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盆子的基原植物考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柯创 张婷婷 +3 位作者 刘考铧 王思琦 秦路平 吴建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对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覆盆子基原植物进行考证,分析其具体基原植物,理清溯源。[方法]系统查阅东汉时期至建国后的本草文献,根据各本草的文字记载和附图,结合现代植物学特征、产地等分析,推测历代古籍对应的实际覆盆子品种。[结... [目的]对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覆盆子基原植物进行考证,分析其具体基原植物,理清溯源。[方法]系统查阅东汉时期至建国后的本草文献,根据各本草的文字记载和附图,结合现代植物学特征、产地等分析,推测历代古籍对应的实际覆盆子品种。[结果]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覆盆子基原植物复杂且混乱,有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覆盆子(Rubus idaeus L.)、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灰毛果莓(Rubus foliolosus D.Don)等多个品种。尽管数量较多,但一直都局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是现今《中国药典》中覆盆子唯一的基原植物,历代本草文献缺乏相关的记载,直到建国后《中药志》才首次将其作为覆盆子的基原植物,历代《中国药典》也沿用此观点至今。对覆盆子功效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确定为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结论]对覆盆子古今应用的认识,务必要具体分析其基原植物,而不能将覆盆子本草记载的功效和主治均归结于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基原考证 悬钩子属 蓬蘽 插田泡 掌叶覆盆子 功效 单一品种
下载PDF
生物工程——新一波投资热潮
2
作者 柯创 《医药世界》 2001年第5期9-10,共2页
生物技术在20年里发展迅猛,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医药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则如皇冠上的宝石,耀眼夺目却有些可望不可及。... 生物技术在20年里发展迅猛,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医药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则如皇冠上的宝石,耀眼夺目却有些可望不可及。其原因是:它需要资金、技术大规模地投入。我国目前发展生物医药业的资金筹措方式以财政拨款、企业自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医药工业 高技术产业
下载PDF
沙苑子本草考证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婷婷 柯创 +1 位作者 秦路平 吴建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348-4354,共7页
沙苑子为我国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沙苑子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演变大致经过"白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3个阶段;历代本草记载沙苑子基原为扁... 沙苑子为我国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沙苑子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演变大致经过"白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3个阶段;历代本草记载沙苑子基原为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古今应用品种基本一致;沙苑子补肾固精功效的记载自宋《本草衍义》起逐渐清晰明确;沙苑子道地产区自宋时起为陕西沙苑,明清时期产地逐渐转到陕西潼关、山西等地,建国后以陕西省为主向北扩散,以陕西潼关为佳;沙苑子建国前有马薸子、色微绿伪品及紫云英子等混伪品,建国后有紫云英、猪屎豆、华黄芪和直立黄芪的种子等混伪品。为沙苑子正本清源,并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功效 道地产区 伪品
原文传递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打造最优生态创新“特区”
4
作者 柯创 《杭州》 2024年第17期26-29,共4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作为浙江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自诞生起就秉承“生于改革、源于开放、成于创新”的特殊基因--以企业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孵化科技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凝聚创新人才、推进技术转移等路径,实现“自我造血”。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表示:“科创中心一直走在研发体制改革的前列,既是新型大学校区,又是开放科技园区,还是科技创新‘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 生态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企业化运作 科技体制改革 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园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