自主咳嗽是非昏迷神经危重症患者成功拔管的预测因素,对不能遵从4项指令的患者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危重症 气管拔管 自主咳嗽 非昏迷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卒中患者细菌性肺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琮煦 林镇洲 +2 位作者 王胜男 彭郁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细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及脓毒症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根据有无细菌性肺炎分为细菌性肺炎组和无感染组...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细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及脓毒症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根据有无细菌性肺炎分为细菌性肺炎组和无感染组,前者再根据脓毒症分级分为非严重脓毒症亚组和严重脓毒症亚组。比较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和 PCT 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发生感染时 PCT 水平,无感染组为入院24 h内 PCT 水平)。采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细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 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和脓毒症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4例急性卒中患者,细菌性肺炎组114例(非严重脓毒症亚组66例,严重脓毒症亚组48例),无感染组50例。细菌性肺炎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和 PCT 水平与无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均<0.05)。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7 mmol/L[优势比( odds ratio, OR)8.48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739~26.300;P <0.01]、GCS 评分≤8分(OR 11.361,95% CI 2.175~59.352;P <0.01)、PCT≥0.050 ng/ml(OR 16.715,95% CI 5.075~55.049;P <0.01)为发生细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细菌性肺炎组中,严重脓毒症亚组 PCT 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亚组[0.835(0.164~1.715)ng/ml 对0.114(0.073~0.275)ng/ml;Z =-4.818,P <0.01]。 ROC 曲线分析表明,PCT≥0.070 ng/ml能较好地预测急性卒中患者发生细菌性肺炎,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4.0%,ROC 曲线下面积0.865(95% CI 0.806~0.924;P <0.01);PCT≥0.669 ng/ml能较好地预测急性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发生严重脓毒症,其敏感性为56.3%,特异性为92.4%,ROC 曲线下面积0.765(95% CI 0.672~0.858;P <0.01)。结论急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清PCT≥0.050 ng/ml是发生细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对细菌性肺炎和感染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降钙素 肺炎 细菌性 脓毒症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敏 黄凯滨 +3 位作者 王胜男 林镇洲 吴永明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 CA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2013年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 CA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30 d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30 d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变量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236例患者,死亡组64例(27.12%),生存组172例(72.88%)。生存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AR以及发病至收住NICU时间均低于或短于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r=0.647,P〈0.001)、CAR(r=0.632,P〈0.001)以及发病至收住NCU时间(r=0.596,P〈0.00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895,95%可信区间1.573~2.28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AR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95%可信区间0.815~0.931),最佳截断值为2.197,预测30 d死亡风险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87.8%。 结论CA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存活率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