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柳克晔 陈英淳 +2 位作者 尤斌 孔晴宇 苏丕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对心肌细胞内、外钾、镁离子进行研究,旨在掌握电解质与心肌保护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调整电解质的平衡,减少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方法选择27例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患者和8例... 目的对心肌细胞内、外钾、镁离子进行研究,旨在掌握电解质与心肌保护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调整电解质的平衡,减少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方法选择27例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患者和8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患者分为RHD组和CHD组,在围术期测定血液、心肌细胞内和尿中钾、镁离子的含量以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RHD组心肌钾、镁含量术前低于CHD组,尿排钾、镁的高峰在术后24小时内。醛固酮水平RHD组中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前就高于正常,术后24小时达高峰。结论维持围术期钾、镁离子的平衡,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的发生;现行的术前补钾量和时间不足,在加强补钾的同时,应配合补充镁;术后24小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电解质变化
下载PDF
Ebstein畸形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柳克晔 陈英淳 孔晴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Ebstein畸形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表现柳克晔陈英淳孔晴宇Ebstein畸形是三尖瓣下移出现房化右心室和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常合并房间隔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1... Ebstein畸形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表现柳克晔陈英淳孔晴宇Ebstein畸形是三尖瓣下移出现房化右心室和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常合并房间隔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1984年9月~1996年12月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手术前 手术后 心电图
下载PDF
重症风湿性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围术期处理的对比
3
作者 柳克晔 孙海霞 +3 位作者 尤斌 苏丕雄 李京倖 陈英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风湿性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井瓣膜关闭不全:(MS MI)18例(组1)、主动脉瓣狭窄井关闭不全(AS AI)15例(组2)患者,在围术期检测电解质、醛固酮(ALD)和儿茶酚胺(CA)等指标。结... 目的 探讨重症风湿性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井瓣膜关闭不全:(MS MI)18例(组1)、主动脉瓣狭窄井关闭不全(AS AI)15例(组2)患者,在围术期检测电解质、醛固酮(ALD)和儿茶酚胺(CA)等指标。结果:复跳后的临床结果组2较差。组1心肌钾、镁含量偏低,尿排钾和镁的高峰在术后24h内;ALD水平组1较高,术后24h达高峰;CA水平组2高于组1。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围术期细胞内、外的钾、镁离子含量需补充到较高水平;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后应减轻心脏后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病变 主动脉瓣病变 围术期处理
下载PDF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手术电解质及相关体液因子变化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柳克晔 罗志强 +3 位作者 刘福林 韩喆 周程 周晓东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2期15-17,30,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不同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二尖瓣狭窄并瓣膜关闭不全(MS+MI)38例(组1)、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AS+AI)33例(组2)瓣膜置换术患者,分7个时间点测定机体电解质含量和血浆醛固酮(A... 目的深入探讨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不同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二尖瓣狭窄并瓣膜关闭不全(MS+MI)38例(组1)、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AS+AI)33例(组2)瓣膜置换术患者,分7个时间点测定机体电解质含量和血浆醛固酮(ALD)、儿茶酚胺(CA)水平。结果组1心肌钾、镁含量术前很低,ALD水平术前已升高,术后更高,与尿排泄钾、镁的高峰期相同;各阶段尿排泄钾、镁总量组1显著升高;组2 CA水平术前已升高,术后更高。结论二尖瓣病变术前应长期、足量补钾、补镁,才能达到心肌细胞内所需水平;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后以减轻心脏后负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电解质 体液因子 围术期处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军惠 来永强 +4 位作者 李进华 戴江 宋邦荣 张晗 柳克晔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病死率5%。2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IABP),其中7例在术前放置,14例在术中或术后放置。35例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OPC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球囊反搏 左心室功能低下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凋亡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许金鹏 刘福林 +3 位作者 刘洋 宋书江 柳克晔 赵全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组织细胞成分凋亡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后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斑块标本,组织染色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免疫组化测量...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组织细胞成分凋亡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后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斑块标本,组织染色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免疫组化测量斑块巨噬细胞负荷,检测斑块细胞凋亡,进行相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纤维帽厚度以及帽/核比值与巨噬细胞负荷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帽/核比值与巨噬细胞负荷(r=-0.943,P<0.001)的相关性强于纤维帽厚度与之的相关性(r=-0.782,P=0.001)。斑块标本凋亡指数与巨噬细胞负荷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541,P=0.046)。结论:巨噬细胞凋亡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改变(尤其是帽/核比值的变小),会影响斑块易损性,从而造成斑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洋 柳克晔 +2 位作者 韩喆 罗志强 刘福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等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25例和非体外循环组30例,肝素化前,体外循环组在主动...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等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25例和非体外循环组30例,肝素化前,体外循环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和72h,非体外循环组在最后1支血管远心端吻合后相同时间点采血10ml,检测H-FABP、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并记录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体外循环组总H-FABP[(95.42±60.48)μg/L vs(3.91±1.46)μg/L,P=0.000]水平显著升高,且H-FABP在术后1h及达顶峰值,早于cTnI及CK-MB。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心肌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术式小;围术期H-FABP检测有助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洋 柳克晔 +4 位作者 周晓东 刘福林 罗志强 韩喆 周程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检测30例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cTnI、CK-M... 目的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检测30例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cTnI、CK-MB及Myo的浓度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cTnI术后6 h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于术后24 h达高峰;CK-MB于关胸即刻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 h达高峰;Myo术中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于关胸即刻达高峰。结论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心肌保护,cTnI及CK-MB均于术后24 h达高峰,可应用于监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下载PDF
坚忍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喆 柳克晔 +2 位作者 刘福林 王洋 罗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1-321,共1页
患者男,32岁,凶高热2个月伴活动后发憋、气短,应用青霉素治疗无效而住我院。入院查体:T38.5℃,Bp125/62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min,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链球菌 入院查体 肺呼吸音 主动脉瓣 青霉素 舒张期
下载PDF
缺血修饰蛋白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洋 柳克晔 罗志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1,共2页
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尽早明确诊断,有利于改善预后。缺血修饰蛋白(IMA)是敏感的心肌缺血标记物,心肌缺血发生几分钟内便可在循环中出现,可应用于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目前,对IMA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以及心脏介入... 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尽早明确诊断,有利于改善预后。缺血修饰蛋白(IMA)是敏感的心肌缺血标记物,心肌缺血发生几分钟内便可在循环中出现,可应用于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目前,对IMA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以及心脏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等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我们就IMA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 诊断
下载PDF
自体心包片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程 郝志敏 +3 位作者 刘福林 柳克晔 许金鹏 王乾一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89-591,共3页
人体自身心包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受到材料科学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对自体心包片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左心房血栓形成中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志强 郝兴海 +3 位作者 来永强 李进华 柳克晔 戴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检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变化,研究P-选择素蛋白及其在左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血小板活化在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血栓组40例,无血栓组40... 目的:检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变化,研究P-选择素蛋白及其在左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血小板活化在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血栓组40例,无血栓组40例),健康人对照组15例(心脏移植供体10例取左心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左心房及外周血浆P-选择素浓度。左心耳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左心耳组织P-选择素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心房颤动时间更长、二尖瓣口面积更小、左心房内径更大,两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左心房与外周血P-选择素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血栓组外周血P-选择素浓度高于无血栓组,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蛋白在心内膜和心肌细胞中均有表达。左心耳组织P-选择素基因相对于正常左心耳组织的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水平升高,外周血P-选择素浓度可代表左心房血中的浓度水平,血浆P-选择素浓度升高与P-选择素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左心房血栓形成 P-选择素
下载PDF
三房心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丕雄 柳克晔 陈英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61-162,共2页
三房心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苏丕雄柳克晔陈英淳三房心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心脏畸形,因胚胎期肺静脉干未能与固有左心房融合,左心房被异常纤维肌肉隔膜分为与肺静脉相连的副房及与左心耳、二尖瓣口相连的主房[1]。我院从1991~19... 三房心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苏丕雄柳克晔陈英淳三房心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心脏畸形,因胚胎期肺静脉干未能与固有左心房融合,左心房被异常纤维肌肉隔膜分为与肺静脉相连的副房及与左心耳、二尖瓣口相连的主房[1]。我院从1991~1995年间共手术治疗8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畸形 三房心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与处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静砉 柳克晔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5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57.7%,无导致死亡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术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改善危险因素,严密的监护,及时、有效的处理,有望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东 柳克晔 +1 位作者 韩喆 周程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及心脏手术后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以了解两种情况下影响cTnI升高的机制是否相同。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梗(AMI)患者胸痛发作4h、6h、12h、24h、48h、72h、96h及1周时cTnI的变化,以及3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及心脏手术后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以了解两种情况下影响cTnI升高的机制是否相同。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梗(AMI)患者胸痛发作4h、6h、12h、24h、48h、72h、96h及1周时cTnI的变化,以及3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中吻合血管前、关胸即刻(0h)、术后3h、6h、12h、24h、48h、72h、96h以及术后1周cTnI的变化情况,将术后患者分为术后心梗患者(PMI)、术后心绞痛患者以及术后无症状患者,制作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术后心梗患者cTnI变化曲线上升支较急性心梗组陡直,下降支较急性心梗组变化平缓,表明术后cTnI清除速度下降。术后心绞痛患者与术后无症状患者,cTn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组间的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症状患者与AMI组比较,峰值提前。结论根据术后cTnI的变化,进行危险分层,评估预后,分层管理,指导临床术后处理,并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途径,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缺血 评估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7年临床随访结果及初步分析
16
作者 高峰 王海红 +10 位作者 李平 孙立元 潘晓冬 杨娅 勇强 蔺洁 杜兰萍 张云婷 柳克晔 杨士伟 王绿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23-I0023,共1页
研究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脂质代谢单基因疾病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皮肤黄色素瘤、极度增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血浆胆固醇(Tc)增高及早发冠心病。FH杂合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较正常人群进展快... 研究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脂质代谢单基因疾病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皮肤黄色素瘤、极度增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血浆胆固醇(Tc)增高及早发冠心病。FH杂合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较正常人群进展快100倍:FH纯合子患者在幼年发病,且多数在20岁前死于冠心病;另外,FH可引起心脏大血管主动脉及心脏瓣膜的严重病变和功能异常,以及钙化的提前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然而,目前我国FH患者的随访是单纯以血脂的变化和肌腱黄色瘤是否缩小、变软作为观察指标,且时间较短,数据不能全面反映FH患者的心脏瓣膜、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全身As病变演变的动态变化。目的为深入探索我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表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为诊断、预防及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本课题对1例FH复合杂合子患儿进行7年随访,详细观察和记录心脏瓣膜、主动脉、冠状动脉的形态及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评估应用联合降脂治疗后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为中国FH患者的临床病症管理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随访 家系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直接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改善慢性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罗志强 屈正 +4 位作者 张兆光 柳克晔 李彤 许斌 谭江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慢性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只猪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bFGF基因治疗组(A组,6只)和对照组(B组,4只)。超声心动图(UCG)和MRI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慢性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只猪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bFGF基因治疗组(A组,6只)和对照组(B组,4只)。超声心动图(UCG)和MRI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增厚率(WT),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治疗后6周,目标区心肌标本进行心肌微血管计数。结果bFGF基因治疗后6周,UCG测得A组LVEF和WT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WT提高到正常值水平;A组WT值高于B组(P<0.05)。MRI测得A组LVEF和WT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且达到正常值水平;A组LVEF和WT均高于B组(P<0.05)。A组心肌微血管计数多于B组(P=0.031)。结论直接心肌内注射bFGF基因可以促进心肌细小血管新生,改善慢性缺血心肌局部和左心室整体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因子2 心肌缺血 基因疗法 心肌功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李靖 王洋 +2 位作者 柳克晔 高峰 韩喆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名行OPCABG的患者,依据患者术前NLR的三分位数分为高比值组(NLR>...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名行OPCABG的患者,依据患者术前NLR的三分位数分为高比值组(NLR>2.8,n=102)、中比值组(2.8≥NLR≥1.6,n=106)以及低比值组(NLR<1.6,n=106)。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基线、术后8 h及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高比值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P<0.05)。高比值组术后CKMB峰值显著高于中比值组[2.1(1.2~13.0)ng/mL vs 2.0(1.0~7.3)ng/mL,P=0.047]及低比值组[2.1(1.2~13.0)ng/mL vs 1.1(0.9~1.6)ng/mL,P<0.001]。且高比值组患者术后CTnI峰值同样显著高于中比值组[0.075(0.010~0.185)ng/mL vs 0.020(0.000~0.103)ng/mL,P=0.011],以及低比值组[0.075(0.010~0.185)ng/mL vs 0.010(0.000~0.030)ng/mL,P<0.001]。术前NLR较高是术后患者CTnI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9;95%CI:1.326~5.954;P=0.007)。高比值组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HR:1.80;95%CI:1.16~2.79;Log Rank P=0.021)。结论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会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心肌损伤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先天性左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苏丕雄 张桂珍 +2 位作者 孔晴宇 陈英淳 柳克晔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23-225,共3页
先天性左房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至今国外文献仅报告40余例,国内仅7例。我们报告1例5岁女孩术前无症状,胸片发现左心缘扩大,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在体外循环下行瘤体切除,治愈出院。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 先天性左房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至今国外文献仅报告40余例,国内仅7例。我们报告1例5岁女孩术前无症状,胸片发现左心缘扩大,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在体外循环下行瘤体切除,治愈出院。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左房瘤 心脏畸形
下载PDF
H-FABP和IMA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亮 柳克晔 +2 位作者 刘福林 韩喆 罗志强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2期34-36,4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损伤标志物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蛋白(IMA),比较其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51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 h、3 h、6 h、9 h、24 h采血测定H-FABP、IMA等指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损伤标志物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蛋白(IMA),比较其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51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 h、3 h、6 h、9 h、24 h采血测定H-FABP、IMA等指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1年12月制订的AMI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计算几种指标在各时间点的敏感性并相互比较。结果在AMI胸痛发作2 h,H-FABP、IMA敏感性分别为62.7%、76.5%;胸痛发作3 h,H-FABP、IMA敏感性分别为82.4%、86.3%;胸痛发作6 h,H-FABP、IMA敏感性分别为84.3%、80.4%;胸痛发作9 h,H-FABP、IMA敏感性分别为64.7%、54.9%;胸痛发作24 h,H-FABP、IMA敏感性分别为37.3%、23.5%。结论 AMI早期H-FABP及IMA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脂肪酸结合蛋白 缺血修饰蛋白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