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库资料 被引量:43
1
作者 韩雅玲 王海昌 +17 位作者 陈韵岱 黄岚 丁世芳 吴宗贵 祝之明 向定成 姜铁民 赵仙先 杨丽霞 王冬梅 刘惠亮 宋治远 曹雪滨 荆全民 李毅 柏书轶 徐凯 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两个因素对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军92家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878例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从发病到罪犯血管开通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开通时间≤3h(n=2999)、开通时间3~6h(n=2369)及开通时间〉6h(n=3510)。3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2.9%和3.0%(P=0.405)。其中非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50岁的患者,若发病3h内接受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发生率为0.5%;若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70岁,超过6h才接受介入治疗,则院内死亡发生率可高达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罪犯血管开通时间相关,老年及前壁心梗患者是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血管开通时间
下载PDF
性别对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鲍丹 徐凯 +16 位作者 邱健 丁世芳 曹雪滨 浦奎 宫剑滨 李俊峡 杨永健 胡桃红 周建华 张孝忠 陈韵岱 张占修 李慧芳 黄丛春 吴朝晖 柏书轶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878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137例,女性1741例,对其数据进行比对,... 目的探讨性别对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878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137例,女性1741例,对其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性别差异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倾向评分校正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及合并症的基线资料差异后,进一步分析性别差异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P<0.05),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P<0.05),既往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P<0.05),血管开通时间较晚(P<0.05),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比例较高(P<0.05),且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4%vs 2.4%,P<0.001)。采用倾向评分配对方法校正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症数据资料后,不同性别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差异消失(男性vs女性:4.0%vs 4.4%,P=0.610)。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女性并不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心功能不全、慢血流、术后出血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可能不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这一结论还需要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女性
下载PDF
军队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3
作者 姚天明 陈守龙 +2 位作者 柏书轶 韩雅玲 于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为提高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准入及质量控制制度,该体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杜绝过度医疗行为,并为在全军范围内实行心血管疾病数据挖掘及科研协作奠定基础,促... 为提高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准入及质量控制制度,该体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杜绝过度医疗行为,并为在全军范围内实行心血管疾病数据挖掘及科研协作奠定基础,促进学科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介入诊疗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洪泰连 徐凯 +19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刘慧亮 李田昌 甘继宏 郑强荪 杨星昌 任江 曾春雨 宋治远 项军 拓步雄 罗助荣 梁春 姜东炬 宗刚军 武利军 柏书轶 田孝祥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疗分为IABP组(732例)和对照组(8146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倾向配对分析对IABP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匹配,分析两组术中死亡、院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出血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1:1倾向匹配分析,发现两组术中死亡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vs 2.5%,P<0.05)。结论 IABP不能降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反搏动术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