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胃病患者胃窦部胃泌素细胞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柳力公 周吕 +1 位作者 张德华 李建中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5-78,共4页
观察42例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治疗胃病患者的胃窦部胃泌素细胞(G细胞)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冒粘膜G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内胃泌素含量增加,针刺治疗后G细胞数目和胃泌素含量均明显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观察42例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治疗胃病患者的胃窦部胃泌素细胞(G细胞)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冒粘膜G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内胃泌素含量增加,针刺治疗后G细胞数目和胃泌素含量均明显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针刺治疗前G细胞数目少,变异不规则细胞多,且胃泌素物质扩散现象严重,针刺治疗后G细胞数目增多,胃泌素物质扩散现象消失。表明针刺可调节胃粘膜G细胞从不正常转向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胃窦G细胞 胃泌素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肠神经系统脑肠肽神经元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柳力公 周吕 王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肽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运动
下载PDF
油酸钠对大鼠肠粘膜促胰液素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力公 周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4年第4期61-6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油酸钠对大鼠小肠粘膜促胰液素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灌流0.12mmol/h后,十二指肠粘膜促胰液素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内促胰液素阳性免疫反应物质增加。而对照组和灌流生理盐水组,促胰...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油酸钠对大鼠小肠粘膜促胰液素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灌流0.12mmol/h后,十二指肠粘膜促胰液素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内促胰液素阳性免疫反应物质增加。而对照组和灌流生理盐水组,促胰液素细胞则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胰液素细胞 油酸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吕 柳力公 +2 位作者 张荣 李建中 张德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3-25,493,共4页
针灸治疗42例胃脘痛患者,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虚证配公孙、脾俞,实证配阳陵泉、太冲,虚实夹杂证配三明交、胃俞。结果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达90.18%。同时观察了胃镜、胃电图、胃蛋白酶、胃泌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针灸治疗42例胃脘痛患者,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虚证配公孙、脾俞,实证配阳陵泉、太冲,虚实夹杂证配三明交、胃俞。结果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达90.18%。同时观察了胃镜、胃电图、胃蛋白酶、胃泌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针灸对机体生理。力能具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腕痛/针灸疗法 胃炎/针灸疗法 胃电图描记 胃蛋白酶类/代谢 五肽促胃液素/分析
下载PDF
清醒大鼠下丘脑外侧区注射胃泌素对胃运动的影响及胃泌素免疫反应性细胞的定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吕 柳力公 +1 位作者 施曼华 陈先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入五肽胃泌素(G-5)0.01/μg和0.05μg可明显增强胃窦的运动。达一反应可被切断迷走神经所阻断。提示在LHA存在的胃泌素可参与胃运动的调节,并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起作用。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可显示出LHA有含... 在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入五肽胃泌素(G-5)0.01/μg和0.05μg可明显增强胃窦的运动。达一反应可被切断迷走神经所阻断。提示在LHA存在的胃泌素可参与胃运动的调节,并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起作用。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可显示出LHA有含阳性颗粒的大型胃泌素免疫反应性细胞和神经纤维网,这些胃泌素免疫反应性细胞和神经纤维网,这些胃泌素神经细胞可能在调节胃运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胃运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介导促胰液素抑制胃平滑肌运动
6
作者 周吕 王礼建 +2 位作者 袁勃 王玲 柳力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5-,共1页
关键词 促胰液素 CAJAL 胃平滑肌 起博 ICC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建中 周吕 +9 位作者 柳力公 张德华 张荣 赵自强 王立东 张士英 刘东 刘韵清 李玉芬 刘冬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3 6例 ,按中医辨证 ,分型施以针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胃镜、体表胃电图、胃酸和胃蛋白酶血中胃泌素、血中前列腺素E及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等理化指标...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3 6例 ,按中医辨证 ,分型施以针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胃镜、体表胃电图、胃酸和胃蛋白酶血中胃泌素、血中前列腺素E及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等理化指标检查。结果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显效好转率达 97.2 3 % ,临床症状消失率达 97.0 2 %。治疗后可使患者血中前列腺素E等防御性因子增强 ,使患者从胃内低酸转向正常状态 ,胃动力功能增强 ,胃电图幅值回升 ,并可促使胃泌素释放 ,有利于胃酸的分泌。此外 ,针灸治疗后G细胞数目和形态及胃镜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也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结论 :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简便经济 ,无副作用 ,见效快 ,疗效肯定 ,可重复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型 针灸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下丘脑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胃窦运动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剑雄 周吕 +3 位作者 柳力公 徐维 陈正秋 徐志卿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67-574,共8页
下丘脑外侧区(LH)和腹内侧区(VMH)微量注射10ng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明显抑制清醒大鼠胃窦运动,这一作用可被切断隔下迷走神经所减弱,被阿托品或酚妥拉明静脉灌流所阻断,表明迷走和交感神经都介导CCK-8作用。同时,在LH注射CCK-8后,迷... 下丘脑外侧区(LH)和腹内侧区(VMH)微量注射10ng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明显抑制清醒大鼠胃窦运动,这一作用可被切断隔下迷走神经所减弱,被阿托品或酚妥拉明静脉灌流所阻断,表明迷走和交感神经都介导CCK-8作用。同时,在LH注射CCK-8后,迷走背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明显减弱。LH微量注射抗CCK-8血清则明显刺激大鼠胃运动,表明在基础状态下,内源性CCK-8对胃窦运动有持续性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PAP法显示出在LH和VMH都有CCK-8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胆囊收缩素 胃窦运动
下载PDF
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EPIGASTRALGIA
9
作者 李建中 周吕 +9 位作者 柳力公 张德华 张荣 赵自强 王立东 张士英 刘东 刘韵清 李玉芬 刘冬立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1期13-19,共7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epigastralgia was observed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indexes, including electrogastrogram (EGG), output of gastric acid and pepsa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epigastralgia was observed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indexes, including electrogastrogram (EGG), output of gastric acid and pepsase, plasma prostaglandin (PG) E and gastrin contents, the number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gastrin (G) cells of the antrum mucosa. These 42 cases included 18 cases of deficiency syndrome type, 13 excess syndrome type and 11 mixed type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Zhongwan (CV 12), Neiguan (PC 6) and Zusanli (ST 36) were punctured combined with other acupoints according to syndrome patterns. After treatment, 32 cases (76.19%) were cured, 6(14.29%) had remarkable improvement and 4 (9.52%) had improvement, with a cure plus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of 90.48%. Gastroscopic and EGG examin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tomach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acupuncture. In addition,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had a bi directional regulative action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gastrin content, EGG activity, etc.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has a good regulative action on gastric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epigastralgi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 PG CV 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