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β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柯治生 蔡小军 邓小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ASODN)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兔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前房注入单纯脂质体为liposomes组,注入ASODN为ASODN组。定期抽房水,采用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ASODN)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兔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前房注入单纯脂质体为liposomes组,注入ASODN为ASODN组。定期抽房水,采用酶联免役吸附实验检测房水IL1β的含量,定期进行临床观察。术后3个月用光镜观察晶体后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7d房水IL1β的浓度,ASODN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ASODN组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ASODN组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IL1βASODN可能能够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房水
下载PDF
术中应用紫杉醇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 被引量:3
2
作者 柯治生 蔡小军 邓小艳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Taxol)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效果及其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40只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在0.3 ml灌注液中加入紫杉醇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分三种浓度:4μg/ml、8μg/m... 目的研究紫杉醇(Taxol)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效果及其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40只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在0.3 ml灌注液中加入紫杉醇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分三种浓度:4μg/ml、8μg/ml、16μg/ml)为用药组。定期进行临床观察。术后3个月对后囊混浊行裂隙灯照相,用光镜观察晶状体后囊的形态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用药组晶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和发生率高于用药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5只为3,高于用药组(0只为3)(P<0.05)。对照组晶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用药组晶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角膜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角膜细胞核膜边界完整。结论紫杉醇可能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药效学 晶状体 上皮细胞 水分离 后发性白内障/药物作用
下载PDF
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在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吴文灿 李宇蓉 +4 位作者 颜文韬 王毓琴 柯治生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难治性鼻泪管阻塞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难治性鼻泪管阻塞56例(65眼)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环形人工泪小管植入术,对合并上泪道狭窄或阻塞者,术中于鼻内窥镜直视下,采用WZC...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难治性鼻泪管阻塞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难治性鼻泪管阻塞56例(65眼)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环形人工泪小管植入术,对合并上泪道狭窄或阻塞者,术中于鼻内窥镜直视下,采用WZC-Ⅲ高频电泪道浚通仪进行上泪道浚通术。5眼合并鼻中隔重度偏曲者,同期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术后常规处理,3个月后拔除人工泪小管,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术后仅极少数患者存在轻度溢泪及眼内眦部充血,无人工泪小管脱落及其他不适。65眼中53眼溢泪、溢脓等症状消失,治愈率81.5%(53/65);7眼存在轻度溢泪,无溢脓,有效率10.8%(7/65),5眼症状无改善,无效率7.7%(5/65)。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技术为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微创、直视下操作、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无颜面部瘢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鼻泪管阻塞 鼻内窥镜微创技术 泪囊鼻腔开窗引流术 高频电泪道浚通术 人工泪小管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春丽 宋宗明 +3 位作者 郑景伟 王瑞华 柯治生 李明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特征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7月行巩膜扣带术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临床病例36例(36眼)。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以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眼:术后1d、3d,70%患者术眼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等不适症状;BUT术后10d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5.35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80%患者泪膜趋于正常;CFS评分在术后1d减少最明显,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038,P=0.001);SIT术后1d增加最明显(P=0.001),5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30mm,70%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症状;BUT术后10d、1个月、3个月分别为(8.33±5.45)s、(8.44±4.70)s、(8.75±3.71)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术后1d,17%患者泪液分泌量大于25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与对照眼组间比较,干眼不适症状、BUT和SIT在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FS评分术前1d、术后1d、3d、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7、-3.174、-2.528、-1.555,均为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眼表不适症状,并影响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表及泪膜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膜 巩膜扣带术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小艳 蔡小军 柯治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双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均设左眼为实验眼,术后前房立即注射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右眼为对照眼,术后前房注射单... 目的探讨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双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均设左眼为实验眼,术后前房立即注射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右眼为对照眼,术后前房注射单纯脂质体。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1周、2周、1月、2月和3月抽取房水,用ELISA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IL-1β、IL-6的含量,定期裂隙灯检眼镜观察后囊混浊情况,术后3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术后3月实验眼与对照眼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眼数分别为16眼及20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2<0.01);(2)实验眼和对照眼房水中IL-1β的浓度均值分别为(8.570±1.686)×10-9g·L-1、(11.900±3.873)×10-9g·L-1,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1),IL-6的浓度均值分别为(12.530±4.068)×10-9g·L-1、(16·600±6·636)×10-9g·L-1,亦有显著性差异(P=0.033<0.05);(3)光镜和电镜下实验眼晶状体后囊膜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结论前房注射IL-1β、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后发性白内障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IL-6 反义寡核苷酸类 脂质体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小艳 蔡小军 柯治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083-1086,i001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所有白兔左眼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反义组术眼前房注射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单纯组术眼...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所有白兔左眼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反义组术眼前房注射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单纯组术眼前房注射单纯脂质体;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3、7、14和30天抽取房水,用ELISA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房水中IL-6的含量,定期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观察眼前节及眼底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行数码裂隙灯后囊照相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术后3个月反义组、单纯组及对照组分别有7、10及10只眼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7)。②术后反义组的IL-6平均浓度低于单纯组及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结论:IL-6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后发性白内障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寡核苷酸类 反义 脂质体 白内障 后发性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糖尿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洪燕 魏英丽 柯治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但不合并DR的患者为糖尿病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和CD31+EPCs的比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成因子β(TGF-β)的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3组患者外周血EP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率及划痕愈合率。结果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的比例分别为0.73%±0.02%和0.72%±0.02%(P>0.05);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1+EPCs的比例分别为0.34%±0.01%和0.21%±0.01%(P<0.001)。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VEGF和SDF-1的浓度分别为(2.83±0.10)μg·L^(-1)和(1.48±0.14)μg·L^(-1),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浓度分别为(1.07±0.09)μg·L^(-1)和(0.35±0.08)μg·L^(-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胰岛素治疗EPCs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7.36%±1.19%、5.57%±0.31%和55.50%±2.64%,二甲双胍治疗EPCs组细胞分别为12.17%±1.08%、1.72%±0.20%和27.36%±1.9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1+EPCs比例,可能在DR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甲双胍 红系前体细胞 CD31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硅油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柯治生 宋宗明 王瑞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经角膜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已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眼,均采用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灌注系统,通过角膜切口方法取...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经角膜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已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眼,均采用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灌注系统,通过角膜切口方法取出硅油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术后密切随访3月以上。记录手术建立2个通道和关闭切口所需要的时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1只眼内硅油均1次成功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0例;植入睫状沟11例,手术单独做2个灌注的平均时间为(46.00±4.12)S,关闭灌注通道需要的平均时间为(41.00±5.36)s。手术前1d、后第1d、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63±6.98)mmHg、(10.37±5.24)mmHg、(14.13±4.87)mmHg、(18.60±7.73)mmHg、(16.80±6.35)mmHg;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5.7%(18/21)提高2行以上。异物感:0%(0/21),结膜水肿及充血:4.76%(1/21);所有患者均无复发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经角膜切口这种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25G玻璃体切割系统 无晶状体眼 角膜隧道切口 人工晶状体植入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主动硅油取出手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柯治生 宋宗明 +1 位作者 王瑞华 陈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硅油用于处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充填会产生许多并发症,需要适时取出。传统硅油取出方法一般采用20G巩膜切口,对眼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反应较重。随着小规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逐步开展,其手术后反应轻,... 硅油用于处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充填会产生许多并发症,需要适时取出。传统硅油取出方法一般采用20G巩膜切口,对眼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反应较重。随着小规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逐步开展,其手术后反应轻,愈合快的优点越来越明显。国外有用25G套管取出1000mm^2/s硅油的尝试,我们采用23G/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实施硅油取出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类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外科器械
原文传递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吉君 杨嘉嵩 +4 位作者 李聪慧 任增金 刘文 柯治生 宋宗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的非高度近视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双眼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 目的观察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的非高度近视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双眼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取穿过黄斑中心凹横向与纵向的两扫描切面图像进行黄斑中心凹形态分析,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不同黄斑中心凹形态、CFT、脉络膜厚度与患眼手术后BCVA的相关性。根据手术后患眼的脉络膜厚度分为脉络膜厚度≤150.00μm组及脉络膜厚度〉150.00μm 组,分析两组手术后BCVA提高程度的差异。随访期间观察患眼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及外界膜连接状态,将IS/OS及外界膜中断患眼分为重建及未重建两种状态,对比分析两种状态下手术后BCVA、CFT及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0.52±0.47。频域OCT检查显示,患眼平均CFT为(207.45±63.63)μm,平均脉络膜厚度为(175.46±62.68)μm。患眼手术后BCVA与IS/OS连接形态、脉络膜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4.92、4.63,P〈0.05);与手术后外界膜连接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和CFT无相关性(r=0.24、1.20、0.30、0.03、0.14,P〉0.05)。脉络膜厚度〉150.00μm组手术后2周~3个月BCVA提高程度较脉络膜厚度≤150.00μm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IS/OS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2.396,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05)。外界膜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3.563,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05)。结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RRD成功手术复位后BCVA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外科学 治疗结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文 张少波 +5 位作者 柯治生 许金玲 任增金 孙吉君 李聪慧 宋宗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32土17.34)岁。视力光感6只眼;手动/眼前...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32土17.34)岁。视力光感6只眼;手动/眼前者12只眼;数指者9只眼;o.01~O.1者8只眼;o.2~O.3者1只眼。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为2.13±0.50。平均眼压为(9.17±6.28)mmHg(1mmHg=0.133kPa)。患者均行23G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手术中硅油填充35只眼,C。F8填充1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23±3.07)个月。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再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后1d,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占100.0%;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复位33只眼,占91.7%;视网膜局限性脱离3只眼,占8.3%,再次行巩膜扣带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30只眼,占83.3%。手术后1d,1、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1.77±0.66、1.53土0.72、1.31土0.77,与手术前平均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1,P〈O.05)。手术后1d,1、3个月眼压分别为(12.47±7.28)、(15.51±6.86)、(15.82士7.60)mmHg(1mmHg:0.133kPa)。手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P〈0.05)。手术后3个月,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此外无与治疗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23G和20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芬 任增金 +3 位作者 王瑞华 柯治生 胡志翔 宋宗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和眼内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39例(3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目的比较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和眼内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39例(3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和硅油充填术,其中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0例(20只眼)为23G组;20G玻璃体切割术19例(19只眼)为20G组。所有患者术前行A与B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OCT)等检查。术后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的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最小视角对数(10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G组患者术前平均logMAR视力为(2.19±0.14),术后平均logMAR视力为(1.3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8,P=0.000〈0.05);20G组患者术前平均视力为logMAR(2.05±0.35),术后平均视力为log—MAR(1.7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7,P=0.004〈0.05)。两组间手术后log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8.5,P=0.021〈0.05)。23G组术后1d眼压下降7只眼(35%),平均为(9.62±4.03)mmHg,与术前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7,P=0.013〈0.05);20G组术后1d眼压下降2只眼(10.52%),平均为(11.79±6.9)mmHg,与术前1d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32,P=0.671〉0.05)。两组术后1d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41〈0.05)。末次随访OCT,23G组显示7只眼(35%)黄斑裂孔闭合,20G组显示5只眼(26.3%)黄斑裂孔闭合。末次术后OCT示23G组视网膜复位率100%和20G组94.7%(18/19)。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和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高,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并发症少,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主要病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增金 毕秀增 +6 位作者 宋宗明 张少波 孙吉君 胡志翔 郑景伟 柯治生 王瑞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 目的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为B组。A组患者415例444只眼;B组患者692例758只眼。回顾分析引起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A组444只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56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17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42只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20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9.19%;RVO患者比例最多。B组758只眼中,PDR347只眼、RH/RD135只眼、RVO133只眼、Eales病29只眼、EAMD22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7.87%;PDR患者比例最多,RVO次之。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PDR、RVO、RH/RD、Eales病、EAMD是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出血 病因学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疾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微创玻璃体手术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吉君 柯治生 +1 位作者 胡志翔 宋宗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微创玻璃体手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确诊为糖尿病玻璃体积血并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后同时... 目的观察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微创玻璃体手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确诊为糖尿病玻璃体积血并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后同时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测患眼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FT)。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8l±8.2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频域OCT检查所见,以发现黄斑水肿(ME)、视网膜前膜(ERM)及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S/OS)、外界膜(ELM)中断为黄斑部异常,反之为黄斑部正常。并将其分为ME组、非ME组,ERM组、非ERM组,IS/OS中断组、IS/OS连续组及ELM中断组、ELM连续组。对比分析各组手术后BCVA的差异及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手术后BCVA的关系。结果末次随访时,患眼CFT为103.00~498.00μm,平均CFT为(251.12±90.23)μm。53只患眼中,黄斑部异常37只眼,占69.8%;黄斑部正常16只眼,占30.2%。黄斑部异常的37只眼中,ME者20只眼,占37.7%;ERM者12只眼,占22.6%;IS/OS中断33只眼,占62.3%;ELM中断20只眼,占37.7%。ME组BCVA较非ME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ERM组与非ERM组BC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IS/OS中断组BCVA较IS/OS连续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5);ELM中断组BCVA较ELM连续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BCVA与IS/OS连续性、是否发生ME及CFT相关(r=9.82、4.99、8.21,P〈0.05);与ELM连续性、是否发生ERM无明显相关性(r=0.01、0.82,P〉O.05)。结论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微创玻璃体手术后视力与IS/OS连续性、是否发生ME及CFT相关,与ELM连续性、是否发生ERM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 外科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视力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芬 柯治生 +1 位作者 曲鹏 宋宗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视力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的改变.方法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连续IMH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例28例;平均年龄(62.43±5.68)岁;平均病程2...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视力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的改变.方法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连续IMH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例28例;平均年龄(62.43±5.68)岁;平均病程2.78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BCVA 0.05~0.5,平均logMAR BCVA 0.71±0.19.黄斑裂孔Ⅱ、Ⅲ、Ⅳ期分别为4、16、20只眼.平均黄斑裂孔颈部最小直径(410.13±175.72) μm;平均底部最大直径(775.00±264.77) μm.IS/OS破坏直径618.00~2 589.00μm,平均破坏直径(1 682.08±484.11) μm.均行23G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3.75个月.观察手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BCVA、黄斑中心凹结构;分析末次随访logMAR BCVA和IS/OS破坏直径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随访时间的关系.结果 手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9±0.31、0.37±0.26、0.30±0.26.与手术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98、-5.215、-5.218,P<0.05).手术前logMAR BCVA、黄斑裂孔最小直径与末次随访logMAR BCVA相关(r=0.401、0.392,P<0.05);手术前、末次随访IS/OS的破坏直径大小和末次随访logMAR BCVA相关(r=0.339、0.353,P<0.05);末次随访时间的长短与末次随访logMAR BCVA、IS/OS破坏直径的大小无相关(r=0.000、0.018,P>0.05).末次随访时,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9只眼,占97.5%.IS/OS完全连接32只眼;仍有破坏8只眼.结论 IMH手术后患者视力稳定,IS/OS完全连接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外科学 光感受器连接纤毛 病理学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液白介素-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敏 张少波 +3 位作者 宋宗明 陈春丽 王瑞华 柯治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和血管反应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白介素-18(IL-18)是由活化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炎前因子,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增加血管通透性。... 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和血管反应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白介素-18(IL-18)是由活化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炎前因子,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在PDR玻璃体液中存在,参与PDR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但IL-18是否在PDR玻璃体中存在,玻璃体液中IL-18与VEGF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尚不明确。我们定量检测了一组PDR患者玻璃体液中IL-18和VEGF含量,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吉君 孙敏 +6 位作者 李聪慧 刘文 任增金 胡志翔 柯治生 王瑞华 宋宗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评价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温州眼视光医院因糖尿病玻璃体积血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病人68例(8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23G(Guage)联合25... 目的评价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温州眼视光医院因糖尿病玻璃体积血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病人68例(8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23G(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6~16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玻璃体积血复发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75只眼(91.5%)视力提高,患者术前平均视力LogMAR(1.68±0.57),术后1周平均视力LogMAR(1.17±0.61);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0.58±0.45),较术前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t=12.75,P〈O.05)。术中发现黄斑水肿的患者末次随访时视力较差。手术当天、术后1d、2d、3d内眼压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眼压略有升高。随访期内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6只眼(7.3%),一过性高眼压14只眼(17.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只眼(17.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17.1%),此外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糖尿病玻璃体积血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春丽 宋宗明 +3 位作者 郑景伟 柯治生 王瑞华 李明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泪膜的早期变化及恢复情况,比较23-GfGauge)与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间行单眼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86例(86眼)....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泪膜的早期变化及恢复情况,比较23-GfGauge)与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间行单眼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86例(86眼).行23-G联合25.G手术者(A组)35例,仅行25-G手术者(B组)35例,单独行23-G手术者(C组)16例。于术前1d,术后1d、3d、10d、1个月及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l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等检查,并以对侧未手术眼作为对照,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术眼术后1d,10%患者出现疼痛、发痒、红肿及流泪;术后1、3dBUT值明显下降,术后10d好转,与术前1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dCFS评分较术前增加(Z=-3.782,P〈0.05);术后1 d SIT值较术前增加(P=O.001),术后10d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眼术后未出现眼部不适感,与术前相比,术后10dBUT值较低(.P=0.001),CFS评分较高(Z=-3.597,P〈0.05)。术眼与对照眼比较,术后1、3d不适症状(Z=-5.470、-5.011,P〈0.05)、BUT值(t=-4.968、-5.184,P〈0.05)和SIT值(t=4.452、3.9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F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29、-5.780、-5.018、-4.379、-2.374,P〈0.05)。在手术前后的各个时间点,A、B、C3组间相互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早期可出现眼部不适。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10d时所有检查项目基本恢复正常,泪膜稳定性恢复快。23-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泪膜的变化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 泪膜 干眼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