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高产半糯型水稻新品种常农粳18号
1
作者 柯瑷 端木李玲 +8 位作者 陶菊红 朱艳 唐乐尧 陈天晔 王雪刚 王小虎 季向东 马刚 任秋韵 《中国种业》 2024年第5期166-168,共3页
常农粳18号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常规粳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于202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30064。该品种在试验示范期间表现出穗粒结构协调、谷粒饱满、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食... 常农粳18号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常规粳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于202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30064。该品种在试验示范期间表现出穗粒结构协调、谷粒饱满、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食味佳等特点,平均产量超过700kg/667m^(2),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介绍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半糯型 水稻 常农粳18号 新品种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评价和基因型鉴定
2
作者 陶菊红 李亚娟 +2 位作者 季向东 柯瑷 张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了提高苏州地区水稻育种的效率和水平,对18份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和改良的种质资源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和遗传基础鉴定分析.结果显示18份水稻种质资源基本为偏短粒型,且粒型、粒重、出糙率和精米率相近.除镇稻6914和常粳22-4外,... 为了提高苏州地区水稻育种的效率和水平,对18份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和改良的种质资源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和遗传基础鉴定分析.结果显示18份水稻种质资源基本为偏短粒型,且粒型、粒重、出糙率和精米率相近.除镇稻6914和常粳22-4外,其余种质材料的结实率基本在90%以上.其中8份种质材料含有香型基因Badh2,结合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结果,武香粳5245、南粳46和常香粳1813属于香软米,荃香糯3号和银香38是香糯米,常粳20-13和宁香粳11号为香粳米.对这些水稻种质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结果显示,除嘉58和南粳46未检测到抗性基因外,其余种质材料基本含有2个以上抗性基因,其中常香粳1813含有Pid2和Pid3,常粳22-4含有Pita、Pid2、Pid3、Pita2和Pik1-Pik2抗性基因,稻瘟病菌接种试验显示抗病水平较好.本研究为种质资源的综合分析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适合江南地区优良水稻种质的选育和引进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基因型
下载PDF
优质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181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3
作者 陈天晔 李健 +5 位作者 王小虎 端木李玲 王雪刚 柯瑷 孙菊英 端木银熙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182-185,共4页
常优粳1818是用高配合力早花时长粒中熟中粳不育系常5-55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籼粳中间型恢复系CR-999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常熟市农科所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375 t/hm^(2),对... 常优粳1818是用高配合力早花时长粒中熟中粳不育系常5-55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籼粳中间型恢复系CR-999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常熟市农科所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375 t/hm^(2),对稻瘟病抗性强,稻米品质好,于202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长江以南太湖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优粳1818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常香粳1813'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的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4
作者 马刚 王小虎 +4 位作者 柯瑷 陈天晔 王雪刚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04-105,共2页
为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对‘常香粳1813'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开展大田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常香粳1813'的株高、穗长、结实率并减少了每穗总粒数、每66... 为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对‘常香粳1813'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开展大田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常香粳1813'的株高、穗长、结实率并减少了每穗总粒数、每667m^(2)有效穗数,但是明显提高了千粒质量。有机肥处理的每667m^(2)实际产量低于化肥处理,但是有机肥处理的每667m^(2)收益比化肥处理高403.6元,且有机肥处理的稻米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香粳1813' 有机肥 化肥 对比试验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常农粳7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虎 钟卫国 +8 位作者 端木银熙 孙菊英 赵品恒 苏月红 王雪刚 季向东 俞良 李标 柯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常农粳7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常农粳7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粳稻新品种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条纹叶枯病
下载PDF
常农粳8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品恒 王雪刚 +9 位作者 季向东 戴俊江 俞良 李标 柯瑷 王小虎 钟卫国 苏月红 端木银熙 孙菊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6,共2页
常农粳8号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突出,稻米品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密度、提高群体质量,因种栽培、科学用肥,科学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
关键词 常农粳8号 特征特性 机插 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
下载PDF
优质食味粳稻“早香粳1号”机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品恒 王雪刚 +10 位作者 王小虎 钟卫国 兰国防 季向东 俞良 周旖炯 柯瑷 潘斌清 唐乐尧 端木银熙 孙菊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6-37,40,共3页
为了加快优质食味粳稻"早香粳1号"的开发利用,提高该品种的产品附加值,特总结制定了"早香粳1号"机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文件、产地环境要求、农药肥料使用准则、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 为了加快优质食味粳稻"早香粳1号"的开发利用,提高该品种的产品附加值,特总结制定了"早香粳1号"机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文件、产地环境要求、农药肥料使用准则、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栽培技术、脱粒、加工及贮藏、包装等,以供该品种大面积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香粳1号 绿色 栽培技术 规程
下载PDF
优质抗稻瘟病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虎 潘斌清 +10 位作者 兰国防 王雪刚 俞良 钟卫国 季向东 柯瑷 唐乐尧 陶菊红 马刚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99-101,共3页
常优粳8号是用自育的BT型优质中粳不育系常12-101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CR-998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 常优粳8号是用自育的BT型优质中粳不育系常12-101A与高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CR-998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沿江、湖北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粳稻栽培。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和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优粳8号 优质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常农粳14号’的特征特性及其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季向东 朱艳 +6 位作者 陶菊红 王小虎 王雪刚 柯瑷 唐乐尧 马刚 陈天晔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67-68,共2页
‘常农粳14号’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型大、长相清秀、抗倒伏、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等稻瘟病发生较轻的地区进行种植。为进一步促进‘常农... ‘常农粳14号’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型大、长相清秀、抗倒伏、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等稻瘟病发生较轻的地区进行种植。为进一步促进‘常农粳14号’的推广应用,现对其特征特性及其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莹香1号’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常农粳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良 李标 +3 位作者 潘斌清 季向东 赵平恒 柯瑷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39-40,共2页
"常农粳9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并于2014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经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为丰产性好、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 "常农粳9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并于2014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经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为丰产性好、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合理移栽密度、肥料运筹、合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农粳9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同技术
下载PDF
杂交粳稻常优粳6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钟卫国 端木银熙 +7 位作者 王小虎 俞良 王雪刚 赵品恒 季向东 李标 柯瑷 潘斌清 《中国种业》 2015年第11期63-64,共2页
常优粳6号(原名常优09-3)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育成,属早熟晚粳类型,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定名常优粳6号。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宜、抗病性强等特点,综合性... 常优粳6号(原名常优09-3)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育成,属早熟晚粳类型,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定名常优粳6号。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宜、抗病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较好,适合机插栽培,品质优,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14年1月17日首届江苏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会上常优粳6号被评为金奖。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高产栽培 早熟晚粳 优质稻谷标准 优质米 肥力条件 农作物品种审定 高产稳产性 熟期 分蘖肥
下载PDF
优质粳稻新品种‘常农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瑷 赵品恒 +8 位作者 端木李玲 季向东 王雪刚 王小虎 俞良 李标 兰国防 潘斌清 孙菊英 《作物研究》 2018年第2期106-107,113,共3页
‘常农粳11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类型品种,具有稻米品质优、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介绍了‘常农粳11号’的选育经过、特性特征、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品种适宜种植区域。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栽培 常农粳11号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151”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季向东 陶菊红 +4 位作者 柯瑷 兰国防 潘斌清 唐乐尧 马刚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8-38,67,共2页
早熟晚粳新品种"常农粳151"株型紧凑、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抗倒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常农粳151"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适期播... 早熟晚粳新品种"常农粳151"株型紧凑、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抗倒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常农粳151"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合理肥料管理、科学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农粳15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粳稻常香粳1813的选育 被引量:8
14
作者 兰国防 陆燕 +10 位作者 柯瑷 陶菊红 马刚 潘斌清 唐乐尧 俞良 王雪刚 王小虎 季向东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2期87-88,共2页
常香粳1813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63/武运粳20//武运粳31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软香粳稻新品种,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200045。该品种全生育期159.3d,适宜机插,田间正常管理产量可达10500kg/hm... 常香粳1813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63/武运粳20//武运粳31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软香粳稻新品种,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200045。该品种全生育期159.3d,适宜机插,田间正常管理产量可达10500kg/hm2以上,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机插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常香粳1813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香粳1813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机插栽培技术
下载PDF
名特优水稻品种常熟鸭血糯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刚 智琳然 +7 位作者 王小虎 王雪刚 陶菊红 唐乐尧 柯瑷 陈天晔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3年第5期123-124,127,共3页
常熟鸭血糯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贵水稻品种,近些年原品种种子变异、混杂、退化严重,造成商品性降低。为了保持其纯度和优良特性,需要对其进行提纯复壮,以利于品种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通过“三季三圃”对常熟鸭血糯提纯复壮的技术过程... 常熟鸭血糯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贵水稻品种,近些年原品种种子变异、混杂、退化严重,造成商品性降低。为了保持其纯度和优良特性,需要对其进行提纯复壮,以利于品种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通过“三季三圃”对常熟鸭血糯提纯复壮的技术过程与繁育技术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来促进地方特色水稻品种资源保护、创新与开发利用,为促进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鸭血糯 提纯复壮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三个江南地区适用粳稻选育品系的常规农艺性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菊红 季向东 +8 位作者 王小虎 兰国防 陆燕 柯瑷 潘斌清 唐乐尧 马刚 端木银熙 张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6-90,共5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优良种质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测定了选育的3个粳稻品系的植株高度、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每穗谷粒总数、结实率和亩产量等农艺...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优良种质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测定了选育的3个粳稻品系的植株高度、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每穗谷粒总数、结实率和亩产量等农艺性状,检测了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统计了抽穗期穗瘟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与常农粳8号相比,尽管3个供试品系的千粒重有所降低,但有效穗数、总穗粒数、穗长增加,这也是亩产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样品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且抗稻瘟病能力较常农粳8号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品系1抗性最强.品系2与品系3产量和有效穗数较高,但品系3抗病性较品系2稍弱.本研究对3个常规粳稻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稻瘟病等综合分析,为粳稻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产量 直链淀粉含量 稻瘟病
下载PDF
早花时迟熟中粳稻不育系常5-108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乐尧 潘斌清 +12 位作者 李依晨 陈天晔 俞良 兰国防 王小虎 柯瑷 钟卫国 王雪刚 季向东 陶菊红 马刚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1年第12期96-99,共4页
常5-108A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粳稻不育系A499为母本,常粳10-1/10B-4的F_(5)稳定的柱头外露率高的稳定新品系为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三系粳稻不育系,201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常5-108... 常5-108A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粳稻不育系A499为母本,常粳10-1/10B-4的F_(5)稳定的柱头外露率高的稳定新品系为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三系粳稻不育系,201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常5-108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时早、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较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所配组合常优17-7于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常5-108A 早花时 选育
下载PDF
常优粳6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向东 赵品恒 +9 位作者 王雪刚 柯瑷 戴俊江 俞良 李标 王小虎 钟卫国 苏月红 端木银熙 孙菊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3,共2页
常优粳6号系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性较强、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密度、提高群体... 常优粳6号系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性较强、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密度、提高群体质量,因种栽培、科学用肥,科学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常优粳6号 特征特性 机插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国防 俞良 +2 位作者 柯瑷 潘斌清 唐乐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108-110,共3页
以特青和Lemont为亲本构建的包含有14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了该RIL群体的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进行遗传模型分析... 以特青和Lemont为亲本构建的包含有14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了该RIL群体的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黑条矮缩病抗性的最适模型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3个主基因d a、d b、d c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7.43、-2.30、6.65,不同基因间i ab、i ac、i bc、i abc存在上位性互作,其效应值分别为-3.39、4.40、-4.15和8.73。RIL群体黑条矮缩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3.30%,多基因遗传率为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7号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刚 端木李玲 +8 位作者 王小虎 钟卫国 兰国防 季向东 俞良 柯瑷 潘斌清 唐乐尧 孙菊英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527-529,共3页
常优粳7号(曾用名杂粳14-6)是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90019)。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等。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选育 栽培 制种 常优粳7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