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5年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特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秀秀 邵靖懿 +3 位作者 柯雅妮 蔡淑梅 陈娟 刘伊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该院5年内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率变化特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2021年住院患者分离的ABA耐药性变化特征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7-2021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共检出ABA 5... 目的探讨该院5年内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率变化特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2021年住院患者分离的ABA耐药性变化特征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7-2021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共检出ABA 5171株,2017-2021年检出的ABA占病原菌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1.17%、11.00%、10.80%、11.42%、13.10%,从5171株ABA中分离出泛耐药菌1973株,2017-2021年检出的泛耐药菌占ABA构成比分别为30.90%、31.97%、38.10%、41.65%、43.07%,呈逐年上升趋势;ABA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内科,5年ABA检出科室排名由高到低均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心外科、烧伤科、感染科、泌尿科、普外科;2017-2021年ABA对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米诺环素9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波动范围最大的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曲松,ABA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增长幅度趋于稳定,同时至2021年,ABA对常用抗菌药物(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9种抗菌药物的DDDs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的DDDs均居前3位,舒巴坦的DDDs 2017-2021年居第1位,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的DDDs整体上升幅度较小。结论该院近5年内ABA在临床标本中检出率越来越高,ABA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医院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以有效减少相关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检测情况
2
作者 刘伊楚 柯雅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目的对224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进行回顾调查,重点对其耐药基因型的检测及耐药机制进行分析,帮助临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4株CRE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所送检的标本。... 目的对224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进行回顾调查,重点对其耐药基因型的检测及耐药机制进行分析,帮助临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4株CRE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所送检的标本。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并使用荧光定量PCR仪采取SYBR Green结合染料法来对菌株的DNA进行检测。结果CRE耐药率超过60%的抗菌药物有4种,为总数的55.56%;试验结果可见CRE对绝大部分的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的耐药率偏高,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100%;对于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西丁等头孢霉素类以及头孢呋辛等二代头孢菌素药物耐药性在80.00%以上;相反,CBE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存在KPC基因的株数最多为86株,占总株数的38.39%;其次是存在NDM、IMP基因的株数,占总株数的25.00%(56/224)和28.13%(63/224);再者是存在OXA基因的株数,为20株,占总株数的8.93%;而本研究未发现存在VIM基因的株数。结论CRE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其中以携带KPC基因的株数为多数。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可根据其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基因型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肠杆菌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型
下载PDF
刘喜德运用经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泄泻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敏 刘喜德 +1 位作者 詹魁骏 柯雅妮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经方是指以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代表的280首方剂,以“方证对应”为特色,因方小而精、疗效显著而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被称为“医方之祖”。刘喜德教授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杭州市第七批市级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 经方是指以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代表的280首方剂,以“方证对应”为特色,因方小而精、疗效显著而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被称为“医方之祖”。刘喜德教授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杭州市第七批市级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临证以善用经方见长。刘老师将泄泻病具有寒热征象者统称为寒热错杂证,具体概括为五个证型:“表热”里寒型、胆热脾寒型、肝热脾寒型、寒热互结于心下型、上热下寒型,并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屡获奇效。笔者有幸跟师研习,兹将刘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泄泻经验分享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经方 寒热错杂 刘喜德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SCF/c-Kit信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芮晓薇 郑思慧 +4 位作者 赵方敏 蒋佳怡 柯雅妮 张璐 蔡利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结肠组织P物质(SP)、干细胞因子(SCF)和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结肠组织P物质(SP)、干细胞因子(SCF)和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痛泻要方组。除空白组外的2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肝郁脾虚证IBS-D模型,造模28d后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5-HT和结肠SP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SCF、c-Kit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结肠SP、SCF、c-Ki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SP、SCF、c-Kit和血清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SCF/c-Kit信号系统降低大鼠血清5-HT、结肠SP水平来改善肝郁脾虚证IBS-D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结肠组织P物质 SCF/c-Kit 大鼠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痛经模型小鼠血清NO、Ca^2+、MDA、SOD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邵田娱 钱燕娜 +2 位作者 吕品秋 柯雅妮 王萍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痛经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Ca^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ICR雌性未孕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花组3组。模型组和红花组运用雌激素联合缩宫素法诱发原发性痛经模型。...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痛经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Ca^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ICR雌性未孕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花组3组。模型组和红花组运用雌激素联合缩宫素法诱发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红花组给予红花注射液,连续7 d。测定小鼠血清NO、Ca^2+、MDA、SOD含量,子宫称重并计算子宫系数,制备子宫切片观察腺体增生、炎细胞浸润以及上皮化生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扭体次数、子宫系数、血清Ca^2+、MDA水平增高(P<0.01,P<0.05),血清NO含量下降(P<0.05),SOD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红花组小鼠扭体次数、子宫系数、血清Ca^2+、MDA水平降低(P<0.01,P<0.05),血清NO含量增高(P<0.05),SOD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小鼠痛经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液中NO,降低MDA、Ca^2+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红花注射液 一氧化氮 CA^2+ 丙二醛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中气理论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及防治
6
作者 芮晓薇 柯雅妮 +1 位作者 王洁宜 蔡利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期177-178,19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以发热、头痛、干咳、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呕恶纳呆、腹痛腹泻、便秘不畅等消化道表现[1]。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及高级别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以发热、头痛、干咳、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呕恶纳呆、腹痛腹泻、便秘不畅等消化道表现[1]。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及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王玉光教授均强调了调治脾胃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重要性[2-3]。脾胃乃中气之源,中气为脾胃升降之权,黄元御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中气理论,《四圣心源》言:“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4]认为一身之气全在中气升降之间,在疾病辨治中首重中土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气理论 病因病机 防治 黄元御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中药有效成分干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钿丹 柯雅妮 刘喜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持续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可造成肌腱、韧带和软骨的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RA全球发病率达0.5%~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持续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可造成肌腱、韧带和软骨的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RA全球发病率达0.5%~1%[1],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表明,50%RA发病与基因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长链非编码RNA 中药
下载PDF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刘喜德 黄柳云 +4 位作者 郑琳琳 黄梦婷 周海丽 柯雅妮 刘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603,共7页
目的 研究温化蠲痹方对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NA-146a)/核因子κB(NF-κB)环路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凋亡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15... 目的 研究温化蠲痹方对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NA-146a)/核因子κB(NF-κB)环路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凋亡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15只),造模组采用尾部皮内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CIA模型。在造模成功后(12只,造模成功率为80%)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组,分别取正常大鼠和CIA大鼠的关节滑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出原代FLS,培养至第3代进行干预实验。分别过表达、沉默miRNA-146a,并加入通路阻断剂和含药血清共培养,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iRNA-146a、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FLS凋亡;CCK-8法检测各组FLS增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掌厚度明显增加(P<0.01);正常转染miRNA-146a组miRNA-146a、TRAF6、IRAK1基因表达及PCNA、p-p65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IκBα蛋白表达及FLS凋亡率降低(P<0.05);正常转染反义miRNA-146a组miRNA-146a、TRAF6、IRAK1基因表达及PCNA、p-p65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IκBα蛋白表达及FLS凋亡率增加(P<0.05)。与CIA对照组比较,CIA转染miRNA-146a组TRAF6、IRAK1基因表达及PCNA、p-p65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IκBα蛋白表达及FLS凋亡率降低(P<0.05);CIA转染反义miRNA-146a组TRAF6、IRAK1基因表达及PCNA、p-p65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IκBα蛋白表达及FLS凋亡率增加(P<0.05)。加入NF-κB通路阻断剂后,随着阻断时间延长及PCNA、p-p65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IκBα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血清组比较,中药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结论 温化蠲痹方可以通过mi RNA-146a/NF-κB环路诱导FLS凋亡、抑制FL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蠲痹方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微小核糖核酸-146a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讨“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
9
作者 蔡妍 白星 +5 位作者 柯雅妮 徐超 陈滨海 姜涛 戴立思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910-3914,共5页
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求“独藏瘀毒”理论的内涵,启发临床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蓄血理论出发,探寻“瘀毒”与“独处藏奸”、蓄血理论间联系,挖掘“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蓄血理论和“独处藏奸... 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求“独藏瘀毒”理论的内涵,启发临床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蓄血理论出发,探寻“瘀毒”与“独处藏奸”、蓄血理论间联系,挖掘“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蓄血理论和“独处藏奸”辨证论治的相关论述,阐释“独藏瘀毒”临床意义。从蓄血理论与瘀毒理论出发,发现瘀毒发病的前提是蓄血,而蓄血临证多有“独处”,这与瘀毒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提出“独藏瘀毒”理论,进而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独处藏奸”和蓄血理论辨证论治的相关论述,细致分析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下瘀血汤中反常的脉症及其反映的病机与相应治疗,为后世“瘀毒藏奸”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当出现病证难以明确、辨证不易统一的情况时,需要着重关注独处是否存在“独藏瘀毒”,为疾病治疗之关键,明辨审慎“独藏瘀毒”理论,对临床正确诊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藏瘀毒 蓄血 蓄血理论 瘀毒理论 独处藏奸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