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江洪 黄从新 +6 位作者 唐其柱 黎明江 柒曙辉 王小红 王晋明 许家 李庚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总结 1991年 10月至 1998年 4月间 6 1例患者 6 5支冠脉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资料 ,探讨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1)病例及分组 :急性冠脉闭塞组 (急性组 ) :10例 10支闭塞冠脉 ,系急性心肌梗塞... 目的 总结 1991年 10月至 1998年 4月间 6 1例患者 6 5支冠脉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资料 ,探讨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1)病例及分组 :急性冠脉闭塞组 (急性组 ) :10例 10支闭塞冠脉 ,系急性心肌梗塞后 12小时内PTCA ;亚急性冠脉闭塞组 (亚急性组 ) :2 9例 2 9支闭塞冠脉 ,急性心肌梗塞后 4周PTCA ;慢性冠脉闭塞早期组 (慢性早期组 ) :9例10支闭塞冠脉 ,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或等于 1个月但小于 3个月 ;慢性冠脉闭塞晚期组 (慢性晚期组 ) :13例 16支闭塞冠脉 ,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 3个月。 (2 )分析方法 :PTCA的成功率及与冠脉闭塞时间和冠脉闭塞局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  (1) 6 1例患者PTCA后 6 5支闭塞血管经PTCA后 5 4支开通 ,病变成功率 83 1% ,病例成功率 85 2 % (5 2 6 1)。 (2 ) 4组病人的病变成功率分别为 :急性组10 0 % (10 10 ) ;亚急性组 96 6 % (2 8 2 9) ;慢性早期组 70 % (7 10 ) ;慢性晚期组 5 0 % (8 16 )。 (3)急性和亚急性组PTCA失败与病变形态无关 ,慢性组局部病变呈平齐截断或有桥连侧支者失败率高。结论 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是一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成形术 成功率
下载PDF
冠脉成形术前后运动试验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
2
作者 黎明江 江洪 +2 位作者 黄从新 唐其柱 柒曙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0-220,共1页
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反映心脏各部位心肌复极离散程度的指标。研究表明,当心肌局部缺血、室壁运动异常、心肌肥厚或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静息心电图QTD异常变化〔1〕,而有关运动负荷下的QTD变化... 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反映心脏各部位心肌复极离散程度的指标。研究表明,当心肌局部缺血、室壁运动异常、心肌肥厚或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静息心电图QTD异常变化〔1〕,而有关运动负荷下的QTD变化的观察报道较少。本文将冠心病冠脉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运动试验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下载PDF
冠脉成形术前后运动试验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
3
作者 黎明江 江洪 +3 位作者 黄从新 唐其柱 柒曙辉 杨新红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有关运动负荷下的QTD变化的观察报道较少,本文将冠心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的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改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例病人均为住院接受DTCA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无心肌梗塞病史。其中男18例,女2例,平... 有关运动负荷下的QTD变化的观察报道较少,本文将冠心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的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改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例病人均为住院接受DTCA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无心肌梗塞病史。其中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57.8±11.2(40~68)岁。选择性冠脉造影(SCA)证实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直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成形术 心电图QT离散度 前后运动 PTCA术后 心纹痛 湖北医科大学 静息 运动负荷 冠心病心绞痛 QT间期
全文增补中
静脉注射硫酸镁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附13例告)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建军 李庚山 +7 位作者 高荟瑗 施冰 陈良为 许家琍 王晋明 陶华旋 陈芳 柒曙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5-17,共3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3例15例次发作,经25%硫酸镁原液7~8ml 1~2次5秒内快速静脉注射转复9例次,转复率为60%,转复时间自静注完毕到84秒不等,平均39.41±16.84秒。其不良反应包括:全身发热、潮红15例次;注射部位胀痛2例次...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3例15例次发作,经25%硫酸镁原液7~8ml 1~2次5秒内快速静脉注射转复9例次,转复率为60%,转复时间自静注完毕到84秒不等,平均39.41±16.84秒。其不良反应包括:全身发热、潮红15例次;注射部位胀痛2例次;瞬间室性早搏3例次;头昏、恶心3例次。对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亦无呼吸骤停发生。本研究表明25%硫酸镁快速静脉注射对PSVT确有一定的复律效果,且简便、迅速,是安全的,从而为PSVT患者又寻找到一种新的药物复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硫酸镁 静脉注射 PSVT
下载PDF
心内膜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右房治疗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从新 江洪 +9 位作者 郭伟 王腾 唐其柱 彭善友 柒曙辉 王小红 施冰 陈芳 王晋明 李庚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优先消融心房无序电活动区域治疗某些类型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犬17只,消融组12只,假性消融组5只。房颤持续过程中行激动标测,发现如下激动特征之一的部位视作优先消融靶区(简称优先区):①电激动无序性特征最为显... 目的探讨优先消融心房无序电活动区域治疗某些类型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犬17只,消融组12只,假性消融组5只。房颤持续过程中行激动标测,发现如下激动特征之一的部位视作优先消融靶区(简称优先区):①电激动无序性特征最为显著的部位;②平均 FF 间期(AFI_(100))最短的部位;③最早出现 F 波(可重复3次以上)且超前其它导联20 ms 以上的部位。消融终点为用术前相同诱发方法不能诱发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结果标测发现消融组12只犬有10只存在优先区,优先区相对局限的7只犬实施单一线径消融(单线组);优先区较为广泛的3只犬、未能标测到优先区的2只犬以及单线组未能达到消融终点的2只犬实施多线消融(多线组)。具有优先区的10只犬中8只(80%)术后即刻达到消融终点,单、多线组各4只(4/7 vs 4/7)。未标测到优先区的2只犬均未达消融终点。达到消融终点的4只犬中,3只于术后14天及处死前均未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假性消融对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无明显影响。结论 (1)心内膜标测指导下优先消融心房无序电活动区有望在不降低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心房肌损伤;(2)右房 RFCA 可能是根治某些类型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终点 标测 治疗 心房颤动 心内膜 假性 部位 射频消融 电活动 诱发
原文传递
经股动脉逆径左室二尖瓣环射频消融左侧旁道的定位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江洪 黄从新 +8 位作者 李庚山 陈元秀 唐其柱 王晋明 许家琍 施冰 柒曙辉 陈芳 左进 《起搏与心脏》 1993年第1期54-55,共2页
经股动脉逆径左室二尖瓣环消融左侧旁道(AP)是射频消融(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WPW)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初期开展这一技术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AP标测定位和消融电极X线影像定位.本文结合25例WPW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对左侧AP消融的综合定位问... 经股动脉逆径左室二尖瓣环消融左侧旁道(AP)是射频消融(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WPW)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初期开展这一技术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AP标测定位和消融电极X线影像定位.本文结合25例WPW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对左侧AP消融的综合定位问题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定位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庚山 黄从新 +5 位作者 王晋明 许家琍 江洪 陈元秀 刘伟宏 柒曙辉 《起搏与心脏》 1992年第1期19-21,共3页
报道Inoue单囊和聚乙烯同轴双囊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10例手术成功的病人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和二尖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三日Dopplef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二尖瓣口面积平均增... 报道Inoue单囊和聚乙烯同轴双囊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10例手术成功的病人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和二尖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三日Dopplef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二尖瓣口面积平均增加81%,术后运动耐量基本接近正常。作者结合二种技术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成形术 二尖瓣 球囊导管
原文传递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
8
作者 黄从新 李庚山 +5 位作者 王晋明 许家琍 江洪 陈元秀 刘伟宏 柒曙辉 《起搏与心脏》 1992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报道5例不同类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对于位于血管分叉处的病变,采用了双导丝技术;对于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度狭窄血管采用自灌注球囊扩张;对于完全闭塞且病变较长的血管,采用较硬的标准直头导引钢丝导入尔后逐段扩张的办... 本文报道5例不同类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对于位于血管分叉处的病变,采用了双导丝技术;对于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度狭窄血管采用自灌注球囊扩张;对于完全闭塞且病变较长的血管,采用较硬的标准直头导引钢丝导入尔后逐段扩张的办法;对于术中出现的内膜剥离,采用了自灌注球囊导管行长时间低压修补。术后血管再通,残余狭窄为0~10%。因此,认为只要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PTCA成功率可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 腔内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