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友仁 杨树康 +3 位作者 汤贤赞 王保贵 侯红明 柳枞阳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2期9-16,共8页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周缘 地块运动 南海演化
下载PDF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袁友仁 王保贵 +3 位作者 汤贤赞 赖小嘉 范时清 柳枞阳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演化 古纬度 漂移 华南地块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部浅地层结构特征与海底不稳定因素研究
3
作者 柳枞阳 范时清 袁友仁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65-70,共6页
通过对“Sonne”号调查船第50航次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结合一些钻井资料,认为珠江口盆地中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可分为四套,其中层Ⅰ是浅海相沉积,属全新世;层Ⅱ,Ⅲ,Ⅳ是海陆相交替沉积,属更新世。在陆架区第四纪沉积厚220—400m,其中全... 通过对“Sonne”号调查船第50航次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结合一些钻井资料,认为珠江口盆地中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可分为四套,其中层Ⅰ是浅海相沉积,属全新世;层Ⅱ,Ⅲ,Ⅳ是海陆相交替沉积,属更新世。在陆架区第四纪沉积厚220—400m,其中全新世沉积厚约29m。作者认为珠江口盆地的不稳定地质因素有:浅层断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泥底辟,活动沙波,海底滑移,活动断裂与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结构 海底 稳定性 珠江口 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