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柳根杜 卢鲜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变应原检测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二期梅毒疹10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柳根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8-2058,共1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形态各异,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本文就其中较典型的10例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皆为男性,年龄21~63岁,
关键词 二期梅毒疹 误诊分析 皮肤黏膜损害 门诊患者 性传播疾病 梅毒螺旋体 临床资料 皮肤科
下载PDF
皮炎二号冲剂治疗红斑类皮肤病126例
3
作者 柳根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164-1164,共1页
关键词 皮炎二号冲剂 中医药疗法 红斑类皮肤病
下载PDF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60例
4
作者 柳根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909-910,共2页
关键词 止嗽散 中医药疗法 感冒 顽固性咳嗽
下载PDF
针药合用治疗痤疮60例
5
作者 柳根杜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7,共1页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本人采取内服中药结合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6岁,平均2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4年,平均32年。病发于面部42例,胸背部10例,面部与胸背部...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本人采取内服中药结合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6岁,平均2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4年,平均32年。病发于面部42例,胸背部10例,面部与胸背部同发8例。皮损多为丘疹、脓疱、黑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针药并用 消痤方 刺络拔罐
下载PDF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柳根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 临床分析 血管破裂出血 静脉功能不全 血液淤滞
下载PDF
聚肌胞加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玫瑰糠疹25例
7
作者 柳根杜 《皮肤病与性病》 2002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强的松 治疗 玫瑰糠疹 聚肌胞
下载PDF
微波治疗腋臭54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卢鲜艳 柳根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539-540,共2页
关键词 微波 治疗 腋臭
下载PDF
综合方法治疗痤疮10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卢鲜艳 柳根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9期576-577,共2页
关键词 青春期痤疮 治疗 合方 自血疗法
下载PDF
脉冲CO_2激光治疗鼻尖区皮肤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10
作者 卢鲜艳 柳根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CO2激光治疗 疗效分析 皮肤良性肿瘤 鼻尖 脉冲 皮肤肿瘤
下载PDF
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评价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关燕 郑昭璟 +4 位作者 柳根杜 王香梅 朱秀芳 吴军 卢鲜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82-183,共2页
为评价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肌注草分枝杆菌注射液加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疗程3个月,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及T... 为评价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肌注草分枝杆菌注射液加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疗程3个月,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及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第1个月、2个月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第3个月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药1个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草分枝杆菌可以提高患者T细胞功能,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分枝杆菌 慢性荨麻疹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