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中的差异
1
作者 柳小珍 李莹莹 杨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6-844,共9页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采集患者及家属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91例接受WES,另一组91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并定制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hereditary eye disease enrichment panel,HEDEP)进行IRDs致病基因外显子区域靶向捕获测序。对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使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针对二代测序捕获效率低的区域如RPGR ORF15区,应用Sanger测序补充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CMG/AMP)制定的《ACMG/AMP基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检测到的所有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本文只包含“致病的”、“可能致病的”的基因变异,不包含“意义不明确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基因变异。结果:应用HEDEP确诊的家系共51例,阳性率为56.04%(51/91);应用WES确诊的家系共30例,阳性率为33.00%(30/91);总阳性率44.51%(81/182)。平均测序深度以及测序覆盖度方面,HEDEP优于WES,此外HEDEP具有检测拷贝数变异潜力。本研究共检测到29个IRDs基因的致病突变,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USH2A、ABCA4和RPG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1.54%(21/182)、6.59%(12/182)、3.85%(7/182);共发现43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检测到6例家系携带RPGR ORF15区的突变。结论:针对临床确诊的IRDs病例,HEDEP较WES能获得更高的基因诊断阳性率和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IRDs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WES可作为其他基因诊断方法的补充手段。同时,本研究丰富了IRDs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为将来IRDs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 基因变异
下载PDF
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臧云晓 彭荣梅 +2 位作者 曲艺 柳小珍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角膜移植失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76例(576只眼),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71例,年龄为44.0(...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角膜移植失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76例(576只眼),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71例,年龄为44.0(0.7,91.0)岁。依据角膜移植手术中房水或角膜组织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MV DNA阳性的CMV组和疱疹病毒DNA均为阴性的对照组,以CMV感染率、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合并全身病、眼部病变、眼部手术史和局部及全身用药等方面的差异,计算各CMV感染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患者总体CMV感染率为21.9%(126/576),2016至2021年历年CMV感染率为10.9%~37.7%。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378例患者被纳入对照试验,其中CMV组126例,对照组252例。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的主要指标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性角膜病变[CMV组:38例(30.2%),对照组:26例(10.3%)]、局部免疫及炎性角膜病变[CMV组:46例(36.5%),对照组:40例(15.9%)]、先天性角膜混浊[CMV组:46例(36.5%),对照组:48例(19.0%)]、总角膜移植次数(CMV组:178次,对照组:276次)、跨过植片的角膜深层新生血管[CMV组:104例(82.5%),对照组:68例(27.0%)]和严重混浊[CMV组:44例(34.9%),对照组:30例(1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性角膜病变(OR=4.044,95%CI:1.810~9.033,P<0.001)、局部免疫及炎性角膜病变(OR=3.554,95%CI:1.569~8.052,P<0.05)、先天性角膜混浊(OR=2.606,95%CI:1.216~5.589,P<0.05)、总角膜移植次数(OR=3.206,95%CI:1.753~5.864,P<0.001)、跨过植片的角膜深层新生血管(OR=8.347,95%CI:3.967~17.559,P<0.001)和严重混浊(OR=3.063,95%CI:1.221~7.682,P<0.05)是角膜移植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过1/5的角膜移植失败者存在CMV感染。角膜移植后的CMV感染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及眼部炎性反应有关。全身或局部免疫异常相关的炎性角膜病变、先天性角膜混浊和多次角膜移植可能加剧了角膜移植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水平,增加了移植后CMV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了角膜深层新生血管的长入和严重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角膜移植 治疗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小神经胶质细胞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常观 柳小珍 +1 位作者 马志中 杨丽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小神经胶质细胞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choroidal neovascular membranes, CNM )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例湿性AMD,利用其手术切除的CNM,石蜡包埋后切片,分别用抗HLA—DR抗原、CD45、CD6... 目的探讨小神经胶质细胞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choroidal neovascular membranes, CNM )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例湿性AMD,利用其手术切除的CNM,石蜡包埋后切片,分别用抗HLA—DR抗原、CD45、CD68的抗体对小神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同时用抗CD68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CNM进行双重免疫染色。结果在炎症活跃的CNM中,可见大量阿米巴样小神经胶质细胞,胞体肥大,突起短小,并可见新鲜出血。在炎症非活跃的CNM中,可见分叉较多的小神经胶质细胞,胞体小、突起呈细长的结节状且数量多。双染的结果显示VEGF主要表达在小神经胶质细胞。结论小神经胶质细胞存在AMD病程的各个阶段,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是该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脉络膜 小神经胶质细胞 CD 68 CD 45 HLA—D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