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格教学法在医学新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丽霞 查斌山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医学新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和2022年新入学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80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视频授课、教师讲解和自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视频授课、老师答疑、分组练习和...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医学新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和2022年新入学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80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视频授课、教师讲解和自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视频授课、老师答疑、分组练习和视频纠错的微格教学方法。采用现场考核及问卷调查形式评价两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技能操作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是一种更适用于医学本科生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且学生对其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 急救培训 医学生
下载PDF
矫正性裸支架理念在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4 位作者 谢文涛 陈智勇 刘斌 叶雨生 余康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矫正性裸支架理念在复杂主动脉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腔内修复术联合矫正性裸支架治疗的13例复杂主动脉夹层及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植入Valiant支架11例,Grikin支架2例;2例腹主... 目的探讨矫正性裸支架理念在复杂主动脉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腔内修复术联合矫正性裸支架治疗的13例复杂主动脉夹层及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植入Valiant支架11例,Grikin支架2例;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植入Zenith支架。对15例患者共植入矫正性裸支架19枚;主动脉夹层裸支架17枚,长度60~80mm,直径18~24mm;腹主动脉瘤裸支架2枚,长度均为60mm,直径分别为24mm和7mm。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例中,14例完成随访,1例失访,随访期间无支架源性夹层或内漏发生及假性动脉瘤、髂支血栓形成。结论矫正性裸支架理念有助于拓宽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且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自然病程及CT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是指主动脉内、中、外膜血管壁间因出血而形成血肿,在影像学上没有明确的内膜撕裂口和直接的血流交通。1920年,Krukenberg等[1]最早将IMH描述为"
关键词 自然病程 胸主动脉 主动脉壁 血肿吸收 影像学 造影剂 主动脉夹层 内膜 假性动脉瘤 血管壁
下载PDF
疫情时期线上联合新线下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4
作者 查斌山 孙学虎 王丽霞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疫情时期临床医学生通过线上联合新线下教学方式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习的临床及相关专业大学四年级本科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学生。观... 目的:探讨疫情时期临床医学生通过线上联合新线下教学方式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习的临床及相关专业大学四年级本科生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学生。观察组采用线上联合新线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以病例导入式教学、以团队为导向教学、翻转课堂及参与式教学等)模式授课,对照组采用线下理论授课为主的传统模式授课。实习2周后,采用理论+临床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形式评价两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习2周后,观察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总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疫情时期,线上联合新线下教学方式较传统线下教学方式可提高大学本科医学生在普外科临床的带教效果,提高临床实习学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教学 新冠疫情
下载PDF
系统抗凝、置管溶栓与血栓切除治疗急性髂股段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 司小毛 +3 位作者 查斌山 谢文涛 仇鹏 朱化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472-4475,共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研究系统抗凝(SA)、置管溶栓(CDT)与血栓切除(ST)治疗急性髂股段血栓形成(AIFDVT)的疗效。方法以“髂股静脉,抗凝,置管溶栓,血栓切除术,随机对照研究”为关键词检索Pubmed、M edline、Elsevier等数据库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研究系统抗凝(SA)、置管溶栓(CDT)与血栓切除(ST)治疗急性髂股段血栓形成(AIFDVT)的疗效。方法以“髂股静脉,抗凝,置管溶栓,血栓切除术,随机对照研究”为关键词检索Pubmed、M edline、Elsevier等数据库1984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SA、ST、CDT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应用Meta分析评价早期血管再通率、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发生率、血管反流(VR)率、管腔堵塞(VO)率等相关指标。结果有10篇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626例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率:CDT组高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1,95% CI:1.93~10.98,P<0.05);ST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4,95% CI:0.49~13.24,P>0.05);术后 PTS发生率:CDT 组低于SA组(OR=0.18,95% CI:0.07~0.43,P<0.05),ST组低于SA组(OR=0.50,95% CI:0.28~0.87,P<0.05);术后 VR发生率:CDT 组与SA组比较(OR=0.54,95% CI:0.29~1.01)、ST组与SA组比较(OR=0.54,95% CI:0.27~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O发生率:CDT组低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 CI:0.11~0.34,P<0.05),ST 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 CI:0.72~3.26,P>0.05)。结论 CDT治疗AIFDVT的早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SA。关于远期疗效, ST、CDT较传统SA均能有效降低PTS发生率,且CDT还能降低血管栓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髂股静脉 抗凝 置管溶栓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司小毛 仇鹏 +4 位作者 朱化刚 余康敏 查斌山 谢文涛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D、E组:分别阻断腹主动脉1、5和10 min,再灌注1、5和10 min,重复3个循环后进行2 h缺血2 h再灌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D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改变更明显,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缺血时间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窗内呈平行关系,预缺血并无明显抗炎作用,过长时间预缺血甚至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 min/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肢体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和人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开坤 查斌山 +3 位作者 刘悦芳 朱进 冯振卿 张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检测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的表达以对芯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DF15在随机配对的正常肝脏组织(n=10)与小肝癌(n=10)中基因转录水平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同时用免疫组化鉴定其在正常肝脏组织(n=10),癌旁组织(n=26),小肝癌(n=12)及大肝癌(n=14)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在人小肝癌,其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例小肝癌中10例表达强阳性,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外基质。结论:分泌性蛋白GDF15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小肝癌筛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15 小肝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血管畸形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琨 朱化刚 +1 位作者 余康敏 查斌山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89-291,共3页
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的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其命名和分类曾一度比较混乱,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后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发率。目前对血管畸形的研究逐步深入,该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病理生理学特点... 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的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其命名和分类曾一度比较混乱,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后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发率。目前对血管畸形的研究逐步深入,该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病理生理学特点及治疗进展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分类 治疗
下载PDF
脾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附52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功 朱化刚 +3 位作者 查斌山 谢文涛 魏猛 李俊 《腹部外科》 2015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52例,分为开放手术组24例和介入组28例。比较术前临床参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52例,分为开放手术组24例和介入组28例。比较术前临床参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有3例行脾动脉结扎、5例行脾动脉瘤切除、3例行脾动脉重建、13例行脾动脉瘤联合脾切除,全组有3例为急诊手术;介入组中有10例行近心端脾动脉栓塞、14例行近远心端脾动脉栓塞、1例行瘤体内栓塞、2例行支架置入、1例为联合方法,全组有4例为急诊手术,1例为中转开放手术。介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2/28比7/24,P〈0.05),无死亡病例(0/28比1/24),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4.8±1.4)d和(10.03±2.8)d,PdO.05。结论脾动脉瘤病人采用介入治疗在近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介入 手术
下载PDF
脾动脉瘤手术切除与瘤腔内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俊 张志功 +7 位作者 陈智勇 查斌山 刘斌 叶雨生 余康敏 李永生 魏猛 朱化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39例。分为脾动脉瘤手术切除19例和瘤腔内栓塞术组20例。比较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脾动脉瘤病人39例。分为脾动脉瘤手术切除19例和瘤腔内栓塞术组20例。比较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动脉瘤手术切除组中具体手术方式:脾动脉瘤切除术(8例),脾动脉瘤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5例),脾动脉瘤切除和脾动脉重建(5例)和腹腔镜脾动脉瘤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系全身麻醉。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186.7±58.6分钟。在瘤腔内栓塞组,所有患者均系局部麻醉下行脾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是74.9±19.5分钟。相比脾动脉瘤切除手术,瘤腔内栓塞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没有发现早期死亡病例和30天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2±3.6天。和脾动脉瘤切除术相比,瘤腔内栓塞组的住院时间更短更有优势(4.9±2.8 vs9.5±4.5天,P<0.001)。结论脾动脉瘤切除术和瘤腔内栓塞在治疗脾动脉瘤同样有效可行。瘤腔内栓塞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脾动脉瘤切除术 瘤腔内栓塞
下载PDF
TIPP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附59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康敏 朱化刚 +1 位作者 查斌山 谢文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总结TIPP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7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均行ⅡPP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9例共87条肢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45~100)min,切口数目4—7个。术后出现皮下血... 目的总结TIPP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7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均行ⅡPP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9例共87条肢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45~100)min,切口数目4—7个。术后出现皮下血肿2例、瘀斑3例、皮下蜂窝织炎1例、痛性硬结3例、足踝部肿胀12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缓解。结论TIPP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创伤小,疗效确切,正确操作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透光动力旋切术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12
作者 谢文涛 査斌 朱化刚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首发症状常为腹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VT的主要手段。11例经超声检查、16例行CT检查,3例经MRI检查确诊。抗凝治疗组16例,好转率81.25%,而非抗凝对症支持治疗14例,好转率仅为57.14%。抗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明显好于非抗凝组,且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有效的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治疗
下载PDF
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明月 刘斌 +3 位作者 李永生 査斌 王躲发 秦乾洪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缺血再通术后11例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9例下肢缺血再通手术患者中,11例患者死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目的探讨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缺血再通术后11例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9例下肢缺血再通手术患者中,11例患者死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血管腔内治疗5例,下肢动脉栓塞行动脉切开取栓术6例。心功能衰竭死亡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3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脑梗死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院内病死率为4.42%,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病死率为8.96%,ASO行血管腔内治疗病死率为2.75%。结论心脏意外及MODS是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治疗,对降低手术相关病死率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栓塞 腔内治疗 切开取栓 院内死亡
下载PDF
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陈智勇 王龙 +6 位作者 欧阳欢 胡先宇 洪源 刘博 刘逸 张旭 查斌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5-771,共7页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522条患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微波消融组(EMWA组, n = 201)和射频消融组(RFA...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522条患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微波消融组(EMWA组, n = 201)和射频消融组(RFA组, n = 321)。于术后1周, 1、6、12个月进行随访, 主要有效终点为作用段静脉闭塞率, 主要安全终点为手术操作和(或)设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次要终点为术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和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IVIQ)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术后1周、6和12个月两组作用段静脉闭塞率为100%比100%、99.3%比98.9%、97.2%比97.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因血管再通而再次手术的病例。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硬结、瘀斑、皮肤灼伤、切口感染、肢体麻木、血肿、血栓性浅静脉炎、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VCSS和CIV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1、6和12个月的VCSS和CIVIQ评分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MWA与RFA同样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消融 热消融诱导的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短瘤颈和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6 位作者 谢文涛 陈智勇 刘斌 叶雨生 余康敏 张志功 李永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2,共2页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EVAR)已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治疗,但符合EVAR解剖标准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病变血管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严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EVAR)已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治疗,但符合EVAR解剖标准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病变血管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严重制约着腔内治疗的推广.特别是对于短瘤颈及扭曲瘤颈的AAA是EVAR的难点。其腔内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未达成广泛共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5例复杂瘤颈AAA。均通过腔内技术完成改良EVAR术并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 瘤颈 扭曲 AORTIC EVAR 安徽医科大学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4 位作者 谢文涛 刘斌 叶雨生 陈智勇 余康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植入技巧及策略。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2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73例行植入滤器治疗。结果本组73例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植入技巧及策略。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2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73例行植入滤器治疗。结果本组73例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1±23)岁。70例成功植入滤器,3例未能完成滤器植入术。植入永久型滤器18例,可转换滤器52例。其中25例合并肺栓塞、15例有抗凝禁忌、18例系骨创伤合并血栓、10例合并髂静脉血栓(或蔓延至下腔静脉)。经颈静脉放置6例,经对侧股静脉放置64例。滤器植入期间无肺栓塞发生或加重。滤器植入期间无患者死亡。68例患者获得随访,后期取出滤器17例,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4±10)个月,无再发肺栓塞,其中有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性复发,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未出现有严重并发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论滤器植入术可有效预防肺栓塞,需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腔静脉滤器 肺栓塞
原文传递
胸腔积液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意义及转归 被引量:6
17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8 位作者 谢文涛 张志功 李永生 叶雨生 刘斌 陈智勇 余康敏 魏猛 李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型夹层(ruptured aortic dissection,...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型夹层(ruptured aortic dissection,RAD)7例和包裹型夹层(contained aortic dissection,CAD)21例。结果全组共26例接受了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100%.5例接受急诊腔内修复术(6—48h),无支架源性夹层发生。2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死亡。胸腔积液分布情况为左侧20例(71.4%)、右侧2例(7.1%)和双侧6例(21.4%)。胸腔积液的分布方式与夹层分组有关(χ^2=10.4,P〈0.05),其中右侧风险比例明显高于左侧和双侧。右侧胸腔积液量在RAD组中值高于CAD组(Z=-3.293,P=0.001)。采用控制性胸腔抽液治疗共5例:术后3例,术中2例。1例患者术后第9天猝死。25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04±4.86)个月,未出现内漏、肺不张及胸膜增厚等。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24例患者胸腔积液均完全吸收。结论主动脉夹层常合并左侧胸腔积液,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多提示破裂风险。血管腔内治疗合并胸腔积液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短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胸腔积液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SPP-1、GDF-15和CXCL-1在人小肝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斌山 刘开坤 +5 位作者 刘悦芳 周顺 朱进 冯振卿 王轩 张建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etrix Rat Genome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分泌蛋白基因SPP-1、GDF-15和CXCL-1,定量验证其在人小肝癌中mRNA和血清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etrix Rat Genome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分泌蛋白基因SPP-1、GDF-15和CXCL-1,定量验证其在人小肝癌中mRNA和血清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15例小肝癌及正常肝脏组织(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的mRNA水平及对应小肝癌血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SPP-1、GDF-15和CXCL-1基因在小肝癌组织中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PP-1血清蛋白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F-15血清蛋白含量在小肝癌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中CXCL-1血清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表达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NF-κB信号通路基因(CXCL-1)、P53信号通路基因(GDF-15)和SPP-1基因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肝癌发生的早期过程相关;②分泌性蛋白GDF-15和CXCL-1显示出小肝癌筛选诊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肿瘤标志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文传递
交叉腿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查斌山 朱化刚 +9 位作者 仇鹏 谢文涛 陈智勇 张志功 李永生 刘斌 叶雨生 余康敏 魏猛 李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2-993,共2页
交叉腿技术(cross-limb technique,CLT)常用于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本研究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25例采用CLT完成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扭曲... 交叉腿技术(cross-limb technique,CLT)常用于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本研究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25例采用CLT完成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扭曲瘤颈和主髂动脉扭曲是CLT的主要指征,CLT用于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安全有效,但应避免非计划性CLT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医科大学 CLT 非计划性 腔内治疗 交叉腿
原文传递
雌孕睾酮激素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及其受体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查斌山 陆信武 +4 位作者 周静 仇鹏 叶开创 谢文涛 朱化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7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E2)、孕激素(P)、睾酮激素(T)水平及曲张浅静脉管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探讨性激素及其受体与下肢DVI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E2)、孕激素(P)、睾酮激素(T)水平及曲张浅静脉管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探讨性激素及其受体与下肢DVI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γ计数器测定检测病例组68例和对照者49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E2、P、T的水平。同时对病例组32例患者剥脱的曲张静脉壁及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所用正常大隐静脉管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管壁ER、PR、AR蛋白表达。结果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下肢DVI患者组外周血中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T水平无明显差异;正常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中均未检测到ER、PR、AR的表达。结论 DVI患者的发病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紊乱有关,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性激素及其受在DV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甾类激素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