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g-C_(3)N_(4)/Bi_(2)WO_(6)吸附-光催化降解左氧氟沙星:动力学、机制与降解路径
1
作者 陈国壮 查雨心 +3 位作者 郭雅婧 赵宝秀 李金成 马丙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36,共13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g-C_(3)N_(4)掺杂量为13%的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使用SEM、XRD、XPS、BET、UV-Vis DR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均匀负载于Bi_(2)WO_(6)表...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g-C_(3)N_(4)掺杂量为13%的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使用SEM、XRD、XPS、BET、UV-Vis DR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均匀负载于Bi_(2)WO_(6)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结构.相比于g-C_(3)N_(4)和Bi_(2)WO_(6),g-C_(3)N_(4)/Bi_(2)WO_(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40 min的暗反应阶段对水中左氧氟沙星(LEV)的吸附效率为43.7%.g-C_(3)N_(4)/Bi_(2)WO_(6)对LEV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初始吸附阶段颗粒内扩散是限速步骤.g-C_(3)N_(4)/Bi_(2)WO_(6)在120 min的可见光反应阶段对LEV的去除效率为85.8%,其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Bi_(2)WO_(6)吸附-光催化降解LEV性能增强的原因主要是增大的比表面积以及Z型异质结的形成拓展了催化剂的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h+和·O_(2)^(-)在g-C_(3)N_(4)/Bi_(2)WO_(6)光催化降解LEV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且经过光催化降解后LEV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g-C_(3)N_(4)/Bi_(2)WO_(6) 左氧氟沙星(LEV) 吸附-光催化降解 Z型异质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