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是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1
作者 柳展雄 《同舟共进》 2019年第6期30-32,共3页
近年来,“拼娃”“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学子的焦虑情绪弥漫。很多家长认为,高考是现阶段最公正的制度,上大学是标准的“翻身路径”。但实际上,把眼光放到更宏大的格局就可以看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实质是:对外开放改变命运。“80... 近年来,“拼娃”“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学子的焦虑情绪弥漫。很多家长认为,高考是现阶段最公正的制度,上大学是标准的“翻身路径”。但实际上,把眼光放到更宏大的格局就可以看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实质是:对外开放改变命运。“80后”“90后”赶上了中国对外开放、加入WTO的红利期,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劳动力,经济景气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工作选择,能选择更体面、高收入的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人生 对外开放 “90后” “80后” 军备竞赛 焦虑情绪 产业升级
下载PDF
英语里的方言
2
作者 柳展雄 《读写月报》 2022年第14期16-17,共2页
除了外貌和穿着打扮之外,最能"暴露"一个人背景的莫过于口音。你开口之后,你的故乡、你的家庭情况,甚至你的性格,都可能被人迅速地捕捉到。当"阶层"和"口音"被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也难怪人们那么执着于标准... 除了外貌和穿着打扮之外,最能"暴露"一个人背景的莫过于口音。你开口之后,你的故乡、你的家庭情况,甚至你的性格,都可能被人迅速地捕捉到。当"阶层"和"口音"被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也难怪人们那么执着于标准的"字正腔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鄙视链?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口音?英语的口音有怎样的流变?好莱坞和流行文化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着 好莱坞 英语 口音
原文传递
讲和不丢人!低成本的国家安全解决方案
3
作者 柳展雄 《新城乡》 2015年第9期82-83,共2页
敢战不一定有勇气,讲和未必就怯懦,只有建立在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以民族与国家生存为根本目的的选择,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争似乎是唱主角的。一个数据是,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 敢战不一定有勇气,讲和未必就怯懦,只有建立在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以民族与国家生存为根本目的的选择,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争似乎是唱主角的。一个数据是,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除了战争,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解决争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讲和已经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经常使用的外交手段,这比过去动辄开战,不仅减少了生灵涂炭,还让世界进入现代秩序之中,国家运营成本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存 国家安全 俾斯麦 外交手段 澶渊之盟 陈新甲 契丹人 曹利用 萨多瓦 岁币
原文传递
英语如何成为印度国语
4
作者 柳展雄 《中外文摘》 2021年第6期31-31,共1页
印度号称“千语之国”,1961年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出民间大大小小的方言共有1549种,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有14种,英语是其中之一。民族主义者争取到独立之后,为何还保留前宗主国的语言?开国总理尼赫鲁原本打算用印地语取代英语,... 印度号称“千语之国”,1961年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出民间大大小小的方言共有1549种,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有14种,英语是其中之一。民族主义者争取到独立之后,为何还保留前宗主国的语言?开国总理尼赫鲁原本打算用印地语取代英语,由于方言众多才作罢。印度历史上没有形成车书同文的大一统,使用印地语的主体民族仅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各地人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等等。印地语以梵文天城体为字母,从左向右书写,穆斯林的乌尔都语文字从右向左书写,泰米尔文则从上向下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都语 官方语言 主体民族 尼赫鲁 书同文 古吉拉特 印地语 三分之一
原文传递
讲和不丢人!
5
作者 柳展雄 《学习之友》 2016年第11期17-19,共3页
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争似乎是唱主角的。战的反面则是“和”。讲和在人类历史中早已有之,无论西方的埃及艳后,还是中国两汉时的和亲政策,无不是在以和为贵。在力量不如对手的时候,以低成本使国家暂时获得安全保障。
关键词 人类历史 埃及艳后 和亲政策 以和为贵 安全保障 两汉
原文传递
秦良玉:中国最强女将军
6
作者 柳展雄 孟凡萌(绘图) 《博物》 2020年第12期64-69,共6页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前来北京朝贡的朝鲜使团,在通州看到一支奇特的明军:“凡女兵四十余名,着战笠,穿战服,黑靴红衣,跨马驰突,不啻男子骁健者。”这些骁勇矫健不输男子的女骑兵,让朝鲜使者印象深刻。而她们的主将,一位高大健...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前来北京朝贡的朝鲜使团,在通州看到一支奇特的明军:“凡女兵四十余名,着战笠,穿战服,黑靴红衣,跨马驰突,不啻男子骁健者。”这些骁勇矫健不输男子的女骑兵,让朝鲜使者印象深刻。而她们的主将,一位高大健硕的女将军,则更令人惊叹:“能文墨,熟兵书,马上用八十斤双剑,年可三十五六许,气势颇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良玉 朝鲜使团 女将军 明军 朝鲜使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