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鼓台晋闽都文化温泉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1
作者 林鸿荣 吴家驰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88-89,92,共3页
文章全面阐述了福州市鼓台晋闽都文化温泉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内涵与目标、建设内容与过程,并对建设成果与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即福州市鼓台晋闽都文化温泉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成,该体系具有前端数据采集、预... 文章全面阐述了福州市鼓台晋闽都文化温泉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内涵与目标、建设内容与过程,并对建设成果与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即福州市鼓台晋闽都文化温泉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成,该体系具有前端数据采集、预警预测、发布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沉降区域分析 成果数据分析
下载PDF
椒史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1985年第2期63-67,共5页
椒即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花椒属,芸香料;是我国原产的一种干、枝、叶、实俱富浓郁辛香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最初只野生于我国中西部。现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多数省区以及青藏高原的花椒,多为栽培种。花椒作为速生... 椒即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花椒属,芸香料;是我国原产的一种干、枝、叶、实俱富浓郁辛香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最初只野生于我国中西部。现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多数省区以及青藏高原的花椒,多为栽培种。花椒作为速生、早实、实用、利厚和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简便的一种香料、油料树种,很早就同我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利用花椒,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1—10世纪的周代;我国栽培花椒,则不会晚于两晋之际,算来已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为给花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也为了整理散见于我国古籍的椒史,今以《椒史初探》名篇,稽钩有关的史料,对花椒名实、分布、利用以及栽培等的历史演变,作一初步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之际 诗经 公元前 花椒属 南北朝 史料 古籍 发展史 先秦时期 图经
下载PDF
也谈大熊猫之今古称谓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鸿荣 林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该文介绍了大熊猫一名的由来,指出“熊猫称panda(潘达)也不是洋名”一说断难成立;确认它是“舶来品”,并无损于我国国宝的固有光辉;论证我国古籍中大熊猫的确切称呼是猛、貘、貊,而貘与貊由猛的声转而来,实际上只有一个即猛;考察熊猫产... 该文介绍了大熊猫一名的由来,指出“熊猫称panda(潘达)也不是洋名”一说断难成立;确认它是“舶来品”,并无损于我国国宝的固有光辉;论证我国古籍中大熊猫的确切称呼是猛、貘、貊,而貘与貊由猛的声转而来,实际上只有一个即猛;考察熊猫产地的两个民间称呼白熊与花熊,指出法国人戴维之所以将发现于四川穆坪的奇兽定名为黑白熊,正是受到此类称呼的影响。较为系统地考察大熊猫的今称、古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民间称呼,有助于我国大熊猫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 猫熊 猛、貘、貊 白熊 花熊 黑白熊
下载PDF
历史时期四川森林的变迁(续)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鸿荣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240-248,共9页
(五)近史时期与解放以来的森林(一)近史时期(公元1912—1949)自民初以降至四川解放前夕,可统称为近史时期。本时期共三十七年,包括军阀混战,国民党军政中枢迁川以及反动统治垮台等几个阶段。这一时期,四川森林已有一些基本统计数据;不... (五)近史时期与解放以来的森林(一)近史时期(公元1912—1949)自民初以降至四川解放前夕,可统称为近史时期。本时期共三十七年,包括军阀混战,国民党军政中枢迁川以及反动统治垮台等几个阶段。这一时期,四川森林已有一些基本统计数据;不少林学家曾分赴主要林区作森林调查;一些文献已有四川森林破坏严重的记载。现依据这些材料,指出四川森林变迁已进入突变时期。第一,森林复被率锐减,其森林破坏之严重和森林消失速度之快,都是四川森林变迁史上所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调查 四川 历史时期 森林破坏 历史变迁 森林资源 变迁史 解放前夕 人工林 封山育林
下载PDF
楠木诠释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1986年第3期72-79,共8页
樟科中楠木属多种乔木,人们通称之为楠木。但据我国古代文献有关记述所涉及楠木之主产地,以及近期出土四川等地的大批楠木船棺、棺椁的木质和不少赛人、僰人悬棺的楠木木质,我国古人所看重的楠木大抵还是楠木(桢楠、雅楠)亦即学名为Phoe... 樟科中楠木属多种乔木,人们通称之为楠木。但据我国古代文献有关记述所涉及楠木之主产地,以及近期出土四川等地的大批楠木船棺、棺椁的木质和不少赛人、僰人悬棺的楠木木质,我国古人所看重的楠木大抵还是楠木(桢楠、雅楠)亦即学名为Phoebe Zhennan L.WN.这一个种。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枝叶森秀不相碍,若相避然。故又有名‘交让术’”其“干甚雄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山海经 历史时期 诗经 楠木属 先秦时期 战国前期 新都 战国后期 尔雅
下载PDF
四川古代森林的变迁 被引量:8
6
作者 林鸿荣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一) 古史时期(公元前316年前) 古史时期包括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四川石器时代起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那时四川各地森林茂密,尤多樟、栲,棕、桤之属,这已为“资阳人”及其伴生动、植物,和不少更新世堆积中多含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的孢粉所... (一) 古史时期(公元前316年前) 古史时期包括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四川石器时代起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那时四川各地森林茂密,尤多樟、栲,棕、桤之属,这已为“资阳人”及其伴生动、植物,和不少更新世堆积中多含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的孢粉所证实。至公元前约4000年,正如近期在冤宁县野海子(海拔2225米)发现的“古森林”遗址(距今6085±167年),曾经覆盖“云南松、华山松、黄杉、云南铁杉、丽江铁杉、云南油杉、四种壳斗科植物、木荷、桦木、深纹核桃以及杜鹃等多种树种组成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那样,四川各地森林大抵依然十分茂密。所以,密布森林应是四川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因为当时人口甚为稀少,何况他们主要使用钝笨石器,不会给强大的古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四川 石器时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汉时期 巴蜀 成都平原 三都赋 变迁 公元前
下载PDF
历史时期四川森林的变迁(续) 被引量:7
7
作者 林鸿荣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215-224,240,共11页
(三) 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 唐宋时期,上承蜀汉、魏晋、成汉、东晋以及隋代。自蜀汉至隋的数百年间,四川社会经济深受动乱之害,耕地荒芜,人丁锐减,以致终隋之世四川人口尚不及东汉之半。这时的四川森林,虽有一部分饱受战火危害,例... (三) 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 唐宋时期,上承蜀汉、魏晋、成汉、东晋以及隋代。自蜀汉至隋的数百年间,四川社会经济深受动乱之害,耕地荒芜,人丁锐减,以致终隋之世四川人口尚不及东汉之半。这时的四川森林,虽有一部分饱受战火危害,例如三峡地区部分森林,就因吴蜀彝陵之战而在三国时毁于连营大火。但总的看,由于广大已开发地带的森林演替,得以沿进展方向持续进行,其森林的总覆盖,一般反倒有所恢复。这种情形大抵一直延续到隋初之世。进入唐宋时期,四川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全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北宋一代的发展,封建经济呈现持续繁荣景象,人口快速增长,至南宋四川全境已拥有上千万人口,达到清乾隆五十六年以前最高人口数字。与此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人口 森林演替 唐宋时期 四川盆地 经济重心南移 次生林区 社会经济 三峡地区 宋代 变迁
下载PDF
棕榈史迹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57-60,共4页
棕榈(Trachyocarpus fortunei H.Wendl)又名棕树,属棕榈科棕榈属;是一种格调高雅、济世实用的亚热带常绿小乔木。现在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和长江中下游的温暖、湿润、多雨地带。棕榈的树干呈园柱形,直立而不分枝,高可达10米。叶掌状... 棕榈(Trachyocarpus fortunei H.Wendl)又名棕树,属棕榈科棕榈属;是一种格调高雅、济世实用的亚热带常绿小乔木。现在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和长江中下游的温暖、湿润、多雨地带。棕榈的树干呈园柱形,直立而不分枝,高可达10米。叶掌状,有皱折並作狭长形分裂,簇生于树干之顶端。叶柄质坚,长数十厘米,基部具有包围茎干之褐色纤维状叶梢;梢痕在树干上呈节状分布。叶梢即棕片,为强韧、抗水和耐腐的优良植物纤维。由棕片抽取棕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史迹 明清时期 气候变迁 唐宋 地带 长江中下游 棕榈科 植物纤维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漆树考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1984年第4期97-100,共4页
漆树(Rhus vernicifua stobes)原产我国;是漆树科漆树属一种落乔阔叶乔木。现在主要分布于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以及乌蒙山所构成的南北弧形地带。我国利用漆液作墨记事,涂饰食器、祭器、明器、竹木器物、工艺物品... 漆树(Rhus vernicifua stobes)原产我国;是漆树科漆树属一种落乔阔叶乔木。现在主要分布于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以及乌蒙山所构成的南北弧形地带。我国利用漆液作墨记事,涂饰食器、祭器、明器、竹木器物、工艺物品以及建筑构件,已有六千多年历史;我国栽培漆树也早在先秦时期即已肇其端倪。本文回顾我国漆树及漆树栽培利用的历史发展,将有助于从一个侧面窥视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也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给漆树林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一些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科 先秦时期 新时期 武当山 漆器 伟大创造 栽培利用 建筑构件 诗经 历史发展
下载PDF
清末川边藏区的林事活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鸿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挽救西藏地方的危局,清廷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用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实施"倚康治藏"方略。数年间,赵尔丰等人在川边辖境做了许多抗英、拒俄、实边、固藏的工作,深受学界好评。本文专论川边藏区鲜为人知的林事活动,如... 为挽救西藏地方的危局,清廷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用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实施"倚康治藏"方略。数年间,赵尔丰等人在川边辖境做了许多抗英、拒俄、实边、固藏的工作,深受学界好评。本文专论川边藏区鲜为人知的林事活动,如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漆液采割、纸张生产以及边茶贸易、药材经营等,并指出其在实边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边务大臣 赵尔丰 川边藏区 漆液采割 森林保护 边茶贸易
下载PDF
唐《田令》永业田植树管窥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唐《田令》中涉及永业田植树的条款 ,见于《通典》和《唐律疏议》 ,但二者的记述不无分歧。论者或以《通典》所记衍“每亩” ,《唐律疏议》的记载脱“每亩” ,或以南北“亩植”变化 ,而持新旧田令之说 ,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调和。笔者认为... 唐《田令》中涉及永业田植树的条款 ,见于《通典》和《唐律疏议》 ,但二者的记述不无分歧。论者或以《通典》所记衍“每亩” ,《唐律疏议》的记载脱“每亩” ,或以南北“亩植”变化 ,而持新旧田令之说 ,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调和。笔者认为调和是可能的 ,但要害不是“每亩”或“亩植” ,而必为“每丁”。本文提供了一些证据 ,以支撑“每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田令》 永业田 植树
下载PDF
苏铁植物名实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鸿荣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5-61,共7页
苏铁植物名实考林鸿荣(四川省林业学校)本文考察了西晋至清代有关文献对于苏铁植物的记述、认为:苏铁植物在我国初名木或莎(莎)树。属于茎杆高大供人采食淀粉之木本粮食树种。这类苏铁植物分布于狭窄的热带地区,后因资源匮乏、久... 苏铁植物名实考林鸿荣(四川省林业学校)本文考察了西晋至清代有关文献对于苏铁植物的记述、认为:苏铁植物在我国初名木或莎(莎)树。属于茎杆高大供人采食淀粉之木本粮食树种。这类苏铁植物分布于狭窄的热带地区,后因资源匮乏、久食有害,转而作为药用本草.为医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植物名实考
下载PDF
隋唐五代的林业官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鸿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务(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林业 官制
下载PDF
棪木求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鸿荣 《古今农业》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主要对《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中的“木炎木”一词进行考证。经过多方面的分析 ,本文认为 ,“木炎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 (Diospyroslotus) ,后来由于“木炎木”之的读音为“君”字和“迁”字的合音 ,致使... 本文主要对《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中的“木炎木”一词进行考证。经过多方面的分析 ,本文认为 ,“木炎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 (Diospyroslotus) ,后来由于“木炎木”之的读音为“君”字和“迁”字的合音 ,致使后人以君迁为名 ,而“木炎木”字为人所忘 ,既而不知《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中的“木炎木”为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南山 读音 考证
下载PDF
隋唐五代社会的农林特别户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鸿荣 《古今农业》 2002年第2期11-17,共7页
隋唐五代社会户等森严,户称繁芜:户等显示人户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户称反映人户的谋生手段和行业特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分析有关户称的具体内涵,按其社会作用归并为四类。
关键词 隋唐五代 《太平广记》 全唐文 经营者 《唐会要》 社会身份 户部尚书 农林 《册府元龟》 自耕农
下载PDF
隋唐五代社会的林业税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鸿荣 《古今农业》 2002年第4期34-41,共8页
隋及初唐实施租调力役、租庸调赋税制度,林业税主要通过“调”和“土贡”的形式来体现。中晚唐既寓林业税于“两税”,又集中表现为涉林产品的货物税、贸易税、实物税、财产税以及独立茶税。五代十国林业税沿袭中晚唐而来,但形成以下特点... 隋及初唐实施租调力役、租庸调赋税制度,林业税主要通过“调”和“土贡”的形式来体现。中晚唐既寓林业税于“两税”,又集中表现为涉林产品的货物税、贸易税、实物税、财产税以及独立茶税。五代十国林业税沿袭中晚唐而来,但形成以下特点,即涉林税种名目繁多、茶榷茶税变化多端、货物过境征税更为苛酷。人民因之而深受其害,亦较中晚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林业税制 中晚唐 《元和郡县图志》 五代十国 《十国春秋》 两税法 《旧唐书·食货志》 唐前期 赋税制度
下载PDF
隋唐五代林木培育述要
17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1,共9页
隋唐五代在永业田、庄园林木培育,宅旁、庭院植树与山地育林,行道树与护岸林,城镇绿化与墓地植树,竹林培育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业绩,考察隋唐五代林木的培育可以发现它基本上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即侧重实用和侧重观赏的发展方向。这是隋... 隋唐五代在永业田、庄园林木培育,宅旁、庭院植树与山地育林,行道树与护岸林,城镇绿化与墓地植树,竹林培育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业绩,考察隋唐五代林木的培育可以发现它基本上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即侧重实用和侧重观赏的发展方向。这是隋唐五代社会经济文化长足发展的产物,也是林业科技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培育 林木 植树 育林 观赏 行道树 山地 业绩 发展 林业科技
下载PDF
桤木今昔
18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一、名实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即古书里的机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落叶阔叶树种(桦木科)。它生长快、木材耐湿性强,树皮、果实富含单宁,树叶含氮量达2.7%,根系密布由固氮菌、放线菌形成的根瘤,一株10年生桤木的根系有根瘤上千个... 一、名实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即古书里的机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落叶阔叶树种(桦木科)。它生长快、木材耐湿性强,树皮、果实富含单宁,树叶含氮量达2.7%,根系密布由固氮菌、放线菌形成的根瘤,一株10年生桤木的根系有根瘤上千个,总重约3kg,含氮量达0.09kg。①是一种能源树、肥料树、固氮树以及水工、矿柱用材树。“机木”始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其文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又《中次八经》:“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稍后又见于西汉杨雄《蜀都赋》:“春机杨柳”。清代以前,人们对于机木的认识,大抵局限于东晋郭璞《山海经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中期 云贵高原 黑龙江 华北 亚热带北界 西藏 落叶阔叶树种 山海经 桤木 含氮量
下载PDF
隋唐五代特用经济林产品研究
19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71,63,共10页
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也是我国特用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兴盛时代。本文研究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木本纤维、木本药材、树脂树液以及森林经济昆虫分泌物等类型的特用经济林产品在隋唐五代时期的开发利用,对于深入认识隋唐... 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也是我国特用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兴盛时代。本文研究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木本纤维、木本药材、树脂树液以及森林经济昆虫分泌物等类型的特用经济林产品在隋唐五代时期的开发利用,对于深入认识隋唐五代城乡的经济生活,致力理顺特用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的源流,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特用经济林产品 开发利用 果树生产 经济昆虫分泌物 木本油料 木本纤维 木本药材
下载PDF
建国前四川的高等林业教育及迁川院校的高等林业教育
20
作者 林鸿荣 《中国农史》 1987年第3期81-90,100,共11页
辛亥革命当年,四川执政当局即改四川通省中等农业学堂而为开设农、林、殖边三科的四川公立高等农业学堂,四川高等林业教育由是而拉开了序幕。以后易名为四川公(省)立农业专门学校(1916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 辛亥革命当年,四川执政当局即改四川通省中等农业学堂而为开设农、林、殖边三科的四川公立高等农业学堂,四川高等林业教育由是而拉开了序幕。以后易名为四川公(省)立农业专门学校(1916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1年)和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1949年),一直都设有林科或林学系。其历届毕业生近300名。抗战军兴,今四川西昌又有国立西昌(康)技艺专科学校的建立(1939—1949年)。该校设置三年制、五年制农林科,分招高、初中毕业生,实行综合农林教育。及至抗战胜利,东北大学自三台北返,私(省)立川北农工学院随即成立(1946—1949年),也实行综合农林教育。在抗战期间,设有林学系的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和设有农科的私立铭贤学院,分别由南京、山西迁至重庆沙坪坝(1937—1945)、成都华西坝(1937—1945年)以及金堂城厢(1939—1949)继续办学。它们在培养大后方高等林业技术人材、发展大后方高等林业教育以及致力于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无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毕业生 农业学堂 专科学校 五年制 初中毕业生 毕业论文 私立 高等林业教育 三年制 教育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