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1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柯陈荣 张睿 +2 位作者 胡炜 罗鹏 郭晓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种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住的1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文献回顾,为该种损伤的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思路。结果:胫骨螺旋形骨折... 目的:探讨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种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住的1例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文献回顾,为该种损伤的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思路。结果:胫骨螺旋形骨折患者合并有后踝骨折,临床上未能早期发现该种合并性损伤,延误了早期治疗,后期患者出现活动功能障碍,进一步CT检查得以明确,行二期手术治疗。结论:临床骨科医师应当提高对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认识,对胫骨螺旋形骨折疑似合并后踝骨折尽早行X线及CT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螺旋形骨折 后踝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应用MRI测量膝骨性关节炎滑膜厚度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叶恒 李皓桓 +2 位作者 孟羿彬 柯陈荣 杨法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滑膜炎的严重度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MRI检查。应用MRI的T2加权像检查膝关节内滑液含量和用梯度回波(GRE)检查滑膜厚度,应用ROI体积测量方法测量滑膜厚...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滑膜炎的严重度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MRI检查。应用MRI的T2加权像检查膝关节内滑液含量和用梯度回波(GRE)检查滑膜厚度,应用ROI体积测量方法测量滑膜厚度,包括内外侧间沟和内外侧髌上囊4个区域,每个区域分0~3级,总计最大12级。其中随机选择12例患者在60d后行MRI检查并对膝关节症状进行评估,膝关节症状的评估应用Western Ontario大学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OA in-dex)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用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SPGR)序列来测量软骨体积。结果:滑膜的厚度为(1.82±0.52)级,内侧室的测量等级是(1.77±0.58)级,外侧室为(1.88±0.67)级,髌上囊和隐窝的测量等级分别是(1.95±0.50)级、(1.70±0.68)级。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和软骨体积的缺失有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MRI可以准确和有效地测量膝骨性关节滑膜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炎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睿 柯陈荣 +2 位作者 胡炜 罗鹏 郭晓山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2-604,6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恒 李皓桓 +2 位作者 孟翼彬 汪喆 柯陈荣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602-603,共2页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18~65岁的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根据疼...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18~65岁的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每次涂抹2—4g,3~4次/a,但总量不超过10g,/d。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测量其颈部活动度,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的颈部活动度分别为(37.1±8.1)°、(40.4±7.2)°、(43.8±7.7)°;对照组分别为(37.9±8.6)°、(39.3±8.1)°、(42.8±8.2)°。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与治疗前比较发现,颈部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3.8±1.8)d,早于对照组的(4.6±1.4)d;试验组最佳作用时间也早于对照组[对照组为(7.6±1.8)d,研究组为(6.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9%(24/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不良反应有3例,表现为局部发红;对照组中1例局部发红,1例局部瘙痒,均未行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盐乳胶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起效较快,能较快达到最佳作用时间,有较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 双氯芬酸钠凝胶
下载PDF
基于本体技术的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皓桓 朱俊勇 +1 位作者 柯陈荣 何扬帆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2期1647-1649,共3页
利用基于本体技术的PBL教学法实施骨科临床见习教学,具有课程知识点创建的协作性、知识点内在关联的可视性、课程病例管理的自动性和课程内容调整的灵活性等优势,是对PBL教学改良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 PBL 骨科 临床见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应用MRI测量髌骨及髌韧带的参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羿彬 李皓桓 +1 位作者 叶恒 柯陈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通过MRI测量髌骨和髌韧带的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 无髌骨损伤,伴随有或无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141例,行膝关节MRI检查.在MRI矢状面图像上测量髌骨长度和厚度以及髌韧带的长度.结果 总样本髌骨的平均长度、厚度及髌... 目的 通过MRI测量髌骨和髌韧带的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 无髌骨损伤,伴随有或无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141例,行膝关节MRI检查.在MRI矢状面图像上测量髌骨长度和厚度以及髌韧带的长度.结果 总样本髌骨的平均长度、厚度及髌韧带长度分别是(41.1±3.6)mm、(21.4±1.7)mm、(41.5±5.2)mm,无韧带损伤组(A组)髌骨平均长度和厚度及髌韧带长度分别是(43.2±3.2)mm、(20.4±1.5)mm、(42.2±5.2)mm;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良好组(B组)患者髌骨平均长度和厚度及髌韧带长度分别是(40.3±2.8)mm、(22.6±1.3)mm、(40.4±4.3)mm;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不良组(C组)患者髌骨平均长度和厚度及髌韧带长度分别是(42.4±2.7)mm、(20.7±1.4)mm、(45.4±4.1)mm.B、C组患者髌韧带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建术后不良患者髌韧带松弛.结论 通过MRI测量髌骨和髌韧带的相关数据,为膝关节疾患的诊断及手术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髌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皓桓 柯陈荣 何扬帆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734-736,共3页
目的应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软件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模板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30例,交替分组(常规组15例,模板组15例)。模板组患者术前通过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程序进行术前假体比对;常规组患... 目的应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软件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模板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30例,交替分组(常规组15例,模板组15例)。模板组患者术前通过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程序进行术前假体比对;常规组患者仅依靠手术医师临床经验评估所用假体型号。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前与术中假体型号匹配情况;门诊随访1年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模板组平均手术时间(46.53±7.07)min,出血量(115.33±10.05)ml;常规组手术时间(56.00±8.87)min,出血量(142.67±16.33)ml。手术时间、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板组术前与术中假体型号匹配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模板组Harris评分(84±3.42),常规组Harris评分(83±3.76),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通用模板测量程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可指导医生快速、精确地实施手术,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数字化通用模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柯陈荣 李皓桓 +1 位作者 叶恒 孟羿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2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骨前缘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11例。结果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髌骨脱位。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平均值为(-7.3±3.4)°,...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骨前缘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11例。结果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髌骨脱位。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平均值为(-7.3±3.4)°,外侧髌股角平均值为(7.2±1.5)°,Kujala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为(94±5)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髌骨前缘筋膜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移植物技术重建MPFL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MPFL重建 自体肌腱 人工韧带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柯陈荣 张睿 薛继鑫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1期1810-1812,1905,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透明质酸(HA)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符合标准的150例膝O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透明质酸(HA)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符合标准的150例膝O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单纯采用关节腔注射6 ml HA,B组单纯采用关节腔注射6 ml PRP,C组采用关节腔注射4 ml PRP联合2 ml HA,间隔1周,5周为1个疗程,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equesne指数以及注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明显低于其余2组,IKDC评分明显高于其余2组,B组患者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明显低于A组,IKDC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PRP联合HA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OA患者疗效显著,早期即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新型股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睿 罗鹏 +3 位作者 胡炜 柯陈荣 王鉴顺 郭晓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通过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比较,探讨采用新型股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proximal femoral medial buttress plate... 目的通过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比较,探讨采用新型股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proximal femoral medial buttress plate,PFMBP)固定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方法取18具第4代Synbone人工股骨标准试验骨(左侧)制备AO 31-A3.1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模型后,根据内固定不同随机分为3组(n=6),分别为PFLCP组、PFNA组、PFMBP组。各标本骨折固定后包埋固定,分别行轴向压缩试验、扭转试验及最大轴向压缩破坏试验,计算对应轴向压缩刚度、扭转刚度,记录最大轴向载荷及标本破坏情况。结果轴向压缩刚度PFLCP组为(109.42±30.14)N/mm,PFNA组为(119.13±29.14)N/mm,PFMBP组为(162.05±22.05)N/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中不同扭转角度对应扭矩比较,以及同一扭转角度各组扭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刚度PFLCP组为(1.45±0.44)N·mm/deg,PFNA组为(1.10±0.13)N·mm/deg,PFMBP组为(1.36±0.32)N·mm/deg;PFLCP组、PFMBP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LCP组及PFM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轴向载荷PFLCP组为(1 408.88±0.17)N,PFNA组为(1 696.56±0.52)N,PFMBP组为(2 154.65±0.10)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MP在轴向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方面优于PFLCP及PFNA,提示维持内侧稳定性对于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吡咯喹啉醌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皓桓 孟羿彬 +2 位作者 叶恒 柯陈荣 彭文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Huhh法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兔术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10^4μmol/LPQQ,0.2ml/kg,3d1次,连续6周;对照组兔行关节腔内等量生...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Huhh法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兔术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10^4μmol/LPQQ,0.2ml/kg,3d1次,连续6周;对照组兔行关节腔内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伪手术组兔仅暴露关节,不进行药物处理。术后6周行膝关节前后位X线检查,并行Kellgren-Lawrance评分;观察股骨髁关节面大体形态并行软骨PelletierJP评分;制备切片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Mankin评分;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目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和伪手术组Kellgren—Lawrance评分为1.49±0.45、5.69±1.08、0.28±0.06;JP评分为1.46±0.42、2.75±0.60、0.08±0.04;膝关节组织学Mankin评分为2.68±0.86、6.95±1.46、0.25±0.06;凋亡软骨细胞所占总细胞数目的比例为(5.60±1.20)%、(35.30±4.90)%、(0.704-0.30)%;实验组、对照组和伪手术组电镜下软骨细胞线粒体数为3.40±0.68、1.24±0.45、6.40±1.20;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型胶原纤维组织结构良好,而对照组软骨Ⅱ型胶原缺失。结论关节腔内注射PQQ可保护软骨细胞,减轻关节软骨结构及功能的破坏,减缓关节软骨退变。PQQ可能是通过保护软骨细胞线粒体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吡咯喹啉醌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乙醇注射治疗莫顿神经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睿 杨竹青 +4 位作者 吴庆 胡炜 罗鹏 柯陈荣 郭晓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乙醇注射(ultrasound-guided alcohol injection,USGAI)治疗莫顿神经瘤的疗效。方法莫顿神经瘤患者47例(55个肿瘤),行USGAI治疗,对USGAI治疗4次后症状未缓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于USGAI治疗前、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乙醇注射(ultrasound-guided alcohol injection,USGAI)治疗莫顿神经瘤的疗效。方法莫顿神经瘤患者47例(55个肿瘤),行USGAI治疗,对USGAI治疗4次后症状未缓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于USGAI治疗前、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47例行USGAI治疗2~4次,其中2次12例,3次23例,4次7例,5例治疗4次后症状未缓解行手术治疗;USGAI治疗后VAS评分[(3.6±3.3)分]较治疗前[(8.7±1.3)分]降低(P<0.05);USGAI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炎症反应2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USGAI可有效缓解莫顿神经瘤患者症状,可作为拒绝接受手术及手术高风险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顿神经瘤 超声引导 乙醇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