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雕塑对话:21世纪中国城市雕塑的互动性探索
1
作者 柴亚晶 李象群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形式在互动关系上的演变与发展。城市雕塑的互动性日益成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市雕塑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旨在深化对城市雕塑... 本研究旨在探讨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形式在互动关系上的演变与发展。城市雕塑的互动性日益成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市雕塑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旨在深化对城市雕塑的理解,探索公共舆论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为城市雕塑从传统的单项传递形式转变为更具参与性和社会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提供有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互动性 公共领域 公共舆论
原文传递
“图像时代的雕塑表达:李象群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张燕楠 柴亚晶 《艺术工作》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2024年4月19日下午,一场以“图像时代的雕塑表达”为主题的“李象群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市合美术馆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雕塑家、理论家、批评家、设计家等十六位专家学者,他们围绕六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经... 2024年4月19日下午,一场以“图像时代的雕塑表达”为主题的“李象群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市合美术馆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雕塑家、理论家、批评家、设计家等十六位专家学者,他们围绕六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经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与交流,与会者一致对艺术家李象群在雕塑领域的创新精神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普遍认为,李象群的艺术探索不仅为当代雕塑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当代艺术 具象雕塑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东北鲁艺艺术传统的人民性主题探幽
3
作者 柴亚晶 张燕楠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46,共3页
本文立足于东北鲁艺时期的美术创作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该时期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主题价值、题材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发展演变,认为“艺术为人民”是当时东北鲁艺美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当时经典美术作品的解析,凝练出规律... 本文立足于东北鲁艺时期的美术创作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该时期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主题价值、题材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发展演变,认为“艺术为人民”是当时东北鲁艺美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当时经典美术作品的解析,凝练出规律性创作经验,为新时代深入推进“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与实践赓续薪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鲁艺 人民性 主题性创作
原文传递
公共艺术边界的泛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柴亚晶 王舒然 《艺术工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28,共3页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水平和人们文化品位的提高,受现代科技、消费观念、民主意识的影响,艺术与大众息息相通,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在消减。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研究不同...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水平和人们文化品位的提高,受现代科技、消费观念、民主意识的影响,艺术与大众息息相通,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在消减。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公共艺术的形态变化,通过对公共雕塑、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空间、商业空间等公共艺术的研究分析,公共艺术边界势必趋于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雕塑 边界 泛化
原文传递
非遗传承语境下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彤 柴亚晶 《艺术工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98,共4页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已经进行了非遗传承语境下构建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认识、操作等各种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非遗传承与高校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接...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已经进行了非遗传承语境下构建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认识、操作等各种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非遗传承与高校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接中的问题,然后详细分析了二者对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再对高校应当如何在非遗传承语境下构建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双创型 艺术设计人才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