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剧场实验之路
1
作者 柯思仁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新加坡华语剧场一向深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关系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新剧萌芽以来就维持不断。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具有政治倾向的剧场和剧人,曾经使戏剧活动量和观众量达到一个高峰,但是,此后的十几年来,新加坡的华语剧场,即陷入一个低潮期。 ... 新加坡华语剧场一向深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关系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新剧萌芽以来就维持不断。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具有政治倾向的剧场和剧人,曾经使戏剧活动量和观众量达到一个高峰,但是,此后的十几年来,新加坡的华语剧场,即陷入一个低潮期。 为了振兴戏剧活动,一八八二年,全新加坡十四个剧团和单位,首次合力举行演出,由郭宝昆编剧和导演的《小白船》,制造了剧坛的一次盛况。这次联合演出,也促成了接下来的几次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剧场 戏剧活动 话剧团 意识形态 语言 中国的影响 政治倾向 九十年代 剧本创作
原文传递
现代性追求中的过往意识——林海燕的《让我们看云去》与郭宝昆的《芽笼人上网》
2
作者 柯思仁 《戏曲研究》 2000年第1期95-109,共15页
80年代初,是新加坡华语剧场新阶段的开始。在这之前,现实主义作为主导思潮,明显地展示了英国文化评论家芮门·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所界定的是一种艺术的方法(method)与态度(attitude)两方面的特征(Williams,1988:259)。就方法... 80年代初,是新加坡华语剧场新阶段的开始。在这之前,现实主义作为主导思潮,明显地展示了英国文化评论家芮门·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所界定的是一种艺术的方法(method)与态度(attitude)两方面的特征(Williams,1988:259)。就方法而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法被奉为典范;就态度而言,其源头是'五四'以来夏志清所谓的'感时忧国'精神的表现。而60年代以后则进一步受到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与'五四'初期和30年代的革命文学相似,新加坡华语剧场的现实主义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工作者 新加坡华语 看云 大陆社会主义 Raymond 现代性追求 英国文化 attitude 戏曲研究 感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