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莎士比亚中国化的话语建构? |
柳士军
张荣兴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5
|
|
2
|
Waley英译《论语》赏析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3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朗费罗诗歌研究——以《箭与歌》为个案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4
|
论朗费罗生态诗学的建构 |
柳士军
|
《鄱阳湖学刊》
|
2013 |
3
|
|
5
|
论戏剧性与朗费罗诗歌创作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6
|
试论朗费罗诗歌的荒野书写——以《海华沙之歌》为个案 |
柳士军
|
《鄱阳湖学刊》
|
2014 |
2
|
|
7
|
论朗费罗的诗歌特征 |
柳士军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8
|
赵萝蕤与《哈依瓦撒之歌》的译介 |
柳士军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9
|
朗费罗:19世纪美国的宠儿,20世纪美国的弃子 |
柳士军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0
|
朗费罗:紫色的诗魂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1
|
论朗费罗诗化的宗教话语 |
柳士军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圣母? 烈女?——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流变研究 |
柳士军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何为“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何为 |
柳士军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4
|
朗费罗与丁尼生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5
|
行将遗忘的绝唱——朗费罗的商籁体诗歌解读 |
柳士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6
|
弗罗斯特诗歌比喻的喻体探析 |
柳士军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7
|
19世纪美国作家域外游记研究考察 |
柳士军
柳集文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8
|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
柳士军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9
|
朗费罗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意识管窥 |
柳士军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3 |
1
|
|
20
|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苏轼《江城子》比较 |
柳士军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