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简主义及其最小自我——卡佛《我打电话的地方》的创作意蕴
1
作者 柳寒星 肖映萱 陈晓明 《百家评论》 2016年第1期56-71,共16页
陈晓明:马尔克斯有一篇小说叫做《我只想来这打电话》,而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小说是雷蒙德·卡佛的《我打电话的地方》。这两个题目有点接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篇小说。如果我们要以《我打电话的地方》为题来写作,大家会怎么做... 陈晓明:马尔克斯有一篇小说叫做《我只想来这打电话》,而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小说是雷蒙德·卡佛的《我打电话的地方》。这两个题目有点接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篇小说。如果我们要以《我打电话的地方》为题来写作,大家会怎么做?我想大家的回答都是不同的。可以看出,不同的作家,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背景,小说会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卡佛在美国会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声望会这么高?这个问题,也是我想要探究卡佛小说的原因之一。今天先由肖映萱和柳寒星两位同学来做主题报告,大家再一起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电话 极简主义 创作 马尔克斯 叙述方式 主题报告 小说 陈晓明
下载PDF
超越魔幻现实主义——莫言笔下的怜悯现实主义
2
作者 柳寒星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颁奖辞的关键在于"魔幻现实主义"。但是这种解释不足以说明莫言的文学世界,而且"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莫言获诺贝尔奖后的研究应该超越"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颁奖辞的关键在于"魔幻现实主义"。但是这种解释不足以说明莫言的文学世界,而且"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莫言获诺贝尔奖后的研究应该超越"魔幻现实主义"。莫言作品一直带有对弱势群体的怜悯,这种怜悯造就了莫言作品的独特风格,即怜悯现实主义。最能体现莫言的怜悯现实主义的一点就是他一直在作品中对残缺人物的着力描写,因此通过对莫言小说中残缺人物的研究,可以探索出"怜悯现实主义"诞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魔幻现实主义 怜悯现实主义 残疾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