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铵盐从碱性钨酸钠溶液中萃取钨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柯兆华 张贵清 +1 位作者 关文娟 尚广浩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2,共5页
研究了以季铵盐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萃取剂从碱性钨酸钠溶液中萃取钨的过程。考察了萃取剂含量、仲辛醇含量、相比、萃取时间、料液中NaOH浓度对萃取钨过程的影响,并绘制了萃取等温线。结果表明,组成为50%三辛基甲基氯化铵+20%仲辛醇+30... 研究了以季铵盐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萃取剂从碱性钨酸钠溶液中萃取钨的过程。考察了萃取剂含量、仲辛醇含量、相比、萃取时间、料液中NaOH浓度对萃取钨过程的影响,并绘制了萃取等温线。结果表明,组成为50%三辛基甲基氯化铵+20%仲辛醇+30%磺化煤油的有机相具有良好的萃钨性能与分相性能,萃取反应在1min内即达到平衡,钨的萃取率和有机相的萃钨饱和容量随料液中NaOH浓度的升高略有下降。该萃取体系能够满足从钨矿氢氧化钠浸出液中深度提取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溶液 碱性萃取 季铵盐 NAOH
下载PDF
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柯兆华 李青刚 曾成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取钒,实验考察了焙砂粒径、液固比及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加碱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石煤矿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当NaOH用量为3%、浸出温度为195℃、浸出时间为2 h时,钒的浸出率可以达... 采用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取钒,实验考察了焙砂粒径、液固比及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加碱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石煤矿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当NaOH用量为3%、浸出温度为195℃、浸出时间为2 h时,钒的浸出率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与空白焙烧-常压碱浸相比,加压高温碱浸具有碱耗小、钒浸出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提钒 空白焙烧 加压高温碱浸 钒浸出率
下载PDF
从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中提取稀土工艺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柯兆华 郭安 +5 位作者 邱小英 廖春生 蓝桥发 葛刘生 肖莉 黄德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MgO为沉淀剂沉淀MgSO_(4)稀土浸出母液时,得到的稀土镁盐富集物REO总量较低,需要进一步除去杂质以沉淀富集稀土。以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为原料,进行碳化—酸溶—中和除杂—沉淀等工艺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REO在碳化过程中的损失... 以MgO为沉淀剂沉淀MgSO_(4)稀土浸出母液时,得到的稀土镁盐富集物REO总量较低,需要进一步除去杂质以沉淀富集稀土。以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为原料,进行碳化—酸溶—中和除杂—沉淀等工艺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REO在碳化过程中的损失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24.33%~30.9%MgO由稀土镁盐富集物转化进入碳化后液,在中和除杂过程中Fe去除率约99.5%,Al去除率约98.6%。以碳化后液为沉淀剂沉淀中和除杂后液得到碳酸稀土,经过灼烧,获得了符合《GB/T 20169—2015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标准质量要求的稀土氧化物,该工艺总渣率为19.81%~23.22%,REO总收率平均89.43%。为了从离子型稀土镁盐富集物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形成成套工艺技术,获取最优的工艺技术参数,有待于后续深入研究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盐富集物 碳化 酸溶 中和除杂 沉淀 总收率
下载PDF
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优化升级的生产实践
4
作者 柯兆华 黄德晟 +2 位作者 蓝桥发 郭安 郭勇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9,共7页
针对某公司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中试生产线存在的设备老旧、生产成本高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研究。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升级高频开关电源、改造电解导线、优化设计电解槽、控制原料质量和产品碳含量等措施... 针对某公司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中试生产线存在的设备老旧、生产成本高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研究。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升级高频开关电源、改造电解导线、优化设计电解槽、控制原料质量和产品碳含量等措施,优化升级后每台炉产量增长5.6%,单耗降低0.28%,电耗降低18.6%,一次合格率由85%升高至95%,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高,可以达到降低电耗、单耗和解决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熔盐电解 产品质量 优化升级 生产实践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柯兆华 邱小英 +2 位作者 郭安 葛刘生 肖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对离子型稀土矿进行原地浸矿模拟试验,研究了浸出剂类型、浸出剂浓度、浸出剂pH值、浸出剂流速、固液比和温度等因素对RE、Al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为浸出剂,在硫酸铵浓度为2%、pH值为4.50、流速为10 mL/min,固液比为1∶0.66... 对离子型稀土矿进行原地浸矿模拟试验,研究了浸出剂类型、浸出剂浓度、浸出剂pH值、浸出剂流速、固液比和温度等因素对RE、Al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为浸出剂,在硫酸铵浓度为2%、pH值为4.50、流速为10 mL/min,固液比为1∶0.66,室温浸出的条件下,RE、Al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4.56%、45.10%。浸出扩大试验结果表明,RE、Al浸出率分别为94.58%、45.96%,实现了RE的高效浸出,而杂质Al较少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硫酸铵 浸出率 RE AL
下载PDF
杂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提取Cu和Ni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柯兆华 詹有北 +2 位作者 路永锁 宁建平 杨明华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202-205,共4页
杂铜阳极泥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是提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的重要原料,杂铜阳极泥处理的第一步即是提取Cu、Ni等贱金属,以富集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从杂铜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提取Cu和Ni.考察... 杂铜阳极泥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是提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的重要原料,杂铜阳极泥处理的第一步即是提取Cu、Ni等贱金属,以富集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从杂铜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提取Cu和Ni.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液固比、浸出硫酸浓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Cu、Ni和S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3h,浸出时液固比为4∶1,100g·L^(-1)硫酸、温度为80℃的条件下,Cu、Ni的浸出率>96.6%,可以有效地实现杂铜阳极泥中Cu和Ni的提取,而Sn的浸出率为13.0%,浸出渣可以作为提取Sn和贵金属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铜阳极泥 硫酸化 焙烧 浸出率
下载PDF
加压酸浸法从烟化炉冰铜中提取铜镍
7
作者 柯兆华 许来平 +3 位作者 路永锁 吴金宝 宁建平 王平 《矿冶》 CAS 2020年第5期74-78,83,共6页
烟化炉冰铜主要是采用烟化炉处理低品位铜、锡、镍、锌等物料时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含铜、镍、铁、硫等。采用加压酸浸法浸出烟化炉冰铜中的铜和镍,研究了工艺参数粒度、温度、时间、氧分压、液固比等因素对铜、镍、铁浸出率的影响。结... 烟化炉冰铜主要是采用烟化炉处理低品位铜、锡、镍、锌等物料时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含铜、镍、铁、硫等。采用加压酸浸法浸出烟化炉冰铜中的铜和镍,研究了工艺参数粒度、温度、时间、氧分压、液固比等因素对铜、镍、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化炉冰铜粒度-75μm、温度433K、时间3h、氧分压为0.6 MPa、液固比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用量2‰的最佳条件下,铜、镍和铁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8.18%、98.42%和2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化炉冰铜 加压酸浸
下载PDF
从除钼渣中浸出钼和铜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柯兆华 路永锁 +1 位作者 宁建平 杨明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8年第5期70-72,76,共4页
除钼渣是钨冶炼过程中钨钼分离产生的产物,主要含有钼铜等有价金属。试验采用"NaOH漫出钼—加压氧化浸出铜"工艺,研究了温度、时间、NaOH耗量、液固比等因素对NaOH漫出钼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40℃,时间1.5 h,NaOH耗量... 除钼渣是钨冶炼过程中钨钼分离产生的产物,主要含有钼铜等有价金属。试验采用"NaOH漫出钼—加压氧化浸出铜"工艺,研究了温度、时间、NaOH耗量、液固比等因素对NaOH漫出钼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40℃,时间1.5 h,NaOH耗量50%,液固比3/1,钼漫出率可达99.8%,经过加压氧化漫出铜,铜漫出率为99.6%,除钼渣得到了高效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钼渣 浸出
下载PDF
高松装密度的大颗粒氧化钇球形粉体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郑艳玲 柯兆华 +1 位作者 兰剑波 肖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2,56,共5页
采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作为沉淀剂,在室温(5~35℃)下沉淀氯化钇料液,随后经煅烧制备出氧化钇粉体。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霍尔流速计(漏斗法)表征粉体,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氯化钇摩尔比及聚合物分散剂(PVA)对形成的氧化钇粉... 采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作为沉淀剂,在室温(5~35℃)下沉淀氯化钇料液,随后经煅烧制备出氧化钇粉体。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霍尔流速计(漏斗法)表征粉体,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氯化钇摩尔比及聚合物分散剂(PVA)对形成的氧化钇粉体的表面形貌、粒度分布、松装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碳酸钠作为沉淀剂,Na_(2)CO_(3)/YCl_(3)摩尔比≤1.5,聚合物分散剂(PVA)的质量分数为0.001%~0.01%。在上述条件下获得的氧化钇粉末的粒度大且分布较窄,D_(50)为20~100μm,(D_(90-)D_(10))/(2 D_(50))<0.5,松装密度为1.0~1.2g/cm^(3),球形度良好,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本工艺简单易控,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钇 球形粉体 高松装密度 大颗粒 沉淀 煅烧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无铵绿色浸矿剂探索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安 柯兆华 +2 位作者 邱小英 蓝桥发 肖莉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5,共7页
本文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展了新型无铵绿色环保浸矿剂探索试验,研究了浸矿剂浓度、液固比和pH值对硫酸铵、硫酸镁和SAK(一种含K和Al的复盐)3种浸矿剂浸矿的影响,并综合比较了该3种浸矿剂的浸矿效果。结果表明,RE和Fe、Si、Al、Ca杂质... 本文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展了新型无铵绿色环保浸矿剂探索试验,研究了浸矿剂浓度、液固比和pH值对硫酸铵、硫酸镁和SAK(一种含K和Al的复盐)3种浸矿剂浸矿的影响,并综合比较了该3种浸矿剂的浸矿效果。结果表明,RE和Fe、Si、Al、Ca杂质元素浸出率随着浸矿剂浓度和液固比增加呈现先增后趋于平缓趋势,随着pH值增大而呈现递减趋势;在浸矿剂浓度2%、液固比0.6∶1、硫酸铵和硫酸镁pH值5.0、SAK pH值3.0的条件下,进行稀土矿中金属浸出试验,Al浸出率大小顺序为硫酸铵>硫酸镁>SAK;Fe、Si和Ca则为SAK>硫酸铵>硫酸镁;相比硫酸镁,硫酸铵和SAK浸矿速度较大,洗水用量较少。从无氨氮绿色环保、浸矿效果方面考虑,确定SAK为新型浸矿剂,最优浸矿工艺参数为浸矿剂浓度2%,液固比0.6∶1,pH值3.0,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93%,Al浸出率为1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浸矿剂 硫酸铵 硫酸镁 SAK 浸出率 稀土
下载PDF
萃淋树脂法制备超高纯氯化钕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蓝桥发 邱小英 +1 位作者 柯兆华 黄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49,共8页
以单一盐酸溶液为淋洗剂,采用萃淋树脂法制备超高纯氯化钕溶液。研究了CL-P507、CL-P204、001×7、001×8、D113、D900、DH100等7种树脂对RE3+、Al3+的吸附、解吸、分离性能,遴选CL-P507为分离树脂、DH100为除铝树脂。单因素条... 以单一盐酸溶液为淋洗剂,采用萃淋树脂法制备超高纯氯化钕溶液。研究了CL-P507、CL-P204、001×7、001×8、D113、D900、DH100等7种树脂对RE3+、Al3+的吸附、解吸、分离性能,遴选CL-P507为分离树脂、DH100为除铝树脂。单因素条件试验发现,加液方式、料液浓度、淋洗酸浓度、柱径比对流出液稀土纯度影响不显著,高料液浓度、高淋洗酸浓度、低柱径比可以获得较高浓度的超高纯氯化钕溶液,以正吸附方式加料、料液浓度30.89g/L、淋洗酸浓度0.3mol/L、柱径比20∶1为最优工艺条件,制备了纯度>99.999%的超高纯氯化钕溶液。工艺不使用任何延缓离子,从源头控制非稀土杂质的引入,为超高纯稀土溶液的制备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钕 萃淋树脂法 提纯 超高纯
下载PDF
用氟化铵除P204有机相中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明华 詹有北 柯兆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7年第6期34-36,共3页
P204中含铁高对有机相分相及占用有机相中的空位有很大影响。高效、简便地脱除P204中的铁对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采用氟化铵除P204有机相中铁的试验,试验考察了氟化铵的浓度、反萃时间、反萃时氟化铵与有机相相比、反萃的温度等因素对氟... P204中含铁高对有机相分相及占用有机相中的空位有很大影响。高效、简便地脱除P204中的铁对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采用氟化铵除P204有机相中铁的试验,试验考察了氟化铵的浓度、反萃时间、反萃时氟化铵与有机相相比、反萃的温度等因素对氟化铵反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化铵溶液3 mol/L、O/A=2∶1、反应时间t≥3 min、反应温度55℃时,氟化铵对P204中的铁反萃效果最佳,反铁率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铵 P204 除铁 再生 反萃
下载PDF
贵冶一系统闪速炉给料系统改造运行实践
13
作者 葛刘生 邱小英 +2 位作者 葛根法 柯兆华 郑艳玲 《铜业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90-92,共3页
介绍了闪速炉给料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闪速炉给料系统出现相关问题的原因,阐述了针对给料系统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相应的技术改进。改进方案中增加了三段风动溜槽和烟灰失重系统。改进后,闪速炉渣含铜由2.0%降到1.37%,SO_(3)发生率由1.... 介绍了闪速炉给料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闪速炉给料系统出现相关问题的原因,阐述了针对给料系统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相应的技术改进。改进方案中增加了三段风动溜槽和烟灰失重系统。改进后,闪速炉渣含铜由2.0%降到1.37%,SO_(3)发生率由1.84%下降至0.82%,提升了贵冶老系统闪速炉失重系统运行的平稳性,提高了冰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失重给料 烟灰给料系统 技术改进 SO3发生率 闪速炉渣含铜 给料螺旋
下载PDF
降低萃取法制备锌片中的含铅量的生产实践
14
作者 杨明华 柯兆华 曹传飞 《有色矿冶》 2017年第5期35-37,共3页
采用"浸出-萃铜除杂-萃锌-电积"工艺对含锌烟灰处理以生产锌片,由于高价锰离子对铜萃取剂有影响,所以在电解液中未添加锰离子对阳极板进行保护,导致锌片中的含铅量高。针对锌片含铅量高的问题,在生产中采取增加碳酸锶加入量... 采用"浸出-萃铜除杂-萃锌-电积"工艺对含锌烟灰处理以生产锌片,由于高价锰离子对铜萃取剂有影响,所以在电解液中未添加锰离子对阳极板进行保护,导致锌片中的含铅量高。针对锌片含铅量高的问题,在生产中采取增加碳酸锶加入量、控制酸锌比、降低氯离子浓度等措施后,锌片的含铅量最终可以达到GB/T 470-2008Zn99.9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片 萃取 酸锌比
下载PDF
从离子型稀土硫酸镁浸出液中制备碳酸稀土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兆华 郭安 +5 位作者 邱小英 王林生 蓝桥发 黄招辉 葛刘生 肖莉 《中国稀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2-1139,I0004,共9页
针对现有从离子型稀土硫酸镁浸出液中沉淀稀土得到的稀土沉淀物稀土总量低的问题,以离子型稀土Mg SO_(4)浸出液为原料,进行了树脂的静态遴选、动态吸附-解吸、除Al及沉淀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遴选出CL-P507为合适树脂,通过动态吸附... 针对现有从离子型稀土硫酸镁浸出液中沉淀稀土得到的稀土沉淀物稀土总量低的问题,以离子型稀土Mg SO_(4)浸出液为原料,进行了树脂的静态遴选、动态吸附-解吸、除Al及沉淀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遴选出CL-P507为合适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解吸,Mg SO_(4)浸出液中的Mg^(2+)能全部去除,稀土得到了富集,解吸后液中REO浓度最高可富集179倍,但是铝不能得到有效去除。以苯甲酸钠为除铝剂除去解吸后液中的铝,在试验条件下,铝去除率为99.89%,REO损失率仅为0.3%。以Na_(2)CO_(3)和Na HCO_(3)为沉淀剂,沉淀得到碳酸稀土产品,该产品烧成物REO总量为93.81%(质量分数),最终达到《GB/T 28882-2012离子型稀土矿碳酸稀土》标准的质量要求。成本分析表明,本工艺比传统工艺少1070 Yuan·t^(-1)REO,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浸出液 树脂 稀土 碳酸稀土 成本
原文传递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柯兆华 《林区教学》 2017年第3期30-31,共2页
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在初中这个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其在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 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在初中这个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其在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定义出发,分析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多元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
下载PDF
CL-P507树脂吸附Nd^(3+)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竞华 蓝桥发 +1 位作者 柯兆华 邱小英 《冶金管理》 2022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探究了CL-P507树脂对Nd^(3+)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CL-P507树脂对Nd^(3+)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逐渐趋于吸附平衡状态。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吸附过程中焓变ΔH<0、Gibbs自由能变ΔG<0、熵... 本文探究了CL-P507树脂对Nd^(3+)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CL-P507树脂对Nd^(3+)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逐渐趋于吸附平衡状态。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吸附过程中焓变ΔH<0、Gibbs自由能变ΔG<0、熵变ΔS<0,说明树脂吸附Nd^(3+)的过程是放热反应,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研究吸附动力学,表明CLP507树脂吸附Nd^(3+)过程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表明树脂对Nd3+的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钕 CL-P507萃淋树脂 热力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