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期前收缩48例
1
作者 查渭 叶关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022-1023,共2页
关键词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查渭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1期83-84,共2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次研究通过检测55 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次研究通过检测55 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血清尿酸水平 相关性分析 左心室结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患者 心血管疾病 功能指标
下载PDF
成人症状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1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查渭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4期11-11,共1页
临床上,心肌炎的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变,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咽喉痛、上腹不适、发热等,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部分患者常于短时间内病情突发加重,甚至出现猝死。本文对12例症状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成人患者的临床... 临床上,心肌炎的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变,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咽喉痛、上腹不适、发热等,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部分患者常于短时间内病情突发加重,甚至出现猝死。本文对12例症状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 首发症状 成人患者 临床分析 上腹不适 临床特点 咽喉痛
下载PDF
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浓度在早期AD、VD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俞建洪 尹其华 +3 位作者 刘慧英 刘小兰 沈红枫 查渭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浓度的变化,为早期诊断AD、VD及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早期AD患者,20例早期VD患者及对照... 目的研究早期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浓度的变化,为早期诊断AD、VD及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早期AD患者,20例早期VD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20例血清及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结果早期AD组患者脑脊液中的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Tau蛋白浓度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5)和对照组(P<0.01),早期AD组患者静脉血Aβ1-42浓度显著升高,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可提高早期AD与早期V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AD) 血管性痴呆(VD) TAU蛋白 AΒ1-42 脑脊液 血清
下载PDF
山莨菪碱、庆大霉素联合周林频谱仪治疗老年褥疮 被引量:3
5
作者 俞建洪 沈红枫 +3 位作者 查渭 杨海燕 翁水英 陈国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43-64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褥疮 山莨菪碱 庆大霉素联 周林频谱仪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稳定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俞建洪 查渭 +4 位作者 叶关胜 方央 沈红枫 傅苏娜 孙奇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35例口服阿司匹林片和消栓肠溶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35例口服阿司匹林片和消栓肠溶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仅全血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可提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消栓肠溶胶囊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老年复杂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建洪 金法祥 +3 位作者 沈红枫 查渭 杨海燕 陈国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34期5104-510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老年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尿培养、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结果158份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71株占44.9%,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5.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老年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尿培养、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结果158份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71株占44.9%,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5.1%,葡萄球菌35株占23.3%,肠球菌5株占3.4%,肠杆菌10株占6.3%,真菌11株占6.96%。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住院老年患者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常呈多重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尿路感染 复杂性 细菌 致病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瑞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俞建洪 查渭 +7 位作者 王华钧 刘小兰 陈雪芳 尹琪华 叶关胜 王钧 方央 付素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EN)剂瑞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老年患者分成瑞先EN组和瑞素EN组,各47例,分别按照患者的BMI计算所需热量,给予EN支持。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7天、第21天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EN)剂瑞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老年患者分成瑞先EN组和瑞素EN组,各47例,分别按照患者的BMI计算所需热量,给予EN支持。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7天、第21天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Glu)、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水平,观察感染发生率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第1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EN支持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N支持第7天时,(1)瑞素EN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除Glu外均有下降,瑞先EN组除Glu和TG外均有下降;(2)瑞先EN组Hb、TG、TC、LDL均高于瑞素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瑞先EN组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瑞素EN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第21天时,(1)瑞先EN组ALB回升,TG、HDL下降,瑞素EN组TP、ALB、TC、HDL继续下降,与营养支持第7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瑞先EN组的ALB、Hb、TG、TC、HDL、LDL均高于瑞素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瑞先EN组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瑞素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EN支持前都有显著改善(P<0.01),瑞先EN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较瑞素EN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瑞先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脑卒中 老年 营养状态 瑞先
下载PDF
绍兴市老年医院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9
作者 俞建洪 金法祥 +3 位作者 沈红枫 查渭 杨益大 魏泽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9期1276-1277,共2页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老年医院 检测 绍兴市 E.COLI ESBLS 抗菌药物耐药
下载PDF
老年肥胖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华均 俞建洪 +6 位作者 劳国琴 刘小兰 尹琪华 叶关胜 王钧 查渭 付素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临床疾病。老年肥胖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脂代谢异常及吞咽障碍,加之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预后[1]。研究表明[2-6]...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临床疾病。老年肥胖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脂代谢异常及吞咽障碍,加之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预后[1]。研究表明[2-6],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乳剂瑞先对脑卒中老年肥胖患者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肥胖 肠内营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查渭 沈红枫 夏海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受救治的14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21.97(8~24)个月。以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受救治的14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21.97(8~24)个月。以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44.12μg/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Prx5组(≥44.12μg/L,n=78)和低Prx5组(<44.12μg/L,n=7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患者血浆Prx5水平,并分析其与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32例(21.62%)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23、93.75%和62.93%。高Prx5组MACE发生率低于低Prx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rx5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3.69个月(95%CI:23.34~24.04),高于低Prx5组的20.06个月(95%CI:18.84~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1,95%CI:1.013~1.070,P=0.005)、ACS家族史(HR=2.409,95%CI:1.022~5.677,P=0.046)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HR=6.202,95%CI:1.953~19.700,P=0.002)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rx5(HR=0.871,95%CI:0.823~0.921,P<0.001)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ACS患者PCI术后血浆Prx5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了解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过氧化物酶5 预后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对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俞建洪 查渭 +4 位作者 叶关胜 方央 沈红枫 傅苏娜 孙奇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和炎症反应,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消栓肠溶胶囊治...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和炎症反应,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检测血清TNF-ɑ和IL-6和IL-8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9.271,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疗效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5.7%,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73,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3%),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285,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TNF-ɑ、IL-6、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6.454、5.761、7.570,P<0.01)。两组均末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TNF-ɑ、IL-6、IL-8的分泌与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症 消栓肠溶胶囊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俞建洪 沈红枫 +6 位作者 查渭 杨海燕 翁水英 夏海萍 徐美芳 余建娥 陈国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6期3854-385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下调血管内皮钙粘连蛋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红枫 查渭 +2 位作者 金志江 夏海江 刘龙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发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Ang Ⅱ+缬沙坦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发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Ang Ⅱ+缬沙坦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紧密连接(ZO-1)、血管内皮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ZO-1蛋白的分布。通过向内皮细胞转染过表达VE-cadherin质粒,检测过表达VE-cadherin对Ang Ⅱ诱导的ZO-1蛋白表达和蛋白分布改变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Ang II组内皮细胞ZO-1和VE-cadheri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ZO-1蛋白在细胞周边分布的趋势显著降低。在Ang Ⅱ干预的内皮细胞中过表达VE-cadherin后,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增加(P<0.01),细胞周边分布趋势显著增强。结论:Ang Ⅱ通过下调VE-cadherin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ZO-1蛋白的表达,从而破坏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这可能是Ang II引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钙粘连蛋白 紧密连接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海江 查渭 +1 位作者 沈红枫 余林彬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PAF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PAF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2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LVEDD、LVESD均小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34.29%(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PAF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查渭 俞建洪 +3 位作者 沈红枫 夏海江 倪坚超 卢滔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2-354,3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18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检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718例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18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检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718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患者70例,发生率为9.75%;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57.83%,革兰阳性菌27株占32.53%,真菌8株占9.6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均在75.00%以上;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在80.00%以上;年龄、住院时间及合并糖尿病是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查渭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S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ACS诊断的患者134例,在应用抗凝、减低心肌耗氧、扩张血管及降压等治疗基础上,按照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S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ACS诊断的患者134例,在应用抗凝、减低心肌耗氧、扩张血管及降压等治疗基础上,按照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 mg/d;强化治疗组(B组)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d,共计1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肌痛、皮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浓度〉3倍上限指标(3ULN)、肌酸激酶(CK)〉10 ULN.针对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TC(3.63±1.09)mmol/L、LDL-C(2.18±0.91)mmol/L]较治疗前[TC(5.52±1.23)mmol/L、LDL-C(3.87±0.88)mmol/L]显著下降(t=9.413、10.928,均P〈0.01),TG、HDL-C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TC(3.15±1.13)mmol/L、LDL-C(1.78±0.68)mmol/L]显著低于A组[TC(3.63±1.09)mmol/L、LDL-C(2.18±0.91)mmol/L](t=2.502、2.882,均P〈0.01).A组发生胃肠道不适2例、肌痛3例、皮炎2例、ALT〉3 ULN的5例、CK〉10 ULN的0例;B组发生胃肠道不适3例、肌痛4例、皮炎2例、ALT〉3 ULN的9例、CK〉10 ULN的0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心血管事件:B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5.9%)明显低于A组发生率(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2,P〈0.05),B组心力衰竭发生的例数少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治疗对于血脂控制更好,对于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更多,药物不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及严格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