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化县再生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常 柳文玲 +3 位作者 邹哲 彭成 胡莲 邹美汝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随着“‘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三一工程”)工作的深化,提升水稻种植产量的方式已经逐渐向着再生水稻的方向转变。为实现提升再生水稻产量的目标,简述了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再生稻的生产现状、示... 随着“‘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三一工程”)工作的深化,提升水稻种植产量的方式已经逐渐向着再生水稻的方向转变。为实现提升再生水稻产量的目标,简述了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再生稻的生产现状、示范成效等,分析了目前新化县再生稻推广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够、没有配套保险服务、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从加大财政投入、出台配套保险、加强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生产建议与推广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示范推广 发展对策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下载PDF
南方稻区冷浸田及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建新 龚向胜 +14 位作者 余政军 刘小燕 陈灿 傅志强 戴振炎 黄尧 刘登魁 陈烈臣 卢明 陈双 周国峰 余长生 童中全 柳文玲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586元/hm^(2),产投比2.062,...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586元/hm^(2),产投比2.062,远高于冷浸田单种稻模式(效益1969元/hm^(2),产投比1.138),也高于普通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64860元/hm^(2),产投比1.761)。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要点:冷浸田厢沟凼式立体结构改造、耕作与施肥技术改良、“稻+鳖+鲤”综合种养。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对提高冷浸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稻区 冷浸田 稻+鳖+鲤 综合种养
下载PDF
四季豆氮肥总量控制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柳文玲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3期34-35,共2页
四季豆作为人类餐桌上常见蔬菜之一,因其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菜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种植四季豆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施肥很关键。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生产实践经验,通过实验方式,探讨了如何在四季豆种植中合理施用氮肥。
关键词 四季豆 氮肥 控制
下载PDF
“湖红之源”继往开来再出发
4
作者 邹哲 柳文玲 钟彦 《湖南农业》 2022年第2期39-39,共1页
在2021年第十三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暨新化红茶推介会上,新化县被授予“湖红之源”称号,确定了新化红茶乃湖南红茶源头之实。未来,新化红茶在“湖红之源”的加持下将为拉动地方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一、新化红茶得天独厚一是... 在2021年第十三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暨新化红茶推介会上,新化县被授予“湖红之源”称号,确定了新化红茶乃湖南红茶源头之实。未来,新化红茶在“湖红之源”的加持下将为拉动地方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一、新化红茶得天独厚一是源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新化县境内多为山丘、盆地,山高溪多,常年云雾缭绕的自然生态环境,铸就了新化茶叶独特的优良品质,成就了新化茶叶为千年贡茶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茶 乡村振兴 自然生态环境 红茶 优良品质 云雾缭绕 新化县 博览会
下载PDF
娄底市“稻-油”水旱轮作试点示范与发展探讨
5
作者 彭成 邹美汝 +2 位作者 邹哲 胡莲 柳文玲 《江西农业》 2022年第18期23-25,共3页
“稻-油”水旱轮作模式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稻和油菜的种植方式,是一种用养结合、粮油两利、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文章简述了娄底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稻-油”水旱轮作示范成效等,分析了目前娄底市“稻-油”产业发... “稻-油”水旱轮作模式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稻和油菜的种植方式,是一种用养结合、粮油两利、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文章简述了娄底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稻-油”水旱轮作示范成效等,分析了目前娄底市“稻-油”产业发展瓶颈,从强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融合发展“油菜+”产业、建设长效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今后该市“稻-油”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底 “稻-油”水旱轮作 推广模式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