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柳守杰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84-185,共2页
《功能高分子材料》这门课在材料学的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规律的学科,其内容大多属于多学科交叉结合的边缘研究领域、具有前沿性、内容繁多等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功能高分子材料》这门课在材料学的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规律的学科,其内容大多属于多学科交叉结合的边缘研究领域、具有前沿性、内容繁多等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材料 教学探讨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氮掺杂碳催化剂在高效电化学CO_(2)还原中的协同效应
2
作者 刘储浩 吴悦 +8 位作者 方锦杰 余坷 李慧 贺文君 张永臻 柳守杰 陈郑 董京 陈晨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697-1702,共6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温室气体CO_(2)还原(CO_(2)RR)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种很有前景的办法.目前,大量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CO_(2)RR中,主要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等.然而大部分...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温室气体CO_(2)还原(CO_(2)RR)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种很有前景的办法.目前,大量具有催化活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CO_(2)RR中,主要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等.然而大部分金属也是很好的析氢反应(HER)活性位点,容易在CO_(2)RR催化过程产生大量氢气,同时部分金属位点容易被CO毒化导致活性与选择性下降,而且金属成本较高也会阻碍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无金属的氮掺碳材料(mf-NCs)作为高效CO_(2)RR催化剂,以及研究相关的催化机理对于解决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都至关重要.但N活性位点不清晰以及本征活性较低等劣势阻碍了mf-NCs成为一种高性能催化剂.精准控制合成具有明确N活性位点的mf-NCs催化剂仍然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文献报道了一些mf-NCs(如氮杂石墨烯、氮杂纳米管)在CO_(2)RR中的应用.但是,在合成石墨烯或者碳纳米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金属元素,完全去除它们非常困难.比如在合成碳纳米管时用的金属纳米颗粒往往被包覆在碳管中,即使酸洗也无法将其完全去除,所以很难确定其活性位点到底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另外,在研究mf-NCs的CO_(2)RR活性位点时,虽然催化剂中存在多种N元素,但是人们大多将活性归因于单一的N位点.在水相的CO_(2)RR中,除了CO_(2)外,H_(2)O分子也在CO_(2)的活化与还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表明单一位点很难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物质的吸附与活化.因此,针对mf-NCs催化剂中不同N位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报道了一种聚合-热解-蚀刻工艺,构建了系列含有不同氮成分的mf-NCs-x催化剂(x表示热解温度),并研究其在CO_(2)RR中的活性位点.所制催化剂mf-NC-1000在–0.55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时具有90%左右的CO法拉第效率(FE_(CO)),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系统考察了含有不同种类N位点的mf-NC-800,mf-NC-1000和mf-NC-1200催化剂的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结合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in-situ ATR-SEIRAS)结果表明,石墨N和吡啶N可以参与协同吸附CO_(2)和H_(2)O,且更有利于CO_(2)的活化和还原.综上,本文不仅为CO_(2)RR电催化剂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且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突破了对mf-NCs催化剂在CO_(2)RR中关于活性位点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电还原 氮掺杂碳材料 吡啶氮 石墨氮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微液滴限域合成和调控空心多孔Ir基电解水催化剂及其传质促进作用
3
作者 刘丽 黄婷 +5 位作者 杨晓良 柳守杰 汪顺生 项琳琳 王功名 蒯龙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81-1090,共10页
Maximally exploiting the active sites of iridium catalysts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low-cost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electrolyzers for green H_(2)production.Herein,we report a novel microdrop-confined fusion/bla... Maximally exploiting the active sites of iridium catalysts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low-cost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electrolyzers for green H_(2)production.Herein,we report a novel microdrop-confined fusion/blasting(MCFB)strategy for fabricating porous hollow IrO_(1-x)microspheres(IrO_(1-x)-PHM)by introducing explosive gas mediators from a NaNO_(3)/glucose mixture.Moreover,the developed MCFB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to be general for synthesizing a series of Ir-based composites,including Ir-Cu,Ir-Ru,Ir-Pt,Ir-Rh,Ir-Pd,and Ir-Cu-Pd and other noble metals such as Rh,Ru,and Pt.The hollow structures can be regulated using different organics with NaNO_(3).The assembled PEM electrolyzer with IrO_(1-x)-PHM as the anode catalyst(0.5 mg/cm^(2))displays an impressive polarization voltage of 1.593and 1.726 V at current densities of 1 and 2 A/cm^(2),respectively,outperforming commercial IrO_(x)catalysts and most of the ever-reported iridium catalysts with such low catalyst loading.More importantly,the breakdown of the polarization loss indicates that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is due to the facilitated mass transport induced by the hollowness.This study offers 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Irbased catalysts for PEM electrolyzers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drop-confined synthesis Porous hollow microspheres PEM electrolyzer Water splitting Mass transfer
原文传递
Ag(核)@Au(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高温原位XAFS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洋 姚涛 +5 位作者 柳守杰 陈香存 康朝阳 孙治湖 韦世强 潘国强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Ag核Au壳的核壳结构Ag@Au纳米颗粒。用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单分散的Ag@Au纳米颗粒,Ag核颗粒平均粒径约8 nm,Au外... 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Ag核Au壳的核壳结构Ag@Au纳米颗粒。用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单分散的Ag@Au纳米颗粒,Ag核颗粒平均粒径约8 nm,Au外壳的厚度约3.5 nm。DSC谱显示核壳颗粒在合金化过程中300°C附近时,扩散最剧烈,500°C时已完全形成合金。从高温原位XAFS的径向结构函数(RSF)可清晰看到Au原子周围的局域结构在合金化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用替代位法进行拟合,发现Au-Au键长由2.86增加到2.89,配位数由原来的8.0减为6.1,同时出现了2.1个Au-Ag配位键,而无序度在不断增大,且整个合金化过程主要是以代位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Ag@Au纳米颗粒 高温原位XAFS 合金化过程 同步辐射
原文传递
Pd单原子整体催化剂:功能化的三维结构和优异的化学加氢选择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泽栋 周敏 +6 位作者 陈远均 柳守杰 王海丰 张剑 冀淑方 王定胜 李亚栋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919-1929,共11页
原子级别调控催化剂在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策略,用于合成Pd单原子负载在氮掺杂碳纳米泡沫(Pd-SAs/CNF)上的整体型单原子催化剂.此外,我们证明独特电子结构的单原子Pd位点使得Pd... 原子级别调控催化剂在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策略,用于合成Pd单原子负载在氮掺杂碳纳米泡沫(Pd-SAs/CNF)上的整体型单原子催化剂.此外,我们证明独特电子结构的单原子Pd位点使得PdSAs/CNF产生孤立位点效应,进而导致在4-硝基苯基乙炔半氢化反应中具有出色的活性和选择性.此外,得益于较高的完整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整体型Pd-SAs/CNF催化剂易与反应体系分离,进一步有利于回收循环利用.循环测试表明,整体型Pd-SAs/CNF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和稳定性.孤立位点效应的发现为设计高选择性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整体式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为推进单原子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整体型 可重复使用性 氢化反应 整体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 回收循环 三维结构
原文传递
Mn调控NiFe LDH/rGO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作为高效水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彬彬 张永臻 +9 位作者 屠仁勇 孙凯安 柳守杰 吴孔林 尚恒帅 黄爱鉴 王淼 郑黎荣 魏先文 陈晨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2729-2738,共10页
发展廉价、高效的水氧化(OER)催化剂对发展可持续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杂原子掺杂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提高催化剂的OER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策略.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Mn掺杂的层状镍铁氢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Mn-NiFe LDH/rGO)作... 发展廉价、高效的水氧化(OER)催化剂对发展可持续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杂原子掺杂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提高催化剂的OER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策略.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Mn掺杂的层状镍铁氢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Mn-NiFe LDH/rGO)作为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都表明Mn能调整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改善其对水氧化反应中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垒,从而减小OER反应中决速步骤的反应势垒.具体而言,最优的Mn-NiFe LDH/rGO复合材料在过电位仅为240 mV就能驱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低至40.0 mV dec^(-1),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催化剂优异的活性优于最近报道的OER电催化剂.本工作为制备用于能源转换领域的高活性、廉价的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剂 电催化剂 Tafel斜率 还原氧化石墨烯 活性位点 可持续能源 能源转换 过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