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耀霞 杨巧红 +3 位作者 邱玮瑜 余红雨 黄贤珍 柯琦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92-2997,3012,共7页
背景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预防疾病复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过往研究提示50%以上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疾病消极应对方式,并对其预后和生命质量造成负向影响,但其疾病应对方式选择的个人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尚不明晰。... 背景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预防疾病复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过往研究提示50%以上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疾病消极应对方式,并对其预后和生命质量造成负向影响,但其疾病应对方式选择的个人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尚不明晰。自我调节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分析、综合干预、健康促进等研究中,目前尚缺乏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基于自我调节系统四因素理论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信息饱和原则确定研究样本量,最终纳入15例患者。课题组成员和专家对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可归纳为2个主题:(1)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并存,包括积极应对(调整心态与控制情绪,正面疾病与自我激励,转变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平衡),消极应对(忍耐、回避、无奈接受、屈服、隐瞒);(2)影响应对方式选择的因素(社会支持、预后估计、行为益处获得情况、榜样的力量)。结论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并存,且消极应对情况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多途径个性化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健康行为益处教育,并善于发挥榜样引领、激励和监督的作用,以改善患者疾病消极应对的状况、增强积极应对,最终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年人 青年人 应对方式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社会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余红雨 杨巧红 +2 位作者 刘安康 苏炬坤 柯琦琦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2期1590-1594,共5页
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社会适应性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社会适应性的管理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社会适应性 中青年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社会适应体验的Meta整合 被引量:8
3
作者 余红雨 杨巧红 +1 位作者 李耀霞 柯琦琦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首次发病后的社会适应体验。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目的分析和总结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首次发病后的社会适应体验。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有关中青年AMI患者首次发病后社会适应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依据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利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研究,提炼出48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形成4个新类别,最终得出整合结果。中青年AMI患者的社会适应体验表现为多样化、阶段性,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和理解中青年AMI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帮助其更好地重返工作与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社会适应 中青年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