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LFY同源基因ZFL1与多叶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邓德祥 +2 位作者 陈梨辉 柏银传 王艳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LFY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分生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延迟开花和叶片形态变化。本试验以相同核背景(Y53)下穗上叶片数14叶和4叶的材料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4条ZFL1基因目的片段。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测序... LFY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分生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延迟开花和叶片形态变化。本试验以相同核背景(Y53)下穗上叶片数14叶和4叶的材料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4条ZFL1基因目的片段。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测序,将测序片段进行拼接。通过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Y53(4L)相比较,Y53(14L)在外显子3有一段13 bp的重复序列,造成ORF的改变,进而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据此,初步认为多叶玉米ZFL1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发生突变造成表达产物-转录因子结合靶基因的功能性失活,使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延迟,从而引起玉米穗上叶片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上叶片数 多叶性状 PCR扩增产物 ZFL1邪 基因
下载PDF
迟熟中粳新品种扬农稻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柏银传 华鹤良 陈后庆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稻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扬农啤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优化技术研究
3
作者 许如根 吕超 +3 位作者 柏银传 黄志仁 陈培红 马雷 《大麦科学》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的优势及影响啤麦质量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栽培技术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合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大面积生产情况及近几年品质测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的优势及影响啤麦质量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栽培技术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合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大面积生产情况及近几年品质测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收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2号 江苏 沿海地区 生产 优化技术 啤酒大麦 生产技术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华鹤良 柏银传 +1 位作者 陈宗祥 李国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 栽插密度 施氮模式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5
作者 华鹤良 李国生 +1 位作者 陈宗祥 柏银传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扬农稻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种子收获、清选、包装和... 扬农稻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种子收获、清选、包装和贮藏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稻1号 种子生产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优质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如根 黄志仁 柏银传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8,共1页
关键词 扬农啤2号大麦 啤酒用大麦 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洪泽农场改土培肥对策与土壤肥力演变
7
作者 汤炎 殷士学 +2 位作者 于国民 柏银传 许广领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洪泽农场 改土培肥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在金 马玉银 +1 位作者 周炳庆 柏银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132-12133,共2页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播期 生育期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大面积低洼涝渍田稻茬麦综合增产技术
9
作者 柏银传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12期4-5,共2页
关键词 低洼涝渍田 稻茬地 小麦 栽培 增产 免耕
下载PDF
大面积低洼涝渍田稻茬麦综合增产技术
10
作者 柏银传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8年第12期3-3,共1页
我场地处洪泽湖围垦区,三面环水,其中一面临湖。地面平均高程12.sin,比洪泽湖常年水位低0.5m~1m。由于地热低洼,易涝易渍,严重影响了麦稻特别是麦作产量的提高。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1994年我场承担了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下达的《低洼... 我场地处洪泽湖围垦区,三面环水,其中一面临湖。地面平均高程12.sin,比洪泽湖常年水位低0.5m~1m。由于地热低洼,易涝易渍,严重影响了麦稻特别是麦作产量的提高。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1994年我场承担了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下达的《低洼圩区9万亩耕地粮食亩产800kg综合配套技术》课题。经过3年的研究,总结和形成了一套适合低洼涝地区特点的稻茬麦免耕、机条播综合增产技术,并在大面积示范推广。8万亩稻茬麦单产由实施前300kg增至1996年的417kg。1997年虽遭受了旱、涝.渍、雹等多种自然灾害但单产仍达421kg。现将低洼涝渍田稻茬麦综合增产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综合增产技术 低洼涝渍田
下载PDF
夏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的综合使用效应
11
作者 江鸿辉 柏银传 《杂草科学》 1991年第1期14-17,共4页
1989年我们在本场夏大豆田进行了虎威、苯达松、盖草能等除草剂使用技术及其效果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与处理供试药剂有:25%虎威水剂(英国卜内门公司产);12.5%盖草能乳油(美国陶氏公司产);10%禾草... 1989年我们在本场夏大豆田进行了虎威、苯达松、盖草能等除草剂使用技术及其效果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与处理供试药剂有:25%虎威水剂(英国卜内门公司产);12.5%盖草能乳油(美国陶氏公司产);10%禾草克乳油(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5%精稳杀得乳油(佳木斯农药三厂产);48%苯达松水剂(上海联合化工厂产),以上药剂组配成15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剂
下载PDF
机械水直播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12
作者 傅善祥 柏银传 江鸿辉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稻田 杂草 发生 防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