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柳群方 朱紫青 +2 位作者 孟国荣 黄璧琨 王国宝 《上海精神医学》 199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验证MRSS在国内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MRSS、SDSS、SRCP和QOL问卷同时测定623名社区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别于首次评定1、2个月后各重测一次;计算量表总分、各分量表分及平均减分率;对照SDSS精神残疾分级评定结果,确定残... 目的 验证MRSS在国内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MRSS、SDSS、SRCP和QOL问卷同时测定623名社区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别于首次评定1、2个月后各重测一次;计算量表总分、各分量表分及平均减分率;对照SDSS精神残疾分级评定结果,确定残疾分级界限分范围,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对MRSS的同质信度、重测信度和评定员一致性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MRSS各项品质功能良好。结论 MRSS作为评定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态的有效工具,可在社区服务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 社区康复 MRSS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群方 张玉琦 +2 位作者 李桂林 王爱荣 刘庆海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3456-3457,共2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自杀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9.312)、负性生活事件(RR=3.843)、自杀家族史(RR=3.625)、妄想(RR=3.567)及自责(RR=2.982)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柳群方 郭军 魏月玲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AS)、应付方式问卷 (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78例失眠症患者和 7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测评。结果 ( 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AS)、应付方式问卷 (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78例失眠症患者和 7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测评。结果 ( 1)失眠症组SCL 90总均分 (失眠组 1.72± 0 .5 6,对照组 1.41± 0 .3 7)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阳性项目数及阳性项目均分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2 )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 (失眠组 3 5 .67± 5 .14 ,对照组 3 7.5 3± 4.62 )、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3 )失眠症组EPQ的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多为不稳定个性 ,缺乏社会支持 ,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应付方式 心理行为
下载PDF
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柳群方 曾昭祥 《山东精神医学》 200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目的比较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予以扎来普隆5~10mg/d,对照组予以佐匹克隆7.5~15mg/d,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 目的比较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予以扎来普隆5~10mg/d,对照组予以佐匹克隆7.5~15mg/d,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析显示扎来普隆较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头昏、口苦、恶心、头痛等,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来普隆 佐匹克隆 失眠症
下载PDF
隐匿性抑郁症58例误诊分析
5
作者 柳群方 王健 +1 位作者 陈洪 王培胜 《临床误诊误治》 1996年第3期108-109,共2页
隐匿性抑郁症58例误诊分析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72151]柳群方,王健,陈洪,王培胜隐匿性抑郁症自1972年瑞士国际会议统一命名以来,受到了精神科医生普遍的重视。但由于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病人多不找... 隐匿性抑郁症58例误诊分析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72151]柳群方,王健,陈洪,王培胜隐匿性抑郁症自1972年瑞士国际会议统一命名以来,受到了精神科医生普遍的重视。但由于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隐匿性 误诊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成义仁 王广新 +2 位作者 高鹏 柳群方 杜召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含量、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30名正常健康者血清GAD Ab含量进行测定 ,比较两者的GAD Ab值及阳性率 ,并将GAD Ab值与精神分裂症BPRS...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含量、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30名正常健康者血清GAD Ab含量进行测定 ,比较两者的GAD Ab值及阳性率 ,并将GAD Ab值与精神分裂症BPRS各因子分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D Ab值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 ,病程 <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D Ab值高于病程≥ 5年的患者 ;GAD Ab值与思维障碍因子呈正相关 ,与迟滞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D Ab存在异常 ,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测定 含量 阳性率
下载PDF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曾昭祥 柳群方 +1 位作者 李志成 李玉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从对急诊室医务人员的访谈看鲁西南自杀情况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苏中华 柳群方 +4 位作者 高慧敏 李婕 张刘运 李龙飞 成义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8-509,共2页
通过对急诊室医务人员的深入访谈,了解近年鲁西南农村地区人群的自杀变化趋势,为今后我国农村自杀预防研究提供某种思考、线索和导向。
关键词 精神病学 个人深入访谈 自杀 定性研究
下载PDF
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其跟踪随访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冬林 申连城 +3 位作者 李遵清 柳群方 栾清明 钱丽菊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认知行为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6周,分...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认知行为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和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测评两组康复效果。并且于出院后,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周和2周后,两组HAMD、CGI、PSP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和6周后,研究者组HAMD、CGI、PS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前后,研究组HAMD、CGI、PSP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降低复发率,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疗效 复发率 康复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应付方式及心理控制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立芬 曾昭祥 柳群方 《四川精神卫生》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应付方式及其心理控制源。方法 采用睡眠行为特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68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和68名睡眠正常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①失眠...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应付方式及其心理控制源。方法 采用睡眠行为特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68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和68名睡眠正常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①失眠症组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焦虑3个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 07、7 99、17 98,P<0 01),而睡眠效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15. 65,P<0.01);②失眠症组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 .41,P<0 .01),而自责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3 .13,P<0 .01);③失眠症组I-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9. 21,P<0. 01)。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焦虑;解决问题能力低,心理控制源为外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睡眠行为 应付方式 心理控制源
下载PDF
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和精神障碍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中华 李秀英 +4 位作者 高慧敏 李婕 张现峰 柳群方 王志青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精神障碍的诊断,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32例自杀未遂者,以自杀未遂个案调查表收集自杀的行为特点,以自杀强度问卷评估自杀强度,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I障...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精神障碍的诊断,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32例自杀未遂者,以自杀未遂个案调查表收集自杀的行为特点,以自杀强度问卷评估自杀强度,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I-P)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结果(1)232例自杀未遂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87,16~35岁者所占比例最高(56.9%);服毒(83.2%)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91.4%的自杀发生在家中;家庭纠纷是诱发自杀的首要原因(61.2%),其次为情绪低落(15.1%),再次为恋爱问题(9.5%);(2)自杀前83.6%的自杀未遂者未考虑是否被发现,84.1%的未采取任何防止被他人发现的措施,超过60.0%的没有自杀意向的言语流露,90.0%左右的无遗言、遗书或安排后事;自杀时,62.9%的身旁无人或未与人联系;约60.0%的自杀目的是想死,控制他人者仅为7.3%;(3)232例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诊断率为45.3%,其中心境障碍最为常见。结论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特征未有明显改变,自杀强度中等,有相当大比例的自杀者可能系冲动性自杀者,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临床特征 精神障碍诊断
原文传递
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中华 李婕 +3 位作者 高慧敏 柳群方 张现峰 王志青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HO健康问卷、生命质量、Beck抑郁和焦虑问卷、Braatte冲动问卷和Buss攻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应付方式等问卷对在急诊室留观诊治的...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HO健康问卷、生命质量、Beck抑郁和焦虑问卷、Braatte冲动问卷和Buss攻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应付方式等问卷对在急诊室留观诊治的132例自杀未遂患者和按1:1匹配筛选的躯体疾病对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差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7.07±3.07)分和(9.76±7.11)分;对照组(13.42±3.31)分和(17.08±3.81)分,均P<0.05],Beck抑郁和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5.22±11.22)分和(27.87±7.24)分;对照组(6.87±6.36)分和(26.22±5.44)分,均P<0.05];自杀未遂患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 87.67±20.08)分和(73.74±19.61)分;对照组(73.34±14.54)分和(63.78±16.44)分,均P<0.05];社会支持利用评分低于对照组[(6.53±1.84)分和(7.78±1.72)分,P<0.05];自杀未遂组患者自责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3.42±2.44)分和(2.35±2.04)分,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年限、生命质量、健康状况、Beck抑郁评分、冲动性评分、合理化、支持利用度、计划性评分、躯体冲动、愤怒等11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社会心理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中华 柳群方 +3 位作者 张现峰 高慧敏 李婕 王志青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因素间的差异:方法以在5家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 目的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因素间的差异:方法以在5家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应付方式和行为的冲动攻击性等。结果有精神障碍组平均年龄大于无精神障碍组[(37.9±14.5)岁,(32.9±13.3)岁,t=2.710,P=0.007];女性所占比例较低(65.7%,81.1%,)(x^2=7.099,P=0.008);自杀意向强度较高[(7.1±2.8)分,(4.8±2.3)分,t=6.498,P=0.000]。有精神障碍组健康状况、抑郁、焦虑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健康量表、冲动性及各因子的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低于无精神障碍组,自责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均P〈0.05)。结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具有不同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特征,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自杀强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临床特征 精神障碍
原文传递
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红霞 柳群方 +2 位作者 王秋玲 姚宁 贺慧丽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为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住院的100例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独生子女进行测评,其中患者... 目的为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住院的100例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独生子女进行测评,其中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投射、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EPQ得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相关分析发现,精神质、神经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内外倾性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的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独生子女,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母干涉、父亲保护与不成熟防御机制正相关,而父母温暖与不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结论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个性缺陷,且三者之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情感障碍 人格 防御机制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酒依赖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宜东 梁承志 柳群方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99-200,240,共3页
目的:了解酒依赖患者的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2例酒依赖患者(观察组)和6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负性事件、独立性事件、家庭有关问题、工作... 目的:了解酒依赖患者的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2例酒依赖患者(观察组)和6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负性事件、独立性事件、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问题及生活事件总频数和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且社会支持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