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妇学校式健康教育对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曹玉忠 代炳梅 +3 位作者 隗伏冰 张咏梅 陈爱娟 林领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在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专题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为在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专题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有产... 目的通过评价在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专题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为在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专题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有产科资质医院的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对建册孕妇进行艾滋病科普知识及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从中选取12个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结合全部孕妇学校培训后孕妇主动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艾滋病阳性确诊孕妇接受规范治疗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600名孕妇的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统计分析,干预后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及艾滋病的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通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3年来孕妇自觉接受艾滋病的检测率>90%,47例阳性者自觉接受规范治疗,母婴垂直传播率<2%。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系统地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了孕妇对艾滋病科普知识及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使孕妇在孕期能主动地接受艾滋病检测,阳性者能主动地接受规范治疗,能达到有效地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实效,因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使开展"孕妇学校"式的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常规化、普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预防艾滋病 母婴垂直传播 知晓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艾滋病阳性孕妇47例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玉忠 代炳梅 +3 位作者 隗伏冰 张咏梅 陈爱娟 林领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索适合东莞市市情的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模式。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工作后全市孕妇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的资料,并对确诊患者47例的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年来自愿接受艾滋... 目的探索适合东莞市市情的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模式。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工作后全市孕妇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的资料,并对确诊患者47例的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年来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率达90%以上,确诊HIV孕妇47例中34例选择终止妊娠,13例选择继续妊娠,这13例全部规范应用抗病毒干预并择期行剖宫产加人工喂养,4例新生儿死亡,9例新生儿中12个月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8例新生儿18个月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1例未满18个月未检测,3年来母婴垂直传播率<2%。47例中在镇区级医院28例均终止妊娠,在市级医院处理的19例中,仅6例终止妊娠,13例继续妊娠,比较镇区级和市级医院终止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产科干预+抗病毒药物干预+人工喂养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根据孕妇不同意愿选择不同级别医院诊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孕妇做母亲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广东省东莞市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捷 刘建新 +1 位作者 陈爱娟 林领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3,共2页
目的:为了解东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特点,有效降低死亡率,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东莞市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网络收集的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不同年份、不同地域... 目的:为了解东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特点,有效降低死亡率,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东莞市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网络收集的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导出到EXCEL数据表,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2004年以来,各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流动人口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其死因顺位中,先天异常所占构成比逐年上升,而肺炎、腹泻死因有所下降,早产及出生窒息虽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仍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应引起包括医疗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证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除了做好孕期保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等必要措施之外,社会各界应行动起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共同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死亡原因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