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柳富会 侯青顺 +2 位作者 仉海峰 刘勇鹏 孙树伦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2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CSHB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比例显著低于CHB组,而CD8+比例显著高于CHB组,均P<0.01。CSHB组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3.85%(14/26),存活组治疗后T细胞总数和CD4+比例较治疗前及死亡组治疗后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和死亡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免疫功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血浆置换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结局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柳富会 李建忠 +1 位作者 李长缨 王义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结局 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
下载PDF
HLA-DR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富会 李建忠 +1 位作者 李长缨 王义成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9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HLA-DR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HBV相关性肝硬化3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为健康骨髓捐献者1383例,HLA-DR基因型用PCR-SSP法进... 目的探讨HLA-DR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HBV相关性肝硬化3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为健康骨髓捐献者1383例,HLA-DR基因型用PCR-SSP法进行检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CHB组间无显著差异(Pc>0.05),LC、HCC组中HLA-DR1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CHB组(x2=5.667,P=0.017)及健康对照组(xc2=9.438,Pc=0.002);HLA-DR13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与LC、HCC组间无显著差异(Pc>0.05),但CHB组中HLA-DR13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与健康对照组(x2=2.764,P=0.096)和LC、HCC组(xc2=6.479,Pc=0.012)。在CHB、LC和HCC三组间HLA-DR12和HLA-DR15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HBV慢性感染者中HLA-DR12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x2=16.320,P=0.000),而HLA-DR15基因型频率则低于健康对照组(x2=8.452,P=0.004)。结论HLA-DR12和HLA-DR15基因可能分别是HBV感染慢性化的易感和拮抗因素,HLA-DR1基因可能与HBV慢性感染后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发生有关,HLA-DR13虽可能保护宿主不易形成HBV慢性感染,但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却易于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等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结局
下载PDF
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义成 李建忠 +1 位作者 李长缨 柳富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实验2组)、34例肝细胞癌患者(实验3组)及1383例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的H... 目的探讨中国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实验2组)、34例肝细胞癌患者(实验3组)及1383例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的HLA-DR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HLA-DR1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2=4.80,P<0.05),HLA-DR13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实验1组明显增高(χ2=5.56,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携带HLA-DR13基因位点的HB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肝细胞癌,HLA-DR各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分布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肝细胞癌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青顺 柳富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8期52-5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0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的326例次血浆置换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6%(112/326),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占...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0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的326例次血浆置换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6%(112/326),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占69.64%;低血钙占9.82%,低血压占8.92%,插管处渗血占7.14%,继发感染占4.46%。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多为轻、中度反应,经及时治疗,均能缓解;根据不良反应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青顺 仉海峰 +2 位作者 闫秀萍 柳富会 李建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0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探讨其水平差异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FN-γ和TNF...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探讨其水平差异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在所观察的3组中,TNF-α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其中LC组和HCC组均显著高于CHB组(P<0.001),但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HB、LC和HCC3组间血清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208)。结论: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慢性HBV感染的结局相关,而IFN-γ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IFN-Γ TNF-Α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香娟 李建忠 柳富会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初始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CHB病人63例,根据有无发生YMDD变异分为变异组(45例)...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影响及相关因素,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初始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CHB病人63例,根据有无发生YMDD变异分为变异组(45例)和未变异组(18例)。所有相关因素通过问卷形式获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未变异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变异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61,P<0.01)。两组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MDD变异与病人依从性、吸烟、饮酒、年龄、HBeAg阳性等无相关性,与HBVDNA长期不转阴及血清学不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下载PDF
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对肝纤维化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启顺 柳富会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7期977-978,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甘草酸二铵(40~60ml/d)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个月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PCⅢ、LN、LV-... 目的:探讨大剂量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甘草酸二铵(40~60ml/d)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个月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PCⅢ、LN、LV-C等肝纤维化指标,前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甘草酸二铵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病毒性肝炎 Ⅲ型前胶原 LV型胶原 层黏连蛋白
下载PDF
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李建忠 柳富会 +1 位作者 侯青顺 李晓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 DNA>104拷贝/ml的慢性HBV感染者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7例,HBV相关肝... 目的探讨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 DNA>104拷贝/ml的慢性HBV感染者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7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26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HBV前-C区1896位变异和BCP区1762/1764位变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CC组和LC组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率、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HB组,但HCC组和LC组间无显著差异。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变异组。结论 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形成有关,机制是否与HBV变异和TNF-α水平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胆碱酯酶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侯青顺 柳富会 王德欣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8期451-451,4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SCA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青岛市传染病医院血浆置换治疗的44例重型肝炎和20例重型肝炎倾向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CHE、TBil、ALB和PTA等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SCA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青岛市传染病医院血浆置换治疗的44例重型肝炎和20例重型肝炎倾向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CHE、TBil、ALB和PTA等指标。结果CHE在两组中血浆置换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且重型肝炎倾向组效果优于重型肝炎组(P<0.01),在重型肝炎组中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清TBil、ALB和PTA等指标也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显著好转,与CHE变化呈一致性。结论①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和重型肝炎倾向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佳;②动态观察血清CHE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预测转归的敏感、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胆碱酯酶 血浆置换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金芳 候青顺 +1 位作者 张国兴 柳富会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10期452-453,共2页
笔者对126例重型肝炎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126例重型肝炎病例,为1992~1995年间的住院患者.男78例,女48例.年龄19~72岁,平均44.6岁.急性重型19例,亚急性重... 笔者对126例重型肝炎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126例重型肝炎病例,为1992~1995年间的住院患者.男78例,女48例.年龄19~72岁,平均44.6岁.急性重型19例,亚急性重型38例,慢性重型69例.诊断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12
作者 柳富会 刘勇鹏 侯青顺 《青岛医药卫生》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急性戊型肝炎的黄疸发生率高,且发生重型肝炎的病例也屡有报道,近年来HEV致严重肝损伤引起慢性肝病过程的亦有所报道,急性期黄疸的控制非常重要。我们应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黄疸型肝炎 蛋氨酸 临床观察 腺苷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急性戊型肝炎 传染医院 急性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与KIR基因多态性及干扰素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 林栋栋 +1 位作者 李长缨 柳富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为观察KIR基因对干扰素疗效的作用及其与干扰素抗体产生的相关性,将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KIR基因多态性、血清干扰素抗体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60例,检测KIR基因分型、相关生化免疫... 目的:为观察KIR基因对干扰素疗效的作用及其与干扰素抗体产生的相关性,将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KIR基因多态性、血清干扰素抗体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60例,检测KIR基因分型、相关生化免疫指标及HBV-DNA载量以及干扰素抗体。根据研究对象对干扰素的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将两组患者的KIR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另外根据是否产生干扰素抗体,将研究对象分为抗体生成组和非抗体生成组,并分别对KIR分型的结果及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KIR分型的差异性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在60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17种KIR基因的24个等位基因,其中假基因3DP、框架基因2DL4、3DL2、3DL3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出现的频率为100%,KIR2DL2*001-005、2DS2*001-005、3DP1*001/002/004、2DL5等位基因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组表达频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KIR2DS4*003-007等位基因在治疗有效组频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治疗后血清抗-干扰素抗体阳性者有8例(13.33%),其中包括治疗有效组6例(20.00%),治疗无效组2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3)2DL5B*002/004/007、3DL1*001-009/015-020及3DP1*003与干扰素抗体的产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1)可能同慢乙肝患者干扰素应答有关的KIR基因有:KIR2DL2*001-005、2DS2*001-005、3DP1*001/002/004、2DL5,可能同干扰素治疗无效有关的KIR基因为KIR2DS4*003-007。(2)抗干扰素抗体对干扰素疗效影响较小,且阳性率较低。(3)KIR基因型中可能与抗-干扰素抗体产生有关的包括:2DL5B*002/004/007、3DL1*001-009/015-020及3DP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KIR基因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干扰素抗体
下载PDF
人白细胞抗原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富会 李建忠 +2 位作者 李长缨 王义成 李晓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59例HBV慢性感染者HLA-DR基因型及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59例HBV慢性感染者HLA-DR基因型及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HLA-DR基因型检测采用PCR-SSP法,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三组间HLA-DR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组和HC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HLA-DR基因型在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与HCC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R13基因者与非携带者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V慢性感染者中,HLA-DR13基因和血清TNFα高水平可能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易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DR 等位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Α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慧 李建忠 +2 位作者 柳富会 侯青顺 郭宝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到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患者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治疗的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患者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 目的:分析影响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到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患者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治疗的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患者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应答组治疗前HBV-DNA载量低于无应答组,ALT水平高于无应答组,HBeAg阳性患者的应答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在治疗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2log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HBVDNA载量低、ALT水平高和HBeAg阳性以及治疗12周时的HBVDNA应答可以作为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应答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乙型 干扰素-Α 治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青顺 柳富会 闫秀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7期5091-5094,共4页
目的了解宿主遗传、免疫以及病毒等因素在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形成的多因素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和HCC 34例,分别对其进行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 目的了解宿主遗传、免疫以及病毒等因素在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形成的多因素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和HCC 34例,分别对其进行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HBV基因型及其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情况的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HCC组和LC组的HLA-DR13基因频率、血清TNF-α水平、HBV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率均高于CH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IFN-γ水平和HBV基因型在CHB组、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CC和L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BV相关HCC形成的危险因素,可能在HCC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细胞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宿主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建忠 柳富会 李长缨 《预防医学论坛》 2010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等宿主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汉族慢性HBV感染者中,选择159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7例,肝硬变(LC)38... [目的]探讨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等宿主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汉族慢性HBV感染者中,选择159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7例,肝硬变(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检测HLA-DR等位基因、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HLADR13基因频率,CHB组、LC组、HCC组分别为0.00%、7.89%、8.82%(P<0.01),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4.95ng/ml、4.492ng/ml、4.883ng/ml(P>0.05),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38.57ng/ml、59.18ng/ml、53.71ng/ml(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清TNF-α水平为发生肝硬变、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OR=2.87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升高是发生肝硬变或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结局 HLADR基因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者令 殷璐 +3 位作者 柳富会 侯青顺 钟进义 尹衍玲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别取不同浓度(50mg/L、100mg/L和200mg/L)的葡萄原花青素各0.25ml,以1∶1的比例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孵育4h后检测其HBsAg... 目的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别取不同浓度(50mg/L、100mg/L和200mg/L)的葡萄原花青素各0.25ml,以1∶1的比例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孵育4h后检测其HBsAg和HBeAg的含量,并以生理盐水孵育组作为对照组。体内研究选择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联合葡萄原花青素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失访1例)。阿德福韦酯剂量为10mg/d,葡萄原花青素剂量为100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HBVDNA水平以及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体外3个浓度葡萄原花青素组与HBeAg阳性血清共孵育后HBsAg和HBeAg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体内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eAg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葡萄原花青素对HBsAg和HBeAg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原花青素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
原文传递
KIR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干扰素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长缨 罗维礁 +2 位作者 柳富会 吴玮 李建忠 《预防医学论坛》 2011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KI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机体对干扰素抗HBV治疗应答差异的相关性。[方法]于2010年以2005~2008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160例为病例组(HBV急性自限性感染者60例为急乙肝组、慢性HBV持续性感染者10... [目的]探讨KI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机体对干扰素抗HBV治疗应答差异的相关性。[方法]于2010年以2005~2008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160例为病例组(HBV急性自限性感染者60例为急乙肝组、慢性HBV持续性感染者100例为慢乙肝组),从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库青岛分库中随机选择健康捐献者10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间及其与病例组间均无亲缘关系。慢乙肝组中48例为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者(应答组),52例为干扰素治疗低应答者或不应答者(无应答组),分别进行KIR基因分型检测并比较其分布情况。[结果]KIR2DS4*001-002的阳性率,慢乙肝组为87.00%,急乙肝组为73.33%,对照组为72.00%(P〈0.05或〈0.01)。慢乙肝组中,KIR 2DS4003-007的阳性率干扰素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分别为18.75%、55.77%(P〈0.01);3DP*1001/002/004阳性率应答组与非应答组分别为14.58%、0.00%(P〈0.01);2DL5B*002/004/007阳性率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分别为10.42%、0.00%(P〈0.05)。[结论]KIR 2DS4*001-002可能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KIR 2DS4*003-007可能与干扰素对HBV的无应答有关,3DP*1001/002/004和2DL5B*002/004/007基因可能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 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