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充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认知度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柳旭萍 邓红 +2 位作者 刘俊良 柳梅 敬媛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了解南充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认知度、态度及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3所幼儿园抽取部分幼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411名家长,64.72%的家长对手足口病... 目的了解南充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认知度、态度及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3所幼儿园抽取部分幼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411名家长,64.72%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处于一般认知,16.06%完全无认知,仅2.43%的家长有确切认知。77.37%家长听说过,城市知晓率(83.91%)高于农村(69.33%);不同年龄段家长知晓率不同,其中30~34岁最高(83.18%),35岁以上最低(65.88%);不同职业家长知晓率不同,医务人员最高,农民最低;不同文化水平家长知晓率不同,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报纸。结论南充市大多数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较匮乏,态度及行为欠缺,应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防治知识 知晓率
下载PDF
2010—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雷钧艳 吉渝南 +3 位作者 曽洋 李星星 柳旭萍 汤梦南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6-67,70,共3页
目的了解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并分析死因及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2010—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0—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明... 目的了解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并分析死因及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2010—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0—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10.7‰下降至2014年的8.1‰,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人数的75.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人数的67.4%,7d内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88.1%;2014年农村<5岁儿童死亡率为城市的3.26倍;前3位死因为出生窒息、肺炎、意外死亡。结论 2014年阆中市<5岁儿童死亡率已明显低于2020年全国<5岁儿童死亡率13‰的目标,但城乡仍存在差异。需加进一步强新生儿护理,做好儿童的保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儿童 死亡率 死因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四川省南充市区在售面制食品中铝污染情况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慧湘 杨婷 +3 位作者 易星月 柳旭萍 刘俊良 刘振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检测南充市区4种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对南充市普通人群面食中铝的暴露量进行分析。方法对南充市区在售的4种面制食品进行采样,用灰化法处理样品,依据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即铬天青S比色法定量检测面制品... 目的检测南充市区4种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对南充市普通人群面食中铝的暴露量进行分析。方法对南充市区在售的4种面制食品进行采样,用灰化法处理样品,依据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即铬天青S比色法定量检测面制品中的铝含量。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抽检的250份样品中,总检出率为84.4%,其中油条中铝的检出率最高(100.0%),其次为馒头(91.9%);总超标率为22.0%,其中以油条中铝的超标率最高(67.7%),其次为馒头(54.1%)、蛋糕(18.7%),面包样品未出现铝含量超标的现象。抽检的3个区的面制品中,均以油条中铝含量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馒头、蛋糕,面包中铝的检出含量未见超出国家标准限值。结论目前南充市居民所摄入的馒头、油条中的铝含量严重超标,应引起消费人群和监督机构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制食品 铝含量 铬天青S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无机砷暴露对小鼠肾脏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4
作者 李靖宇 柳旭萍 +3 位作者 许何丽 窦文静 王主 段晓旭 《解剖科学进展》 2020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砷的肾脏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砷暴露组。采用一次性灌胃NaAsO2方式染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24h后记录小鼠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砷的肾脏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砷暴露组。采用一次性灌胃NaAsO2方式染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24h后记录小鼠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脏巨噬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相关免疫分子,生化试剂盒检测砷暴露小鼠肾脏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小鼠体重、肾脏重量及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肾小管发生空泡样改变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脏内Cd1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ED1和PCNA的m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肾脏内TNF-ɑ、IL-12、IL-10和Ccl17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砷暴露组小鼠全血和肾脏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明显下降(P<0.05);肾脏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无机砷暴露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调控肾脏巨噬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分子表达,最终导致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免疫调节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