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前夕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观察——以《中学生》杂志“读者之页”栏目为视角
1
作者 查少琛 肖瑞宁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3-27,共5页
1930~1933年间《中学生》杂志的"读者之页"栏目,反映了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有觉醒意识的中学生们开始跳脱出自我的封闭圈子,用心观察周边的社会问题,并且用多种形式的文本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甚或提出改善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 1930~1933年间《中学生》杂志的"读者之页"栏目,反映了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有觉醒意识的中学生们开始跳脱出自我的封闭圈子,用心观察周边的社会问题,并且用多种形式的文本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甚或提出改善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展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这种关怀与之后抗战打响后关注国家与民族存亡的内容不同,因而具有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社会观察 抗战 弱势群体
下载PDF
体验革命: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新路径
2
作者 庞冠群 查少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9,159,160,共15页
近二十年来,法国革命史研究者日益关注大革命中个体的体验与情感。这一新趋势具有学术史的深层动力:大革命史学的正统派与修正派曾分别将阶级对抗与话语冲突视为革命的根本动力,忽视了革命进程中人性与情势的互动。受情感史等当代史学... 近二十年来,法国革命史研究者日益关注大革命中个体的体验与情感。这一新趋势具有学术史的深层动力:大革命史学的正统派与修正派曾分别将阶级对抗与话语冲突视为革命的根本动力,忽视了革命进程中人性与情势的互动。受情感史等当代史学潮流的推动,法国革命史研究转向对个体能动性的关注,以体验与情感为切入点,从个体的生命经历出发重新审视革命。研究者们认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个体,固然有其理性的考量,但也常常受制于具体情境所激发的情感;个人的体验以及由此衍生的情感甚至创伤,可以促成政治决策,推动革命进程。这一潮流有助于更新革命史研究的范式,深化人们对于革命进程内在逻辑的理解。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一些研究具有过度共情的倾向,它们以体验与情感为借口不加区分地为革命造成的后果辩护,持论有失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个体能动性 体验 创伤 情感
原文传递
卢梭历史叙事中的隐匿时间
3
作者 查少琛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3年第2期198-209,7,12,共14页
卢梭所著两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围绕着“自然状态转向社会状态”这一命题展开,具有历史叙事性质。前三个叙事中,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动,交汇在卢梭身处的“当下”... 卢梭所著两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围绕着“自然状态转向社会状态”这一命题展开,具有历史叙事性质。前三个叙事中,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动,交汇在卢梭身处的“当下”,构成《社会契约论》隐匿的时间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 时间关联 历史叙事 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 隐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