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EM16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柏文霞 施瑞华 +2 位作者 王建宁 郝波 刘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MEM16A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M16A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vs20.00%,P<0.05),TMEM16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vs21.43%,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MEM16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43.75%和84.62%,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MEM16A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TMEM16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强(t=42.16,P<0.05).结论:TMEM16A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有望为食管癌的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l6A 表达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食管癌相关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柏文霞 刘伟 施瑞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752-3755,共4页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癌基因改变,本文就几个上调基因:TMEM16A,CTHRC1,整合素α6亚基作简要阐述,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诊治探索可行途径.
关键词 食管癌 相关癌基因 跨膜蛋白16A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整合素α6亚基 研究
下载PDF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柏文霞 王建宁 《医学文选》 2005年第4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用RBC+克拉雷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68例,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周,停药后检测Hp。... 目的探讨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用RBC+克拉雷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68例,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周,停药后检测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8·9%,不良反应发生率5·6%;对照组用Hp根除率82·4%,不良反应发生率8·8%。结论治疗组是一种疗效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价格适中的Hp根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构橼酸
下载PDF
兰索拉唑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启德 杨业林 柏文霞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94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49...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94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氧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体征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活性氧(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OD显著提高至(267.2±12.9)U/m L,且ROS对应性降低至(624.9±19.4)U/m 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肠鸣音增强、隐血试验阳性、Hb明显降低的总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可明显降低ROS、提高SOD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溃疡的临床表现,提高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老年 髋部骨折 应激性溃疡 氧化指标
下载PDF
胃息肉118例内镜下治疗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余艳秋 王建宁 +2 位作者 翟启智 李加虎 柏文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3期3086-3087,3101,共3页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让学生在探究教学中“自由飞翔”——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
6
作者 柏文霞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1年第22期4-4,共1页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探究性教学
下载PDF
探讨微型超声探头联合内镜窄带成像诊断早期肠癌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柏文霞 朱祖明 +4 位作者 王建宁 魏敏 王川 余艳秋 毛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3-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大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均行微型超声探头联合NBI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理检查共检出230个息肉样病变,其中炎...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大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均行微型超声探头联合NBI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理检查共检出230个息肉样病变,其中炎性及增生性息肉91个,腺瘤118个,腺癌21个。NBI诊断出NICEⅠ型90个,Ⅱ型117个,Ⅲ型23个。NBI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4%、90.11%、92.61%、93.57%、91.11%。微型超声探头对肠癌T1、T2、T3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85.71%、8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48%。[结论]联合应用微型超声探头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有效提高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内镜窄带成像 微型超声探头 诊断
原文传递
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补救疗法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柏文霞 王建宁 +2 位作者 翟启智 朱祖明 许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4期6734-6736,共3页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补救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50例,予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一天两次;左氧氟沙星0.5,一天一次;口服一周。停药1个月后行13 C呼气试...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补救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50例,予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一天两次;左氧氟沙星0.5,一天一次;口服一周。停药1个月后行13 C呼气试验检测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49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意向处理分析(ITT)根除率为82.00%,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为83.67%,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症状缓解率95.92%。结论: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对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补救治疗 雷贝拉唑 左氧氟沙星
原文传递
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
9
作者 柏文霞 魏敏 +3 位作者 朱祖明 余艳秋 王建宁 王川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0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与染色放大模式下对大肠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肠镜镜检的70例(114处病灶)进行研究,采用NBI观察息肉表面微血管结构(CP),染色放大模式下观察息肉表面腺管的开口形态(PP),以病理结果作...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与染色放大模式下对大肠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肠镜镜检的70例(114处病灶)进行研究,采用NBI观察息肉表面微血管结构(CP),染色放大模式下观察息肉表面腺管的开口形态(PP),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NBI正确诊断增生性、炎症病变增生38例(80.85%)、腺瘤35例(68.63%)、腺癌14例(87.5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19,P<0.001;染色放大模式下正确诊断增生性、炎症病变增生38例(80.85%)、腺瘤36例(70.59%)、腺癌14例(87.5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32,P<0.001。鉴别诊断大肠病灶良恶性的价值:NIB检查CP分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3.88%,染色放大模式下PP分型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5.92%,常规肠镜的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81.63%。结论:NBI与染色放大模式下对大肠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能力均优于常规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染色放大模式 大肠肿瘤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NF-κB参与克罗恩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10
作者 陈威威 陈菲菲 柏文霞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1515-1522,共8页
克罗恩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肠道稳态的维持,其异常激活是诱发或加重克罗恩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异常激活的NF-κB改变免疫细胞和肠道上皮... 克罗恩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肠道稳态的维持,其异常激活是诱发或加重克罗恩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异常激活的NF-κB改变免疫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进而诱发慢性持续性肠道炎症和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了解NF-κB和克罗恩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克罗恩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本文就NF-κB及其激活途径,NF-κB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功能、T辅助细胞分化、巨噬细胞极化、中性粒细胞凋亡和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诱导克罗恩病的机制以及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核因子-kappa B 肠道上皮细胞 T辅助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柏文霞 王川 +3 位作者 王建宁 翟启智 朱祖明 余艳秋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709-711,716,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分别行普通结肠镜检查和普通结肠镜+NBI检查,对比2组的图像清晰度以及对大肠良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分别行普通结肠镜检查和普通结肠镜+NBI检查,对比2组的图像清晰度以及对大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评分3分及4分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增生性病变腺管的开口分型以Ⅰ型和Ⅱ型居多,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主要为Ⅲ型,绒毛状腺瘤主要以Ⅳ型,早期癌变的腺管开口以Ⅳ型和Ⅴ型居多,浸润癌主要为Ⅴ型腺管开口。NBI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14/15),对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7.73%(43/44),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60.00%(6/10)和77.42%(24/31),P<0.05。[结论]NBI内镜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浅表毛细血管及腺管开口形态,准确预测病变浸润深度,提高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窄带成像技术 结肠镜 诊断
原文传递
含聚普瑞锌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菲菲 方林 +1 位作者 胡梦成 柏文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能够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底层定植[1],引起胃的慢性炎症,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2],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以及预防胃癌的重要方法[3]。随着抗生素...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能够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底层定植[1],引起胃的慢性炎症,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2],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以及预防胃癌的重要方法[3]。随着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为主要的根除方案[4-5]。然而,长期大剂量的服用铋剂会产生铋性脑病、急性肾衰竭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普瑞锌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原文传递
内脏脂肪面积对克罗恩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星辰 李毅 +3 位作者 郭振 柏文霞 王建宁 朱维铭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克罗恩病(C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为完善CD患者围手术期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接受部分肠切除术治疗的86例CD患者的病例...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克罗恩病(C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为完善CD患者围手术期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接受部分肠切除术治疗的86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选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选择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作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确定预测价值.结果术后SSI发生率为12.8%(切口感染9例,腹腔脓肿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P=0.145)、急诊手术(P=0.168)、污染切口(P=0.026)和术前C-反应蛋白>10 mg/L(P=0.169)是CD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以P<0.2为标准).SSI组和非SSI组V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6±62.4)cm2比(42.2±25.2)cm2,P<0.001)],而体质指数、皮下脂肪面积及内脏脂肪/皮下脂肪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VFA是CD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9,95%CI:1.006~1.054,P=0.015).ROC曲线分析显示VFA有中等程度预测术后SSI价值(曲线下面积:0.732,95%CI:0.588~0.876).结论VFA是CD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VFA高的CD患者应调整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案及加强运动锻炼,同时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预防术后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内脏脂肪 手术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